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禹锡诗选/中国古典文学读本丛书典藏

刘禹锡诗选/中国古典文学读本丛书典藏
作者: 阎琦 邱晓
出版社: 人民文学
原售价: 45.00
折扣价: 29.70
折扣购买: 刘禹锡诗选/中国古典文学读本丛书典藏
ISBN: 9787020180479

作者简介

阎琦,1943年生,陕西礼泉县人,西北大学教授,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专家,曾任中国李白研究会副会长,主要研究领域为唐代文学、李白研究,参与撰著《李白全集编年注释》(合著)、《唐文选》(合著)、《刘禹锡诗文选》等。 邱晓(1982—),男,山东淄川人,西北大学文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唐代文学、文艺美学研究,发表论文十余篇,参与编著《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名著经典精读》(参编)、《中国古代文学名著导读》(副主编)、《商於诗路》(副主编)等,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等多项研究。

内容简介

和乐天题真娘墓〔1〕 薝卜林中黄土堆〔2〕,罗襦绣带已成灰。芳魂虽死人不怕,蔓草逢春花自开。幡盖向风疑舞袖,镜灯临晓似妆台。吴王娇女坟相近〔3〕,一片行云应往来。 〔1〕真娘:唐时吴地名妓,墓在今江苏苏州虎丘。范摅《云溪友议》卷中:“真娘者,吴国之佳人也,时人比于苏小小,死葬吴宫之侧,行客感其华丽,竞为诗题于墓树。”李绅《真娘墓序》:“吴之妓人,歌舞有名者,死葬于吴武(虎)丘寺前。”白居易、元稹(时为浙东观察使)皆有题真娘墓之作,刘禹锡和以此诗。 〔2〕薝卜:梵语音译,亦译为郁金花,或以为即栀子花。 〔3〕吴王娇女:吴王女为谁,古人说法不一。《越绝书》谓为夫差小女幼玉,见父无道,愿与书生韩重为偶,不果,结怨而死,吴王厚葬于阊门外。《吴越春秋》谓为阖闾女滕玉,怨王先食蒸鱼,乃自杀。王痛之,葬阊门外。《搜神记》则谓女名紫玉。 长庆四年(824)作于夔州。沈德潜评白居易《真娘墓》,连带而及刘禹锡此诗,谓“香(原字如此)魂虽死人不怕”一句“真可笑人也”(《唐诗别裁集》卷八)。 和乐天柘枝〔1〕 柘枝本出楚王家〔2〕,玉面添娇舞态奢〔3〕。松鬓故梳鸾凤髻〔4〕,新衫别织斗鸡纱〔5〕。鼓催残拍腰身软〔6〕,汗透罗衣雨点花。华筵曲罢辞归去,便随王母上烟霞〔7〕。 〔1〕柘枝:即柘枝舞。《乐府诗集》卷五六“舞曲歌辞”五:“《乐府杂录》曰:‘健舞曲有《柘枝》,软舞曲有《屈柘》。’《乐苑》曰:‘羽调有《柘枝曲》,商调有《屈柘枝》。此舞因曲而为名。用二女童,帽施金铃,抃转有声。’” 〔2〕楚王家:谓柘枝舞源出楚地。《乐府诗集》:“沈亚之赋云:‘昔神祖之克戎,宾杂舞以混会。《柘枝》信其多妍,命佳人以继态。’然则似是戎狄之舞。按今舞人衣冠类蛮服,疑出南蛮诸国者也。” 〔3〕奢:美好。 〔4〕鸾凤髻:形似鸾凤那样的发髻。 〔5〕斗鸡纱:绣有斗鸡图的衫子。 〔6〕残拍:乐曲终了前的节拍,亦指舞曲终了。唐张祜《周员外席上观柘枝》:“一时欻腕招残拍,斜敛轻身拜玉郎。” 〔7〕“便随”句:谓舞女如仙女。 长庆四年(824)作于夔州。白居易在杭州作《柘枝妓》,诗中有“云飘雨送上阳台”之句,阳台在夔州,是邀刘禹锡唱和,故刘和以此诗。刘、白唱酬,自此渐入佳境,篇章不可胜计。 