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漫游症札记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导演思维在窗外 小时候,很少走出村子 ,也不怎么感到好奇,以 为村庄和村边的野地组成 的那个区域就足够广大了 。我们村在两个城区的交 界处,经常能看见通往县 城的11路公交车从村口驶 过。我还记得它扬起的尘 土跟在车屁股后面,很久 都散不掉。 有一次,已经忘记因为 什么事,母亲带我坐上了 这路公交车。一路上窗外 的风景叫人目不暇接。傍 晚返程,风景还是老样子 。车很颠簸,路很长,年 纪还小的我因为无聊就在 车上闹起了脾气。 那辆破烂的11路公交车 在一片宽阔水塘边的小路 上越开越快。风景也随之 越来越模糊。忽然,母亲 手指窗外的一片水塘问我 :“你看那边,从这往那边 看,看到了么?”顺着她的手 指,我看到水塘深处的一 片芦苇,芦苇丛中有一根 斜插的木棍。“看到了吧?那 可不是用来打鱼的,当年 你就挂在上面,孤零零的 ,要不是我找人游过去…… ”她停顿了一会儿又说,“我 就是从那把你捡来的……” 意思是我再不听话,她就 要把我放回去。到了这个 时候,再透过车窗看那片 芦苇丛,感觉已经很不一 样了。 原来觉得这事挺有趣的 ,工作以后才察觉很多导 演、摄影师前辈也都说过 类似的关于如何去看的话 ,剔除中景、视角、中轴 线、眼神光等名词,剩下 的内容,简直和母亲的话 不谋而合,以至于每次想 到这些,母亲指着窗外告 诉我如何去看的记忆,就 会浮现出来。 最近,又乘坐同一路公 交车返回故乡。这辆公交 车已经太陈旧了,一路摇 晃,各个部件在颠簸中聒 噪起来,搞得我很烦躁。 母亲坐在前排,她又伸出 手指着窗外的一片野地时 ,我的视野尽头出现了一 个荒凉的医院的全景。 “听说医院要搬到我们家 那边,这块地原来是地震 时期填死人的,待在这种 地方的都得是镇得住的单 位……”她说。 这些杂七杂八的旧事, 都来自当下处理很多新事 时的感受。车窗外移动的 病房,在近景中偶尔有几 个亮灯的房间一闪而过。 我等着她继续讲下去,她 却不再说这些,而是看着 我,问:“这事你不知道吧? ” 在一个失去绝对讲述权 利的时代,或许作者面对 的都是“窗外同一处风景”。 连母亲都不能像过去一样 自信地讲故事了,那么寻 找新的角度把故事讲下去 ,就成了继续前行的动力 。这么一想,公交车上多 年未变的颠簸,还算什么 呢?生命多短,生活多长 日本导演黑泽明的电影 《生之欲》(1952),日文原 名『生』,直译就是“活下 去”,而活着与活着是不一 样的。古希腊哲学家苏格 拉底觉得未经省察的生活 ,不值得过。 这部电影作品的主人公 ,是一个叫渡边勘治的老 人,他是一个市民科科长 。三十年的工作把他变成 了同事眼中的“木乃伊”。忽 然有一天,他得知自己身 患胃癌……从此,他意识到 苏格拉底那句话的含义, 仅仅活着是不够的。这也 是他反思并企图改变生活 的开始。 蔡明亮的《郊游》 (2013)里有一个场景,和《 生之欲》这个“从活死人到 活人,最后又必然死去”的 故事里的一个场景很像。 P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