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湖南人民
原售价: 28.00
折扣价: 16.60
折扣购买: 吾将吾身交吾党贺锦斋/英烈故事丛书
ISBN: 9787556122486
1901年2月15*,农历腊月廿七,湖南省桑植县一个 贫苦塾师家里,一个男婴呱呱坠地,一家人沉浸在幸福的 喜悦中。虽是腊月,却已立春,父母给男孩取名为“春生 ”。他就是后来的贺锦斋。 贺锦斋的家乡洪家关,昔称玉泉乡,距桑植城北十多 公里,是个山清水秀、地灵人杰的河谷盆地,这里有3条清 澈的溪水绕村而过,四周有5座高山。 贺锦斋的祖辈是在清康熙年间从*由鄂入湘的。他们 先在慈利九溪落户,后迁到桑植洪家关。贺氏族规家训注 重仁义礼智信,讲究“耕读为本,忠孝传家”,男女老幼 习文修武,本领为先,进则为仕,退可耕田。至20世纪初 ,贺氏家族世代繁衍,英才辈出。 贺锦斋的父亲贺士奎,字星楼,是清末的一名秀才。 贺士奎擅长书法,会作诗词,写得一手好文章。虽然他满 腹经纶,却清高自守、生性耿介。眼见仕途无望,不得不 以塾师为业,在家族内培养人才。贺士奎每年的收入很低 ,不够维持一家人的生活,到了荒月时节,还要赊借告怜 才能艰苦度*。贺锦斋的母亲是一个勤劳普通的农村妇女 ,除从事繁重的家务劳动外,还要上山打柴、下地种田, 闲时帮人磨豆*,以添些微薄收入来弥补家用。 因为父亲是私塾先生,贺锦斋6岁便随父进学堂启蒙。 他酷爱读书,习字、作文、算术等各门功课都很优异。他 的记忆力超群,读书过目不忘,《幼学琼林》背得滚瓜烂 熟。求学不到3年,就能背诵许多诗词文章。 在学堂,贺锦斋听得*多、记得*清楚、感触*深的 ,就是父亲讲的堂曾祖贺廷璧的故事: 贺廷璧,自幼武艺高强,有胆有识,对清**的*败 深为不满。咸丰四年(1854),太平天国*队由粤入湘, *取常德,震撼湘西。贺廷璧揭竿而起,*入县城,活捉 知县。次年,清**派兵镇压,起义失败。30余人被清政 府处斩。临刑前,贺廷璧之妻刘氏奋勇奔赴刑场,双膝跪 地,撩起衣襟,接住丈夫的头颅。不让人头落地,表示后 继有人。 “贺廷璧反清造反、刘氏仗义兜头”的故事在湘西一 带广为流传,对贺锦斋幼小的心灵震动很大。 桑植有唱民歌的传统。每年春节,到处都摆“歌台” 、唱花灯。贺锦斋从小喜欢挤在人群中看热闹、听唱歌、 记调子。有时也学着歌手的样子编调子。 稍长,贺锦斋便邀些同辈人走村串寨打莲花闹,和村 里的青少年扮成旦角和丑角演唱花灯。他利用民歌小调自 编自演的节目,深*人们喜爱和欢迎。 1912年,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朝 **,建立了中华民国,但由于资产阶级领导的**革命 不**,革命的胜利果实被窃国大盗袁世凯篡夺了。 P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