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陆精灵

水陆精灵
作者: 齐硕 史静耸
出版社:
原售价: 158.00
折扣价: 83.80
折扣购买: 水陆精灵
ISBN: 9787571320171

作者简介

齐硕 作者,两栖爬行动物学硕士,现为广东中山大学生态学院在读博士生,主要从事两栖爬行动物系统学研究工作。描述两栖爬行动物新种十余个,撰写两栖爬行动物科普书籍三部。 史静耸 作者,沈阳师范大学硕士,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博士。研究蝮蛇多样性与系统分类及蛇类化石等方向。发现并命名蝮蛇新种红斑高山蝮、若尔盖蝮等。撰写相关专业科普书籍三部。 丁弋 绘者,兼职画师,擅长手绘两栖爬行动物,尤其是龟类。曾经为《博物》杂志画过封面和插图。

内容简介

两栖动物,系对两栖纲(Amphibia)生物的统称。因其幼体在水中生活,长大后可登陆并适应水陆兼栖的生活,故有此名。现学术界一般认为在石炭纪末期,有部分古代两栖类进化而形成爬行动物,并最终形成今日所定义的爬行纲(Reptilia)。两栖动物作为脊椎动物从水栖到陆栖的过渡类型,亦是最早进入陆地生活的有肺生物。也正因此,它们拥有漫长的演化发展历史,对于生物进化、生态多样性与生境保护,都具备无可比拟的重要意义。 我国现存两栖类动物共420余种,世界排名第五;爬行动物约470种,世界排名第八;且在西南、华南山区的物种多样性最为丰富。但由于近年来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展,工业化进程的加速,许多两栖爬行类动物的生活环境均遭受不可逆的破坏,因此成为濒危乃至灭绝的相关物种不在少数。专业文献表明,“人类活动导致的栖息地退化或丧失”成为影响两栖类动物物种多样性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所谓见微知著,从这些被边缘化的小生灵身上,我们或可一窥现代社会文明之于自然环境与生态平衡的诸多影响。它们是少见的、不为人知的、别具一格的;却也是可亲近的、至关重要的、息息相关的。人类之于它们,不该只是占据了发展优势的命运决策者,而更应该是同栖于一片蓝天下,心存尊重与理解的平等伙伴。这不但是一段科普知识的普及,也更是一种价值观与生态理念的贯彻。 国内以此为题的科普书籍种类十分有限,而兼具专业认可度、大众趣味性、社会知名度的作者更是凤毛麟角。故在这一领域中,既有对两栖爬行动物充满兴趣、却难以获得系统化知识资料的爱好者;亦有对该类群缺乏了解,刻板印象仍停留于表面的普罗大众。要如何打破既有认知,尽可能让更多读者领会到这些自然之灵的价值所在,进而实现科学思维的传递与科学审美的共建,就成为寄托在本书之上的重要使命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