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支平衡的人生/星云日记
作者简介
星云大师,台湾佛光山开山宗长、国际佛光会世界总会会长,临济宗第四十八代传人。1949年初赴台,1967年创建佛光山,一生致力于推广文化、教育、慈善等事业,先后在世界各地创设两百余所寺院道场,并在海内外设立十六所佛教学院,并创办了美国西来大学、南华大学、佛光大学、普门中学,创办《人间福报》、《人间卫视》。星云大师多年来奔走于海峡两岸,传递友爱和和平,与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等几代国家领导人均有交往,在海内外影响广泛,为台湾、大陆及东南亚及世界各地各界人士所尊重。因大师一生都在努力实践着“佛光普照三千界,法水长流五大洲”的理想,荣获2012-2013年度“影响世界华人终身成就奖”。
内容简介
七月 三日 星期六 今天一早.黄世梁已代为联络好高雄长庚医 院,并等候多时,准备陪同我去看门诊。最近左 脚不小心受了一点伤,大家都很关心,为了不违 拗徒众的一片孝心,也就只有“恒顺众生”的去看 医生了。 九点半来到长庚医院,院长室邱高忠医师以及 副院长李汝浩医师已经等在门口迎接,陈石铭医师 为我检查伤口并细心治疗,常发心至本山云水医院 义诊的林美君医师也很关心的赶了过来、本山徒众 觉圣的妹妹余玻莉及杨素苹小姐是细心的护士。整 个医疗的过程,大家谈谈说说,不知不觉间就完成 了医疗的任务,我感觉如沐春风,好像去拜访老朋 友一般,专业的医师与护士毕竟不同,能够给病人 带来信心。 移民至美国的法令条例当中,其中有一条是护 理人员优先。而本地合格的护理人员更是供不应 求,报上刊载了桃园林敬杏医师的投书说:“员工 薪水从二万到三万,免费供膳宿,劳保,每天工作 八个半小时,月休六天,还是找不到合格护士。” 由此恶性循环,医院只有公开征求缺乏专业知识与 训练的“密护”,甚至卫生主管部门竞也拟定了所 谓的“护理人员的再修法”,护理法要求有照护理 人员方可执业之条文窒碍难行,所以必须修法以维 护开业医师之利益云云。据报章刊载,有关“密 护”因缺乏专业知识,对患者处理不当所造成的遗 憾与不幸,时有所闻。法律条文一订,往往就是十 年、百年的影响,诸公不可不慎。 医疗水准与一个国家的文明成正比,欧美诸国 对于医疗专业人员素质之要求尤其重视,护理人员 短缺的现象各国都有,但是没有任何国家开文明之 倒车允许密护合法化。护理人员缺少,想来有两大 原因,其一是现代青年贪逸恶劳,不耐于护理工作 之烦琐,如果欠缺宗教情操一般的慈悲涵养,以及 对自我机智与耐力的挑战,很少人能将护理工作做 得理想。 有些人工作了几年,对于生离死别见得多了, 往往从“有心”到了“无心”,从“同情”到了 “麻木”。难怪善心的护士被比喻为“白衣天使”, 我则把她们看成千处祈求千处应,苦海常作渡人舟 的“白衣大士”——观世音菩萨。 我诚心的鼓励有志向的佛教女青年发愿加人护 理人员的行列,或成为义工人员,并能带给患者信 心、欢喜,这就是最上乘的修行法门。 另外,应设立更多的护理学校,一则纾解联考 的压力,再则令各公私立医院都有合格的护理人 员.对这些专业的护理人员能有良好的制度保障, 提升青年就业之意愿.也是全民之福祉。 昨天,余陈县长跟我见面,谈到她对各种保险 的贡献,她争取到的有残障保险、儿童健康保险、 农民保险等,社会在进步,渐渐的关心到社会各层 面的需求,乃是可喜的现象。我立刻建议她能成立 宗教师的保险,令各宗教的神职人员无意外或病痛 的后顾之忧,更能投入服务众生的工作,也是官方 提倡精神建设重要的一环,她非常欢喜的接受我的 建议。 回程中,黄世梁问:“师父,跟随您四十年, 到今天,我还不知道自己有什么成就?”我回答他: “你住在佛光山,每个人都认识你黄菩萨是护法金 刚,佛光山全体的荣耀,就是你的荣耀,整个佛光 人的成长,也是你的成长,这就是最大的成就呀!” 远在四十年前,黄世梁的夫人黄秀兰就要跟随 我出家,那时候我还没有道场,没答应她。后来见 到黄菩萨忠诚耿直,两人性情相投,就为他俩举行 佛化婚礼,为他俩证婚,结成菩提眷属。数十年 来,在婚姻道上,他们互敬互爱,可说是佛光人家 的典范。数年前他俩更进一步结束世俗的事业,全 心全意的上山护法,这种能放下、能提起的勇气与 担当,令我时时感念在心。常常有人问我:什么样 的人,才够资格成为我的“入门弟子”?我现在可 以回答.能全心全力投入度众的佛化事业,成就大 众的慧命,有正知正见的人,可以说是我的人门弟 子。黄菩萨夫妇是其一也! 中午十二时半,谢银党先生约同屏东县警察局 副局长郭显庄来访,谈到目前转型期的社会,法治 不足,问题丛生。我开玩笑说,要是有人能设计一 种特别的电脑程式,成为及时雨的“张老师”,每 当人们心中生起贪、痴、嗔、傲慢、疑忌……想不 开要吵架、要生气、要离婚、要厌世轻生时,一按 键就能化烦恼为菩提、转黑暗为光明,有一座这样 灵验的“电脑菩萨”就好了。像两位这样有心的警 政人员,真正的关心大众十分难得。未来的文明社 会,除了在职的公务人员恪守岗位之外,我提倡人 人做警察,人人都有道德勇气,有关心他人的热 心,则人间净土可期可待。 下午四时半,约见澳洲中天寺信徒刘昭明、陈 秋琴伉俪,并陪同二人至三宝殿禅净法堂参观,刘 居士认为佛光精神运用在事业上必定会有特殊的成 就。我回答说:“一般的事业从‘有’出发,佛教 的事业则从‘无’开始。譬如慈庄法师当年经过十 年的努力,创建了美国西来寺,功成不居,落成后 随即请调,这就深刻体会到‘以无为有’的欢喜。 佛光山的徒众必须要有这样的认识,才能成就事业 与道业。” 我请刘居士返澳后,关心设立“佛光城”或 “佛光社区”的构想,因为澳洲具有自由民主、地 大物博、气候温和等天时地利的条件,如果能在澳 洲设立佛光城,创建佛光净土的理想,就能实现人 间了。 目前的佛光山,可说是佛光城的雏形,许多佛 光人尽兴乎来,集中士、农、工、商,完成理想的 净土理念,人人都是“从成就大众中完成自己”的 菩萨,期待这样一座佛光城的建立,带来人间永久 的幸福.这也是我一生当中,努力想去实现的一个 理想。 P2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