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学商量
作者简介
主编刘梦溪 文史学者,中国艺术研究院终身研究员、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文化研究所创所所长、《中国文化》创办人、主编,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与人文高等研究院院长,研究方向为思想文化史、明清文学思潮和近现代学术思想。 主要著作有《传统的误读》、《学术思想与人物》、《红楼梦与百年中国》、《中国现代学术要略》、《陈宝箴和湖南新政》、《陈寅恪的学说》、《马一浮与国学》、《学术与传统》(上中下三卷)、《七十述学》、《王国维与陈寅恪》、《国学与经学》、《八十梦忆》等。
内容简介
“ 数成于三” 解 年轻的父母常为他们幼稚的孩子能从一数到十而乐不可支。 因为这标示着认识上的一大飞跃。这是从感知到理解的一个必经的中途岛,人类和个体思想史上的一大驿站。 据亚里士多德记述,柏拉图认为:数,介于感性事物和理念之间。 它与感性事物不同,因为它常存而不变?它与理念不同,因为每一理念都是唯一的,而数则彼此相似(见《形而上学》卷一章六)。 正是由于数有这种特性,所以毕达哥拉斯派相信,与其将万物本原归之于火,或土或水,毋宁归之于数?宇宙万物似乎莫不可由数范成,数的要素即万物的要素,而全宇宙也是一数乃至一谐和的乐章。 与古希腊的情形仿佛,世界上许多民族都或隐或显地存在过唯数论的思想,形成了从朴素实在论到观念论的过渡。 在古人看来,数从一开始(零的观念形成较晚,零的符号尤晚),终于十。 这也是由人类天生十指的事实规定好了的。 于是一和十,在诸数中便有着特殊的意义。 其他八个数,也常因其值或因其序,而被赋予了数以外的意义。 例如毕达哥拉斯派以及一般地说古希腊文化,都认为四是完满的数,是自然的本原或根 蒂,是宇宙以及精神界和物质界的逻各斯(参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一卷第一部第一篇乙),而有所谓地水风火四大元素,有所谓“十乃实在的四”(同上)之说。 据人类学家本尼迪克特的调查,新墨西哥的普韦布洛人的祖尼群体,也将四视为神秘的数目,一切都是四元的(见《文化模式》第四章)。 我们华夏族的祖先则特别推崇三。《史记·律书》说:“数始于一,终于十,成于三。”为了表示对三的崇敬,很早便借用了“参”字作为大写的三。 这个参,可以表示数量上的三个(如《庄子·大宗师》:“参日而后能外天下”),数序上的第三和三次(如“参乘”,指车主和御夫以外的第三者),倍数上的三倍(如《管子·大匡》:“吾参围之,安能圉我?”),分数上的三分(如《左传·隐公元年》:“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乃至动态的三(如参考、参校、参议、参稽、参观、参验、参互、参预、参加之类)。 以至于,三之为数,到董仲舒便被崇化为“天之大经”,有所谓:“三起而成日,三日而成规,三旬而成月,三月而成时,三时而成功。 寒暑与和,三而成物?日月与星,三而成光?天地与人,三而成德。由此观之,三而一成,天之大经也。”(《春秋繁露·官制象天》)流风所至,三在中华雅俗文化中,都闪灼着神奇的色彩。时至今日,人们尚解不脱与三的不解之缘。 我们可以视此等重四崇三现象,为初民的蒙昧而不了了之。但也不妨寻根问底,深究一下在中华文化中,三何以如此受到推崇? 数为什么于始一终十之外,更要“成于三”?以前我用纯思辨的办法来解释。 说:“人们当然想到过,一切都是从一开始的。 但是这个开始的‘一’,为能开始下去,创生出或变化出‘多’来,就必须具备一种动力。 如果这个动力是从外面获得的,那么‘一’便不成其为开始的一,因为另有一个外力先它而在或与它同在。 如果这个动力是从内部获得的,那么‘一’便不是一个单纯的一,它的内部应是复杂的?在这种情况下,它又不会因其复杂而是‘二’,因为二不可能谓之开始,开始者只能是一。 这样,纯一不可能开其始,‘二’不可能是开始,那么只有具备有二于其自身之中的一,才有可能实现其开始并且真正成为开始,而这就是‘三’。