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作家
原售价: 48.00
折扣价: 30.80
折扣购买: 贾平凹小说创作论
ISBN: 9787521227994
刘潇萌,1987年生,文学博士。先后毕业于沈阳大学、沈阳师范大学和辽宁师范大学。沈阳师范大学国际教育学院讲师,现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国际中文教育等教学工作。在《当代文坛》《华夏文化论坛》《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等期刊发表多篇论文,主持、参与多项国家级、省级科研项目。
"一位优秀的作家,到底是怎样开启他的写作里程的?他的“出发地”和“回返地”究竟在哪里?在他的写作过程中,都有哪些因素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他的创作?就是说,他写作中的“是非功过”,他的文本价值和创作成就,都曾被哪些“元素”所左右?早期童年、青少年经验以及后来的人生经历、存在经验的积淀、生命主体意识、想象力、表现力,包括他的精力、体力和才力,都可能直接导致他作品形态的形成和变化。最终,又是什么原因以至于形成贾平凹这一独特文学存在?我相信,贾平凹半个世纪写作的自觉与自在,他的精神尺度、艺术尺度,他的文本叙事对于现实的超越,都与他的“过往”和环境、人生资源不无关联。我认为,这是我们走近贾平凹,走进他的文本世界的必经“通道”。 在这里,我主要从作家贾平凹“我是农民”写作身份的确立及其所生长的自然、人文环境两方面,侧重于贾平凹小说的写作发生、创作资源进行论述。首先,分别从作家自身性格特点、“童年家事”及“我是农民”三方面进行分析。幼时的经历对一个人的影响是一生的、刻骨的,而农民属性更为作家的整个人生挑染出了或灰暗或明亮的色调。短暂却无比快乐的童年时光无限开阔、延展着作家的想象空间;少年时“可教子女”的身份,锻造出了作家面对绝境的坚韧意志,这种坚韧无比的性格也成为其做任何事都能够坚持到底的关键与保证;对于农民身份的认同及其成长中的各种经历与磨难,都磨砺、幻化成了作家在文学上既能亲吻大地又可翱翔寰宇的独特气息。随后,我想从秦地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两方面,考察地理环境对贾平凹文学创作的影响。贾平凹无比热爱秦岭大地,甘于寂寞,数十年如一日,在这块土地上深耕细作,敬畏文字、洗尽铅华,在朴素的生活中,潜心乡土,发掘社会、自然和人性的生态;同时,这片地势独特、山水秀丽、历史悠久的土地,也在源源不断地向其输送着磅礴又神秘的养分与气韵,这些自然、人文环境的元气与精魄,也成为作家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资源,它们都丝丝缕缕地深藏于文字深处,不断地弥散出属于贾平凹的文本气息,这也成为我们破译其文本构成的重要精神密码。可以说,贾平凹就是这样一步步向世人展开了一幅属于他与秦岭之间,独一无二的文学地理卷轴。" 本书从审美形式与精神、思想意蕴的维度,尽可能充分地呈现和发掘出贾平凹写作的独特个性品质,为进一步认识并确立其写作的文学史意义和美学意义做出判断和求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