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老学·第七辑

中华老学·第七辑
作者: 编者:詹石窗//宋崇道//谢清果|责编:郝军启
出版社: 九州
原售价: 76.00
折扣价: 53.20
折扣购买: 中华老学·第七辑
ISBN: 9787522512990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史学大家的道家时刻:梁启超和王国维对老庄哲学的 态度 楼庭坚* 一、引言 王国维与梁启超堪为近代学术思想史的双璧。王氏初 事哲学文学,以戏曲研究得治学门径,经罗振玉训练,终凭 古史新证名世。信奉“生百政治家,不如生一文学家”的他 将全副精力用于文章之道,如高手下棋无废子,于上古史、 古文字器物诸“绝学”领域莫不斐然有成,自编之《静安文 集》《观堂集林》成学术史之经典,多日月不刊之论。梁氏 幼习训诂辞章学,从康有为,得学陆王心学、佛学、史学、 西学。同样视学问高于现实功干的他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 者,学术史、佛学、诸子学等方面皆有述学。借希腊诗人阿 尔奇洛克斯的“狐狸知道很多事情,刺猬只知道一件大事” 之喻,专精的王国维可谓学术史的魁元,兴趣更泛的梁启超 则是思想史的翘楚。王氏行文精洁,考据精湛,重学术本身 ,“欲学术之发达,必视学术为目的,而不视为手段而后可 ”,提出二重证据法;梁氏文气如虹,思辨敏锐,以为学、 术不可相离,“离术言学,故有如考据帖括之学,白首矻矻 ,而丝毫不能为世用也”,扛起新史学大旗。 不同的治学倾向,盖由不同的性情气质而定。王国维 是职业学问家,面对晚清的千古未有之变,留下“五十之年 ,只欠一死,经此世变,义无再辱”的遗言。梁启超则是锐 意的思想家,身处过渡时代,反而发出“过渡时代者,希望 之涌泉也,人间世所最难遇而可贵者也,有进步则有过渡, 无过渡亦无进步”的豪言。虽然各有悲观、乐观的情怀,二 人在对独立意志、自由精神的追慕上,却是所归为一。而他 们所汲取的精神思想资源,正是老庄。老庄学在近代学术史 上占据一席之地,产生了以儒佛解老庄如马一浮《老子注》 《庄子笺》与会通中西之学如严复《老子评语》《庄子评语 》等诸多大作。不甚为人注意的是,老庄学还曾作为精神资 源,滋养着近代学人,其中,受到影响颇深的正是王国维与 梁启超。二氏其人其文,都可见浸淫老庄的痕迹。而这两位 史学大家的道家时刻,又鲜为人所注意。笔者将梳理出二氏 对老庄哲学的态度,以求更好进入他们的内心世界。 二、为而不有——梁启超对老子哲学的理解 梁启超对老庄的论述,始于其1902年后发表的《论中 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在这部对胡适等产生了重大影响 的著述中,梁氏以南、北两分先秦学派,北派包含邹鲁派、 齐派、秦晋派、宋郑派,务实崇古;南派则以老列庄、杨朱 及其他老徒为正宗,此派因土地富饶,气候适宜,不愁生计 故,由玩世而厌世。相比于北派,它富于“探玄理,出世界 ,齐物我,平阶级,轻私爱,厌繁文,明自然,顺本性”的 精神。在此,梁氏总体上是以先秦道家为出世、厌世的。同 时,他也看到了老学将欲取之、则先予之这重权谋的一面, 乃至批评曰:“老学最毒天下者。”在对被他名为老学时代 的汉晋六朝思想的论述中,更可见他对道家的负面评价:“ 三国、六朝,为道家言猖披时代,实中国数千年学术思想最 衰落之时代也。” 耐人寻味的是,到了20世纪20年代,梁启超摇身一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