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宗师--钝叟陈建功/科学大师人生系列

一代宗师--钝叟陈建功/科学大师人生系列
作者: 骆祖英
出版社: 科学
原售价: 18.00
折扣价: 14.40
折扣购买: 一代宗师--钝叟陈建功/科学大师人生系列
ISBN: 9787030194152

作者简介

骆祖英,1939年12月生于浙江诸暨。1960年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一生供职于浙江师范大学数学系,走过了助教、讲师、教授之路。本人系一名普通的大学教师,当过几年数学教育教研室主任,兼任多年《教学与研究》期刊编委。20世纪80年代起涉足教学史的教学与研究。出版的著作有《数学史教学导论》(浙江教育出版社)、《奉献科学家的生命之光》(科学出版社)、《初、高中标准化测试丛书》(福建人民、上海科技出版社)等;发表的论文有“明代数学及其评价”(《自然科学史研究》)、“陈建功与浙江大学数学学派”(《中国科技史料》)、“吴文俊与中国数学史研究”(《中国科技史料》)、“试论数学史的德育教育价值”(《数学教育学报》)等50余篇。

内容简介

1913年陈建功来到日本。初来乍到,人地生疏,经济拮据,语言不通。 虽然事先曾无数次设想过到日本后可能会遇到的诸多困难和各种矛盾,一旦 身临其境,觉得眼前实际必须面对的日本社会要复杂许多。找了个最便宜的 公寓住下,稍事安顿之后,陈建功便开始谋划自己的未来。他感到日文必须 先攻,这是赖以在日本生存和学习的首要条件。同时要努力补习功课,争取 一年后报考东京高等工业学校,因为这所学校不仅教育质量上乘,且能享受 官费生待遇。目标明确了,年青人的干劲随之进发。在充满活力的学子面前 ,没有闯不过的坎。经过一年的顽强拼搏,不仅补习了日文,使自己能勉强 应付日常生活和学习用语,还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东京高工这所心中的殿堂 ,取得了官费生待遇,这就从根本上解决了他的经济问题。因为官费生每月 所发生活费,对于从小节俭的陈建功只需花掉一部分,省下的钱还可逐月汇 寄家中,帮助父亲供养妹妹们念书。 东京高等工业学校是一所工科性学校,陈建功进的是染色科,专业属化 工一类。染色专业对于盛产棉花和丝绸的浙江省是必不可少的行当。取得官 费待遇又能学会一门技术,于公于己都有好处。按照常规,出国学习只需专 一门,学成归国也便称心如愿了,可对于习惯按逻辑思维推理的陈建功来说 ,心里总觉得少了点什么,他忘不了心中藏着的数学,更不愿因此而放弃数 学。该怎么办呢? 皇天不负有心人,一次偶然的机会,陈建功从友人那里得知,有一昕东 京物理学校开设数学课程,且是一所夜校,收费亦低,时间上没有冲突,只 要安排得当,是可以同时兼学的,经济上也负担得起。真可谓踏破铁鞋无觅 处,得来全不费功夫。为了心仪已久的数学,说什么也得去搏上一搏。陈建 功经过认真思考,狠下决心,终于以高分考进了东京物理学校,从此,他成 了独一无二的两所学校的学生。 白天进高工,学化工染色,晚上去夜校,念数学物理,一天十二小时连 轴转,大脑十分疲劳。听课还易对付,课外作业却十分繁难,因为两所学校 均属理工科,要巩固所学科技知识,必须做大量习题、练习,作业还须当天 完成,不然愈积愈多,学习便会陷于被动。紧张呀!精神紧张!时间紧张!陈 建功深感时间对于他来说是多么宝贵,一定要合理安排,提高学习效率,保 证做作业时间。他开始节约每分每秒,平时很少外出游览,也不看小说电影 ,常常随便买份糯米团或小点心打发肚子,来去匆匆,为的是节约时间和开 支。当然,长此以往,闹胃痛,蛀牙齿是难以避免的,幸好年少气旺,体质 雄健,不曾生过什么大病。 高负荷的课程,高强度的训练,必然带来高节奏的生活。专心一致,惜 时如金,顽强拼搏成了陈建功一生的习惯。他最反对遇事拖拖拉拉,办事磨 磨蹭蹭,不讲效率,不计后果,他常常对人说:这些人空话讲讲,只知道东 西值钱,不知道时间宝贵,真是不可思议。 暑往冬来,五年转眼过去了,陈建功熬过了整整一千八百多个日日夜夜 。漫长的岁月对陈建功却如短暂的瞬间,因为他不允许自己过多地思念自己 的亲人,顾不得体察风霜雨雪给他带来的日常生活的艰辛,顾不得计较一个 外国学生在异国他乡所遭受的种种委屈与不公,更顾不得怜惜高度紧张的神 经给自己造成的劳累和疲倦,他硬是用自己坚强的毅力和艰辛的汗水,换来 了丰硕的果实。1918年他顺利地从东京高等工业学校毕业了,第二年春天, 东京物理学校的毕业证书又拿到了手中。呀!此时此刻,陈建功再也按捺不 住自己激动的情怀,双手捧起这两张薄薄的文凭,像个孩子似的大哭,任凭 喜悦的泪水流淌,他似乎身处一种梦幻似的幸福之中。他当然深深懂得每张 文凭背后的每个故事,对于每一步所付出的辛劳记忆犹新,来之不易呀!整 整五年来,他早起晚睡,昼思夜想,刻苦攻读,任劳任怨,不仅学业突飞猛 进,门门功课成绩优良,而且他养成了科学支配时间、潜心学问、善于思考 的良好习惯,为他一生的进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离开祖国已六年了,陈建功从一个不满二十岁的毛头小伙成长为二十五 六的有为青年了。他感到自己真的长大了,意识到自己已是一个有文化有思 想的成年人了。他开始以一个有正义感和自信心的中国青年的眼光和理智思 考未来和计划明天了。他突然急切地感到,祖国在召唤,亲人在企盼,自己 该回去了。说实在,异国他乡耳闻目睹中国人被欺侮受歧视的种种情形和故 事,使他早已怄着一肚子气,他受够了。他从日本六年的生活中体察到,日 本老师、同学到普通百姓,大多数是友好善良的,自己被他们接纳和包容, 融入了他们的日常生活中,感到自信和快乐,但内心深处还是强烈地意识到 “寄人篱下”的滋味,中国人被轻蔑地称呼为“支那人”,一个泱泱大国的 公民居然被无端地歧视,这究竟为什么?陈建功最深切地感到,这主要是因 为中国科技落后,社会黑暗,政府腐败无能致使国力贫弱造成的,中国只有 改变这一切才会有希望,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一切不正是像自己一 样的年青人最应该去做的吗?他开始从思念故土、思念亲人的思绪中猛醒, 自己出国留学读书不能仅仅是为了养家糊口,不能只是为了改变一下家境的 贫苦生活,而是对国家有一种责任,自己一定要去为神州大地效力,为自己 的祖国工作。 P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