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植物/中国少年儿童百科全书

动物植物/中国少年儿童百科全书
作者: 白云
出版社: 北方妇儿
原售价: 19.80
折扣价: 13.86
折扣购买: 动物植物/中国少年儿童百科全书
ISBN: 9787538548921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不同的动物 动物分类学为地球上数量庞大、种类繁多的动物建立了“家谱”,并将 动物按界、门、纲、目、科、属、种分门别类。对动物的分类最早见于亚里 士多德的著作,以后不同时期的科学家不断为这个体系添砖加瓦,使它得以 完善。这种分类系统使人们对动物的进化和彼此的亲疏类缘关系一目了然, 也为现存的和已经消亡、只见于化石的各种动物找到了归属。 脊索动物 脊索动物是动物界最高等的一个门类,它所包含的种类相当丰富。哺乳 类、鸟类、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它们均在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之 下。一切脊索动物在胚胎时期几乎都有脊索,有的动物在胚胎形成后,脊索 会逐渐被脊椎代替,低等的文昌鱼则终生保留着脊索。脊索动物门分为三个 亚门,包括幼时具有脊索、成体则脊索消失的尾索动物亚门;终生保留脊索 的头索动物亚门和脊索最终演化为脊椎的脊椎动物亚门。 无脊椎动物 无脊椎动物是相对脊椎动物而言的概念,指那些背侧没有脊柱的动物, 它们数量庞大,对整个陆地生态系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简单地将动 物分为脊椎动物与无脊椎动物两类,那比较少见的头索动物和脊索动物显然 也得归人无脊椎动物中去,这就与上一级别的分类有了冲突。所以有说法认 为,无脊椎动物或许叫作无脊索动物更准确些。 原生动物 原生动物是原生生物当中较接近动物的一类,简称原虫。它们多数为单 个细胞组成的个体,能独立完成动物有机体的各种生理机能,如草履虫;也 有少数由几个以上的个体聚合形成为群体,如盘藻、团藻。这种群体很像多 细胞动物,但它们远没有多细胞动物的细胞分化程度高。原生动物虫体微小 ,一般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到。许多寄生性原虫是使人、畜致病的罪魁祸首。 腕足动物 腕足动物是大多生活在海底的无脊椎动物,它们身体柔软、左右对称, 有介壳两枚,大小相等或不等,其外形与软体动物中的双壳类相似。但双壳 类的两壳在动物身体的左右两侧、相互对称;腕足动物则是在动物体的背、 腹两方,腹壳用来将身体固定在别的物体上,背壳用来协助腕足运动。与其 他触手冠动物一样,它们也是靠触手纤毛运动来摄取食物。 棘皮动物 棘皮动物门是一类海洋生无脊椎动物,它们的身体表皮犹如荆棘一般, 具有瘤粒,坚硬多刺,故得名棘皮动物,有海星、海胆、海参等种类。棘皮 类具有明显的体腔,体腔的一部分形成水管系,里面充满液体,它的触手能 伸出体外,可运动、取食、呼吸和感受外界刺激。棘皮动物幼年期身体两侧 对称,成年后则多为辐射对称,体不分节,无头部。棘皮类的骨骼由无数碳 酸钙骨片组成,是地质研究领域很好的指示化石。 节肢动物 节肢动物是动物界最大的一门,昆虫大多属于这一类,身体左右对称是 它们最大的特征。它们身体表面的外骨骼,能保护身体,并有肌肉附着在其 上。由于骨骼环节间有环节间膜,所以能自如运动。节肢动物的身体由多数 结构和机能各不相同的环节组成,一般可分为头、胸、腹三部,也有头、胸 结合为头胸部的。除了昆虫,虾、蟹也归属在节肢动物类。 软体动物 软体动物是动物界中仅次于节肢动物的第二大门。它们身体柔软,左右 对称、不分节,由头部、足部、内脏囊、外套膜和贝壳五部分组成。