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学略说——子学三序讲疏/椿楸园著作系列

子学略说——子学三序讲疏/椿楸园著作系列
作者: 刘毓庆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原售价: 98.00
折扣价: 68.60
折扣购买: 子学略说——子学三序讲疏/椿楸园著作系列
ISBN: 9787100195607

作者简介

刘毓庆,1954年生,山西省洪洞县人。现任山西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山西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社会兼职有:奠中书院院长、山西省古典文学学会会长、中国诗经学会副会长、中国屈原学会常务理事等。主要从事先秦两汉文史研究。著有《古朴的文学》《朦胧的文学》《泽畔悲吟》《雅颂新考》《从经学到文学》《从文学到经学》《图腾神话与中国传统人生》《历代诗经著述考》《诗义稽考》《上党神农氏传说与华夏文明起源》等著作三十多部。曾在《文艺研究》《文学评论》《文学遗产》等国内外刊物发表文章二百余篇。

内容简介

在诸子中,影响最大的是儒家。历代图书目录著作,都把儒家放到了子部的首位。“儒”的名字,在百家也出现的最早。人或以为儒家是孔子创立的,孔前无儒。但20 世纪的研究否定了这种认识。根据徐中舒先生的研究,商朝就出现了儒。甲骨文中有“儒”字,“其中有作为普通儒家之儒,有作为人名的子儒,说明儒这种职业在殷商时期就出现了”。他们的职业是为人相礼、祭祖、事神、办理丧事等。章太炎先生有《原儒》一文,言“儒有三科”,一是“达名为儒,儒者,术士也”。这就是《说文》所说“儒,柔也,术士之称”,也即俞樾所说的“凡有一术可称,皆名之曰儒”。二是“类名为儒,儒者知礼乐射御书数”,即郑玄所说的“乡里教以道艺者”。三是“私名为儒”,这就是《汉志》所说的“儒家者流”。这“达名”“类名”自然与孔之后的“儒”有别,而是早先就有的。 一部简略的中国学术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