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原售价: 29.80
折扣价: 13.50
折扣购买: 名人传(全译典藏版2.0)(精)/经典名著大家名译
ISBN: 9787100113151
陈筱卿(1939- ),**关系学院教授、研究生导师。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翻译法国名家名著约1000万字,主要译有《忏悔录》《名人传》《地心游记》《格兰特船长的儿女》《海底两万里》《八十天环游地球》《神秘岛》等,并与李玉民合译了《基督山伯爵》。
贝多芬本想把这个并不缺少天资的侄子引上大学 之路,但在替他的未来做过各种各样的梦之后,不得 不答应他去做商人。但查理常去赌场,欠了一屁股的 债。 由于一种比人们认为的还要常见的可悲的现象, 伯父的伟大情*非但无益于侄子,反而有害于他,使 他恼恨,促他反抗,如同他自己所说的展现其可耻灵 魂的那句可怕的话语:“我变得*坏了,因为我伯父 要我上进。”1826年夏天,他竟然朝自己脑袋开了一 *。但他并没有死,反倒是贝多芬差点儿为此送了命 :他始终未能从这个可怕的打击中摆脱出来。查理治 愈了:他让他伯父死之前一直没有安生过,而伯父之 死,他并不是**没有关系的;贝多芬临死前,他都 没有在其身边。几年前,贝多芬给他侄子写信说:“ 上帝从未抛弃我。将来总会有人来为我送终的。”但 送终的却不是他称作“他的儿子”的那个人。 从这个忧伤的深渊深处,贝多芬着手歌颂欢乐了 。 这是他毕生的规划。自1793年,在波恩的时候, 他就对此有所考虑。他一辈子都在想歌颂欢乐,并以 此作为他的大作中的一部终曲。整个一生,他都在琢 磨歌颂的确切形式以及他可以把它放在哪一部作品中 ,为此他一直犹豫不决。即使在《第九交响曲》中, 他也远没有拿定主意。直到*后一刻,他还准备把《 欢乐颂》放到第十或第十一交响曲里去。应该注意《 第九交响曲》并未像大家所说的,题名为《合唱交响 曲》,而是叫《以欢乐颂歌的合唱为终曲的交响曲》 。《第九交响曲》可能差一点就有了另一种结尾。 1823年7月,贝多芬还在想以器乐曲作为它的终曲, 后来,他把这器乐曲用到作品**百三十二号的那个 四重奏里去了。车尔尼(贝多芬*得意的学生,贝多 芬曾在1801年至1803年间免费教他弹奏钢琴)和松莱 特纳甚至肯定地说,在演出(1824年5月)过后,贝 多芬都没放弃这一想法。 在一部交响曲中引入合唱有很大的技术上的困难 ,这从贝多芬的稿本上就可看出来,为了在作品的其 他段落引进合唱,他作了不少的尝试,想以别的方法 来代替。在柔板的第二旋律的稿本上,他写道:“也 许合唱在这里加入很合适。”但他下不了狠心同他忠 实的乐队分手。他说:“当我突生一个念头时,我就 听见一种乐器在弹奏它,而从未听见人的歌声。”因 此,他总是尽量延后使用声部;他甚至不仅把终曲的 吟诵,而且把欢乐的主题全都交给器乐演奏。 必须*深一步地去了解这些延后和犹豫:其中的 原委*加的深刻。这个总是*到忧愁折磨的不幸者, 始终都渴望着讴歌欢乐之美;而他却年复一年地延后 这个任务,因为他不断地被卷入**的漩涡,为忧愁 所苦。只是直到生命的*后时刻,他才如愿以偿。那 是怀着多么伟大的精神啊! 当欢乐的主题**次出现的时候,乐队突然中止 ;突然间,寂静一片;这使得一种神秘和神圣的气氛 进入到歌唱之中。本该如此:这主题确实是个神明。 欢乐自天而降,包裹在超自然的平静之中:它用轻柔 的气息抚慰着痛苦;当它悄悄渗入康复的心灵之中时 ,开始的接触十分的温柔,致使像贝多芬的那个朋友 一样,“因看到他那温柔的双眼而很想流泪”。随后 当主题进入声部时,首先表现的是低音部,带着一种 严肃而有点压抑的情调。渐渐地,欢乐抓住了人。这 是一种征服,是对痛苦的一场战争。然后是进行曲的 节奏,浩浩荡荡的大*,男高音那热烈而急促的歌唱 ,以及所有那些令人震颤的乐章,我们在其中可以听 到贝多芬的气息、他呼吸的节奏和*启迪而发出的呼 喊,使人看到他正一边穿过田野,一边还在作曲,如 痴如醉,激动狂放,犹如老国王李尔置身于雷雨之中 。紧接着战斗欢乐的是**的陶醉;随即又是神圣的 狂欢,一种爱的疯狂。整个人类全都向苍穹伸开双臂 ,发出强烈的欢呼,冲向前去迎接欢乐,把它紧紧地 搂在怀中。 巨人的作品战胜了公众的平庸。维也纳的轻浮因 此而*到了一时的震撼;该城一直**是罗西尼和意 大利歌剧一统天下。忧伤*辱的贝多芬将去伦敦定居 ,并想在那儿演出《第九交响曲》。如同1809年那样 ,几位高贵的朋友又一次恳求他千万别离开祖国。他 们说:“我们知道您写了一部新的圣乐曲(指《D大调 弥撒曲》),您在其中表达了由您深刻的信念所启迪 的那些情感。深入您那伟大心灵的超自然之光照耀着 它。另外,我们也知道您的那些伟大的交响曲的桂冠 上又增添了一朵不朽的鲜花……您*近几年的隐遁( 隐居远避尘世)使所有曾把目光转向您的人感到怅然 。大家都痛苦地在想,当一种外国音乐设法移植到我 们的舞台上,想把德国艺术作品弄到无人问津的时候 ,那位在人们心中地位崇高的天才人物却沉默着…… 我们民族期待着一种新的生命,新的荣光,并不顾当 今时尚而重创一种真与美的时代,这一重任只有您能 承担……但愿您能让我们很快遂了心愿……但愿仰仗 您的天才,未来的春天为了我们,为了世界而*加的 鲜花盛开!”这些言词恳切的信说明贝多芬在德国的 精英们中间,不仅在艺术上,而且在道德上,享有多 大的威望。他的崇拜者们为颂扬他的才华而想到的第 一个词儿,既非科学词,也不是艺术词,而是“信念 ”这两个字。 贝多芬被这些话语深深地打动了。他留下来了。 1824年5月7*,在维也纳举行了《D大调弥撒曲》和 《第九交响曲》的首场演出。**成功,几乎是盛况 **。当贝多芬出现时,观众们掌声不息,连续了五 次;在这礼仪之邦,即使皇族驾临,习惯上也只是鼓 三次掌。演出之狂热竟然惊动了警察。交响曲引起了 一阵狂热的骚动。有许多人哭了起来。音乐会后,贝 多芬因过于激动而晕了过去。他被抬到辛德勒家,他 昏昏沉沉地和衣躺着,整夜未吃未喝,直到次*早晨 。但胜利只是短暂一瞬,贝多芬分文未得。音乐会没 有给他带回一个子儿。物质生活的窘迫毫无改观。他 贫病交加,孤立无援——但他却是个战胜者——人类 平庸的战胜者,他自己命运的战胜者,他的苦痛的战 胜者。 牺牲,永远牺牲人生的愚钝,为了你的艺术!上 帝凌驾于一切之上! P2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