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雄安

雄安雄安
作者: 编者:雄安雄安编写组
出版社: 新华
原售价: 36.80
折扣价: 26.13
折扣购买: 雄安雄安
ISBN: 9787516632505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以色列创新之城:海法 在全球素有“第二硅谷”之称的创新之城海法, 支撑着以色列以弹丸之地科技立国的雄心。而海法的 建设经验,或许也将为雄安新区规划提供借鉴。 海法作为以色列第三大城市,人口只有30万左右 ,面积只有60平方公里,与河北雄安新区远期规划的 2000平方公里,总人口200万—250万,几乎不在一个 量级。但海法却集聚了在全球创新格局中颇具影响力 的高科技园区,产生了三个诺贝尔奖获得者,全球顶 级科技公司大多在此设研究中心。 实际上,我国的创新之城深圳与海法也早有交流 ,深圳与海法本身是友好交流城市。深圳很多对人才 的奖励,设立风险投资基金等,就是借鉴了海法等城 市的经验。现任河北省省长许勤此前在深圳任职期间 ,就多次与海法进行交流。 要想成为科技新城,首先应该有便捷的交通,同 时要有良好的创新氛围和便利条件,这除了要发挥市 场作用外,行政力量的推动也必不可少。 “可以利用行政手段使人口向雄安地区转移,同 时还需要一些配套的政策,以及市场化的机制来推动 科技创新发展。”华东师范大学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 院长杜德斌,谈到雄安新区如何借鉴以色列海法的经 验时说。目前华东师大与以色列海法大学有各种交流 和研发等合作项目。 如何集聚人才? 海法的城市规模尽管非常小,但是却有以色列最 大的科技和工业园区,有国际高技术公司在此地设有 分公司进行生产和研发。 海法产业种类比较多,有化工、军火、造船、生 物医药等产业,有海法大学和以色列工业技术研究学 院等。海法之所以能发展成为科技新城,与其科技研 发强调应用转化有关。 盘古智库理事长易鹏认为,海法是一个非常开放 的城市,世界很多研发机构都和海法本地的科研机构 合作。但是中国很多科研机构尽管研发力量强,但不 太注重应用转化,科技转化率不高。 易鹏认为,海法是一个以市场化为主导,国际化 配置资源的开放型城市,其次,海法的人口流动集聚 、科学的人才培育机制,这些都是雄安新区建设可以 借鉴的。 “雄安新区要承接北京的非首都核心功能,主要 还是应该实现人才之城,而不是人口之城。”易鹏说 。如果雄安新区要实现人才的集聚首先需要的就是人 才的引入。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目前河北雄安地区 有约130万人口,按照远期规划的200万—250万人口 ,未来要新增加100万左右的常住人口。 雄安新区将重点承接北京疏解出的行政事业单位 、总部企业、金融机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这 显然要包括北京目前这些单位和机构的部分人员,也 包括未来新进人北京的人员。 近期各科研机构、大学和央企纷纷表示要参与雄 安新区建设,其中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提出结合学校实 际在雄安新区的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北京理工大学 提出积极参与雄安新区建设,力争在医工融合等方向 上取得突破。中科院提出动员全体科研人员投身科技 创新服务雄安新区建设工作,还将拟订中科院支持和 服务雄安新区建设发展的科技布局规划。针对雄安新 区高端高新产业发展重大需求,引导重大科技项目和 科技成果在当地转移转化。 但是由于目前雄安地区还待开发,同时北京地区 的各类公共服务水平高,要直接迁移户籍在北京的科 技人员到河北雄安可能还需要时日。 杜德斌认为,创新的唯一原材料就是人才,以色 列海法的城市规模很小,但是海法有大学和研究机构 以及人才集聚。对于雄安新区而言,除了依靠行政手 段聚集大学和科研机构外,怎样吸引企业到那边去发 展才是关键,因为企业发展后人才自然就会集聚。所 以雄安新区更需要一个好的体制机制来促进科技产业 的发展和人才的聚集。 P192-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