只是这是作为一的三,成为三的一,不是作为三的三。 这就是三元。”(见《说“参”》,收在《稂莠集》) 这种解释法,纵或说对了,也只能是一种哲学的解释而非历史的解释。并且,在最幸运的情况下,也只能对西方文化有某些解释作用,而对中国宋以前的文化,则几乎不着边际。 例如,它便解释不了前引的董仲舒所谓的“天之大经”。因为那个“三而一成”,即种种“成于三”的现象,完全是经验的凑集,是只谈其然而不问其所以然的白描?而且,其中某些条,更是先有了三的观念而后构成的。 刘歆在《三统历谱》中说过“太极元气,函三为一”的话,似乎更多一些理性的成分,但对它的真正理性的解释,须至宋儒才最后完成。 在汉代,对三一的解释,从未越出经验的阶段。 例如《乾凿度》谈三画成卦时便说:“物有始、有壮、有究,故三画而成乾。”这个解释,比之《易传》以天地人三才成卦来,似乎更接近易的精神。 因为天地人是空间的三,而始壮究是时间的三,更能表示易的生生变化之道。 但是划定物之一生为始、壮、究三个时段,并不真有什么客观必然性,很可能仍是先有了尚三的观念,而后推广为三分物之一生的。 于是始壮究乃至天地人能否作为三画成乾的成因,便很成问题了。 不过,如果真能弄清何以三画成乾或三画成卦,也许便能容易理解董仲舒的“天之大经”和刘歆的“太极元气”,以至整个中华文化尚三的秘密了。 因为,八卦的三画,正是迄今所知的以三为一体的最早图形。 ☆作者阵容强大,大师云集,包揽20世纪海内外华文世界的一流学术人物。如中国学术界的“一代宗师”钱穆,现代新儒家代表冯友兰,学界泰斗饶宗颐,甲骨研究第一人胡厚宜,精通吐火罗文的语言学家、教育家季羡林,“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史学家余英时,红学家冯其庸,以及现在活跃的陈来、李零、葛兆光、陈平原、叶嘉莹、扬之水等各领域的大师级人物。 ☆是对20世纪中国文化研究成果的高度总结和全面梳理。不仅能为我们清点和盘理已拥有的收获,也能为未来中国文化的研究和复兴提供方略和进路,其文献价值、学术价值自不待言,同时对当下国家社会文化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和疑难,也可以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学科涵盖五千年中华文明的各个领域。从儒释道思想、经史之学,到甲骨学、敦煌学、红学等专门之学,更兼有信仰与民俗、古代科技与文化等跨学科领域的研究成果,一套书在手,即能见出中国文化五千年的发展与演变,以及近三十年国内外学界的文化变迁。 ☆每一卷都是中国文化的重大研究专题,学术成果具领先性和突破性 丛书每一卷都是中国文化的重大研究专题,由于作者皆是国内外一流学者,使得每一个专题的研究都具有相当的学术深度,往往具有领先性和突破性。每一个专题都关乎时代社会和文化重大的学术命题及文化专题,中国文化人的当代视野、格局和关怀,于此丛书一览无余。 ☆刘梦溪主编,戴逸、张岂之作序,众多名家推荐 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刘梦溪先生亲自主编,人大清史研究所所长戴逸教授,西北大学著名教授张岂之先生作序推荐,著名学者杨振宁、莫言、叶嘉莹、葛兆光、李零、陈平原等诚挚推荐。 ☆中国人的安身立命之本,中华有识之士的首选 有识之士的首选。这套文集必将是关心中国和世界发展的有识之士们的参考工具,是官产学各界精英人士的首选读物;这部文集也是学术研究和写作者们的津梁,是有志于在汉语世界立言者们的基础起点,研究者、写作者从中找到自己的文化立身之阶;这部文集还是读书人的试金石,是对学术思想有兴趣的读书人的首选收藏。 ☆规模宏大,12卷,1080万字,9000页,一部全新的中华文明史 本套丛书精选520篇文章,按专题厘定为12卷,共1080万字,9000页。同类期刊还没有第二本跨度可堪比拟,丛书更大的意义在于重整国故,赓续前贤之志业,明证传统文化的现实价值和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