五光十 色的贝类是软体动物最典型的代表,它们能够从体内分泌出一种石灰质的东 西,利用这种物质给自己建造起一座背在身上、随时搬着走的移动房子。常 见的软体动物有蚌、螺、蜗牛、乌贼等。 环节动物 环节动物门是高等无脊椎动物的开始,蚯蚓、水蛭就属于此类。环节动 物体外有着由表皮细胞分泌的角质膜,体壁上有外环肌层和内纵肌层。多数 种类体表有几丁质的刚毛,按节排列。环节动物具有从中胚层发育而来的真 体腔,它的闭管式循环系统也在此基础上形成。这种由背血管、腹血管、心 脏和遍布全身的毛细血管网组成的封闭的血液循环系统,能更有效地完成营 养物质和代谢产物的运输。 舌形动物 舌形动物是一些介于环节动物和节肢动物之间的寄生类动物,它们身体 柔软,体扁而长,无色透明,无足。其体表看似有近百个清晰的节段,但内 部实际并没有分节。它们能以身体前端两对向外突出的、可伸缩的钩附着在 寄主组织上,多没有呼吸系统、排泄系统和循环系统。常见的舌形动物有头 走虫、蛇舌形虫,主要寄生在别的动物体内。 线虫动物 线形动物的身体一般为细线形或圆筒形,体表无纤毛而常具各种有感觉 功能的乳突,常见的有钩虫、寄生在人体内的蛔虫和蛲虫等。线形动物体壁 和消化管之间的空腔,是动物界最早出现的一种体腔。因其里面充满体腔液 ,既没有体腔膜,也没有孔道与外界相连,被认为是一种假体腔。 扁形动物 扁形动物中的绦虫、血吸虫等种类,大家应该比较熟悉。这是一类身体 扁平,最简单和最原始的三胚层动物。扁平体形使动物有了两侧对称的身体 ,这使得动物身体的整体反应能力得到提到,更为脑的分化创造了条件;而 中胚层的出现使动物具有了产生更多身体构造的可能。扁形动物还有着较为 系统的器官组织和比腔肠动物更集中的梯形神经系统,这些相比简单的腔肠 类和原生动物,可是有了很大进步。 缓步动物 缓步动物门是一类非常细小的多细胞动物,俗称“水熊虫”,它们有种 神奇的本领。当水熊虫处于缺水、缺氧或低温状态或周边液体被稀释,甚至 低于体液浓度等恶劣环境下时,它身体背侧的甲片会层叠在一起,随之甲片 之间的弹性角质层向内收缩,进入所谓的“小桶状态”并停止所有新陈代谢 ,它曾被带上太空,经历了真空和太阳辐射双重严酷环境的考验,成功生还 。 动物的习性 不同的动物有各自迥异的生活习性,如猫头鹰昼伏夜出,狼是群居动物 ,猫总是单独行动。非洲草原上的动物每年在旱季与雨季间追逐水草大规模 迁徙;生活在大洋中的大马哈鱼常常会反方向洄游到江河上游去产卵;北方 的候鸟在冬季来临时要飞往温暖的南方越冬;某些动物还有冬眠的习惯。这 些千奇百怪的动物习性成为人们生活中丰富多彩的趣闻,有的让人啼笑皆非 ,有的让人惊叹不已,还有的给了人类不少灵光一闪的新点子。 动物趋光性 趋光性是生物对光刺激的趋向性,植物有,动物也有,尤以昆虫的趋光 性较为显著。一般的动物都靠眼感光,但没有眼点等感受器的草履虫也同样 有趋光性。不同的光谱对动物的趋光性会有不同影响,温度、光的亮度、化 学物质也会对趋光性产生一定作用。除了趋光,有的动物还有趋暗性,如蜗 牛、赤毛杨虫。 动物大迁徙 每年夏季,在肯尼亚马赛马拉野生动物保护区辽阔的大草原上,都会有 一场壮观的马拉河之渡。那些数以百万计的斑马、角马和野牛,追随大自然 的气息,越过河流,奔向更丰美的草原。这种大规模的陆上动物迁徙和候鸟 南迁、鱼类洄游,都属于典型的动物迁徙行为。繁殖、觅食、气候变化等皆 是可能促成动物迁徙的诱因。 动物夜行性 夜行性动物通常都在白天休息,夜晚进行猎食、生殖等活动。夜行性帮 助动物避开有较多猎食者活跃的时间,从而减少被捕食的机会。生活在沙漠 中的动物经常在夜间四处活动,避开白天强烈阳光的曝晒,选择夜间出行, 使这里的动物减少了身体水分的散失,能更好地适应沙漠环境。对夜行动物 而言,发达的听觉和嗅觉器官必不可少,同时低光环境下特殊的视觉系统也 是它们特有的身体优势。猫、猫头鹰、蚯蚓、马陆等都具有夜行性。 P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