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的陪伴胜过朝夕相处
作者简介
秋色连波,女,现居北京。1996年大学毕业;2002年开始短篇小说创作,亦撰写专栏文章,作品散见于各类杂志与报纸;2003年MBA毕业;2004年生子;曾就职于民用航空业,2010年辞职。已出版作品:《寥寥中年事》
内容简介
如何用有限的时间建立坚固的感情链接 杂志上常有类似的话题,主角是一男一女。大约是因 为有血缘关系,许多人都认为父母和子女之间有天然的联 系,关系并不需要经营。有不少将孩子交由他人抚养的父 母借以安慰自己的说法便是:“小的时候谁带没有关系, 父母终归是父母。” 这不是真的。 我的一位朋友,家里有两个孩子,她和她妹妹。两个 孩子只相差了一岁,父母无力同时抚养两个,因为种种原 因,祖父母又不便同住。她自小是和祖父母一起长大。 我认识她的时候她已经成年,独住。到周末的时候回 祖父母家叫作回家,回父母家叫作“去我爸妈那儿”。 某日她说起:看到妹妹拉着妈妈的手,觉得很羡慕。 但自己无论如何对父母做不出亲呢的举动。 父母也不是 不爱她,她买房子,父母替她出了首付。她不肯要,母亲 眼泪汪汪地说这么多年委屈了她,父母觉得歉疚,希望可 以为她做些事。她接受了,但与父母之间始终无法亲密。 建立感情链接的机会,错过了,便是错过了。 所以,如果不是别无选择,在孩子小的时候,请把他 留在身边。 但在父母身边长大的孩子,也未必同父母亲近。 有的缘于父母对孩子的淡漠,有的却缘于父母对孩子 的溺爱。溺爱孩子实际上是父母懒惰不肯用心的结果,表 面上似乎有爱的形式,实际上缺乏情感上的交流。 父母和子女情感上的交流,最初是由肌肤接触建立的 。 社会的传统不主张抱孩子,我觉得这和之前很多家庭 孩子多、生活压力重有关系。仔细考虑那些说法会发现, 其所主张的无非是要减轻父母的负担,并不是从孩子的需 要出发。 而孩子的需要发诸内心,他们尚没有学会伪装、矫情 。 能抱孩子的时候,尽量抱吧。 在孩子身上花的时间和精力,也是看得见的。 现在全职妈妈越来越多,给在职妈妈带来了压力。孩 子幼儿园的老师就曾经对我说过,在职妈妈能花在孩子身 上的时间,当然比不上全职妈妈。(那时候我是在职,听 到这话心里有点不是滋味。在孩子上学后,因为种种原因 ,我做了全职妈妈。) 还好,时间仅仅是一个尺度,更重要的尺度是陪伴的 质量。 不能常常在孩子身边,就拿出规律性的时间陪伴孩子 ,让孩子形成观念——某某时间段妈妈会和我在一起,某 某事情要和妈妈一起做。 另,摒弃育儿书的概念,并不是只有亲子游戏、亲子 阅读才算作陪伴。重要的不是陪伴的方式,而是感情的交 流。时常看着他的眼睛,对他微笑。刷牙洗脸拉□□、穿 衣吃饭等生活中的一系列琐事,能在他身边的尽量在他身 边。 用笔画一下重点:所谓高质量的陪伴,不是指陪伴的 这是一本写给中国父母的亲子伴读书!用对方法,从容养育,不急不吼带出好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