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凤凰
原售价: 16.00
折扣价: 8.90
折扣购买: 孟子注评
ISBN: 7807290552
梁惠王上① 共七章 (一)孟子见梁惠王②。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 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③。王曰‘何以利吾国?’ 大夫日‘何以利吾家④?’士庶人日‘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 万乘之国⑤,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 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⑥。未有仁 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日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注释】 ①梁惠王上:《梁惠王》是《孟子》第一篇的篇名,《孟子》和《论语 》一样,原无篇名,后人一般取每篇第一章中的前两三字为篇名。《孟子》 共七篇,东汉末赵岐为《孟子》作注时,将每篇皆分为上、下,后人从之。 ②梁惠王:即战国时魏惠王魏藿,前369~前319年在位。魏原来都城在安 邑(今山西夏县西北),因秦国的压力,前361年魏惠王迁都大梁(今河南开封 ),故魏也被称为梁,魏惠王也被称为梁惠王。“惠”是其死后的谥号。③ 仁义:“仁”是儒家的一种含义广泛的道德观念,是各种善的品德的概括, 核心指人与人相互亲爱。“义”,儒家学说指思想行为符合一定的准则。 ④大夫:先秦时代职官等级名,国君之下有卿、大夫、士三级。家:大夫的 封邑。封邑是诸侯封赐所属卿、大夫作为世禄的田邑(包括土地上的劳动者 在内),又称采(cai)地。 ⑤乘:音sheng,量词,一车四马为一乘。当时 战争的形式主要是车战,一辆兵车由四匹马拉,车上有三名武装战士,后有 若干步兵。古代常以兵车的多少衡量诸侯国或卿大夫封邑的大小。 ⑥餍: 满足。 【译文】 孟子谒见梁惠王。惠王说:“老先生,您不远千里而来,将有什么有利 于我的国家吗?” 孟子回答道:“大王,您为什么定要说到那利呢?只有仁义就够了。大 王说‘怎样有利于我的国家?’大夫说‘怎样有利于我的封邑?’士人平民说 ‘怎样有利于我自身?’上上下下互相争夺利益,那国家就危险了。在拥有 万辆兵车的国家,杀掉国君的,必定是国内拥有千辆兵车的大夫;在拥有千 辆兵车的国家,杀掉国君的,必定是国内拥有百辆兵车的大夫。在拥有万辆 兵车的国家里,这些大夫拥有千辆兵车;在拥有千辆兵车的国家里,这些大 夫拥有百辆兵车,不算是不多了,如果轻义而重利,他们不夺取(国君的地 位和利益)是绝对不会满足的。没有讲仁的人会遗弃自己父母的,没有行义 的人会不顾自己君主的。大王只要讲仁义就行了,何必谈利呢?” (二)孟子见梁惠王。王立于沼上,顾鸿雁麋鹿,曰:“贤者亦乐此乎? ” 孟子对曰:“贤者而后乐此,不贤者虽有此,不乐也。《诗》云①:‘ 经始灵台,经之营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经始勿亟,庶民子来。王在灵 囿②,唐鹿攸伏,唐鹿濯濯,白乌鹤鹤。王在灵沼,於轫鱼跃。’文王以民 力为台为沼,而民欢乐之,谓其台日灵台,谓其沼日灵沼,乐其有麋鹿鱼鳖 。古之人与民偕乐,故能乐也。《汤誓》曰③:‘时日害丧④,予及女偕亡 ⑤。’民欲与之偕亡,虽有台池鸟兽,岂能独乐哉?” 【注释】 ①《诗》:即《诗经》,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本只称诗,儒家列为经 典,故称《诗经》,大抵是周初至春秋中期的作品,共三百零五篇,分为风 、小雅、大雅、颂四类。此章所引为《大雅·灵台》。 ②王:此指周文王 姬昌,殷王纣时的诸侯,子武王伐纣,灭殷。 ③《汤誓》:《尚书》中的 一篇。《尚书》是我国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上古事迹著作的汇编,是儒 家经典之一。《汤誓》这一篇,记载商汤讨伐暴君夏王桀的誓词。传说,夏 桀曾自比太阳,说太阳灭亡他才灭亡。此章所引是百姓诅咒夏桀的话。④时 :这。害:同“曷”,何时的意思。 ⑤女:同“汝”,你。 【译文】 孟子谒见梁惠王。惠王站在池塘边上,一面观赏着鸿雁麋鹿,一面问道 :“贤人对此也感受到快乐吗?” 孟子答道:“只有贤人才能感受到这种快乐,不贤的人纵然拥有珍禽异 兽,也不会(真正感受到)快乐的。《诗经》上说:‘文王规划筑灵台,基址 方位细安排,百姓踊跃来建造,灵台很快就造好。文王劝说不要急,百姓干 活更积极。文王巡游到灵囿,母鹿自在乐悠悠,母鹿肥美光泽好,白鸟熠熠 振羽毛。文王游观到灵沼,鱼儿满池喜跳跃。’文王依靠民力造起了高台深 池,但人民却高高兴兴,把他的台叫做灵台,把他的池沼叫做灵沼,为他能 享有麇鹿鱼鳖而高兴。古代的贤君与民同乐,所以能享受到(真正的)快乐。 《汤誓》中说:‘这个太阳什么时候灭亡?我们要跟你同归于尽!’人民要跟 他同归于尽,(他)纵然拥有台池鸟兽,难道能独自享受到快乐吗?”P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