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中国国际广播
原售价: 68.00
折扣价: 41.50
折扣购买: 数字影像视觉形态研究
ISBN: 9787507855968
第一章 数字影像形态概述 数字技术与计算机相伴而生,对人类文明的发展、 文化的传播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促进作用。数字技术无处 不在,已经深刻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为其不可或缺 的一部分。数字技术在影像传播领域中的应用经历了近 半个世纪的发展,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其在艺术创作形态 、呈现方式和传播平台等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革。数字 影像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以全新的方式展现了数字技 术与传统艺术交叉融合的成果,呈现出独特的艺术形态 和创作及审美规律。这些独特的艺术形态和规律,不仅 拓展了艺术的表现形式,也进一步丰富了人们的审美体 验。 数字影像在表达上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和交互性,在 传播上则更具广泛性和便捷性,能够让观众迅速理解和 感受艺术作品。这些特点使得数字影像在艺术领域中逐 渐占据显著位置,同时也在艺术领域展现出新的发展方 向和可能性。 第一节 数字影像形态的研究范畴 以数字技术为载体的影像已经成为人类沟通交流和 文化传播的基本形式之一,数字技术的融入对影像的内 容创意形态、外化呈现形态以及创作生产流程都产生了 翻天覆地的影响。 在“数字影像视觉形态研究”这一语境下,“影像 ”的概念有其特定范畴。传统概念中的影像是拍摄对象 留在胶片上的正像或负像,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影像 的获取和存储方式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首先,影像拍摄的对象从静态扩展到动态。在19世 纪30年代,相机仅能捕捉静态图像。随着电影的诞生以 及影像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得以使用胶片摄影机拍摄 动态影像,运动成为影像的灵魂所在。其次,数字化制 作已经成为获得影像的重要手段之一。胶片影像时代, 人们只能通过化学反应的方式将拍摄对象转化为影像, 而数字影像时代可以通过计算机进行数字化制作,实现 “无中生有”的创作。数字化制作不仅可以让创作者随 心所欲地创造现实世界不存在的场景和角色,还可以对 已有的影像进行各种形式的编辑和修改,极大地丰富了 影像的表达方式和表现形式,为影视艺术创作带来了更 多的创新和可能性,从而创造出更加丰富多样的视觉效 果。最后,影像存储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过去, 影像的存储依赖于化学反应和物理变化,而现在,人们 可以通过模拟信号或数字信号的方式将影像存储在计算 机中。这种存储方式不仅更加便捷和高效,还可以实现 快速的数据传输和处理。存储介质也从有形的胶片、磁 带等物质形式转换为无形的没有颜色、没有尺寸、没有 重量的计算机二进制转化和处理后的字符串。这种转换 不仅改变了影像的存储方式,也为人们对影像的处理和 编辑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和便利性。 数字技术的融入对影像的内容创意形态、外化呈现 形态以及创作生产流程都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影响。从当 下的传播媒介技术发展趋势来看,“影像”的概念已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