寂寞的名山事业——纪念“中国古典文学读本丛书”面世六十年 (作者:尚晓岚) 最近,《红楼梦》的作者署名忽然成了热门话题,“无名氏续”挑战了高鹗作为续书者的“常识”。实际上,由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红楼梦》,署名早在2008年就已发生变动,此后一直延续,如今竟随着“四大名著珍藏版”的推出发酵成了“新闻”。 古典文学的研究和出版,或许就是这般“炒冷饭”的事业。年复一年,修订、再版、加印,署名也好校注也罢,即使细小变化的背后,都可能有大量研究成果甚至学术争论,但读者和媒体对此并不敏感,能像《红楼梦》署名这样传播开的,极少。正是这寂寞的事业,构筑了传统与经典的坚固大厦。 在《红楼梦》署名问题沸沸扬扬之际,人文社悄然推出了“中国古典文学读本丛书”典藏版第一辑。实际上,该社的“四大名著”,按传统亦属于这套丛书,数十年来堪称最通行、读者认知度最高的版本。古典文学的阅读,绕不开读本丛书,而丛书的故事,要从六十年前讲起。 在那个时代,古籍整理面向普通读者 朝内大街166号,人文社所在地,破旧得令人倍感亲切。在书和资料足以把人埋起来的古典编辑室,青阅读记者看到了一份1958年9月的油印材料——《人民文学出版社五年出版规划草案(中国古典部分)》,内容是三套古典文学书系的选目和基本方针,其中就包括“中国古典文学读本丛书”,涵盖历代的诗词文曲小说等等,共五十种,还详细列出了丛书序言或后记的写作要求。 “读本丛书,是请有影响力的学者,对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进行编选、标点、注释。所谓‘读本’,就是以大众普及为目的,供大家阅读用的一个版本。”长期主持古典部工作的人文社副总编辑周绚隆说,“1958年,读本丛书被正式命名,它的历史还可以向前追溯。” 1951年,冯雪峰主持创建人文社,从全国招纳了一批高水平的专家学者,古典部主任是聂绀弩,还有王利器、顾学颉、陈迩冬、舒芜、周绍良、周汝昌等等。建社初期,为满足社会上对古籍的需要,先是快速影印了一批书。“那时候国家图书馆的宋元善本很容易借出来,我们的《玉台新咏》《乐府诗集》等等都是根据宋版书影印的。”与此同时,社里开始规划和推进古籍的整理出版。 “1952年我们出版了七十一回本《水浒》,影响特别大,它实际上标志着新中国整理出版古籍的开始。”周绚隆说。在那个时代,古籍整理不是学界的自说自话,而是面向读者的,要选择优秀的底本,加新式标点,校勘注释,形成一个可供普及的版本,“供给广大人民群众阅读”。1958年是出版史上一个值得纪念的年份,不仅人文社做出了“中国古典文学读本丛书”“中国古典文学理论批评丛书”“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的详尽规划,中华书局的点校本“二十四史”也在这一年启动,甚至商务印书馆的“汉译名著”的规划也可追溯至这一年。回望之下,不免让人油然而生敬意,在那个国家并不富裕的时代,文化和出版体现出非凡的责任和气魄,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并不是一句空话。 选家和编辑的水平,造就了经典版本 读本丛书,除了几部长篇小说和名剧,多数是选本,不仅要点校,还要求编选精当,注释准确。所以选家的眼光和水平就很重要。对此,人文社内部有一个机制,周绚隆概括为:“第一,谁值得做;第二,谁能做。”就是说,先敲定经典作家作品,再据此寻找能够胜任的编选者,没有合适的人就先放下,绝不凑合。有些作品,社内编辑水平很高,自己就做了,像顾学颉的《元人杂剧选》、陈迩冬的《苏轼诗选》《苏轼词选》等;还有很多书是在全国范围内选人,皆为一时俊彦,像马茂元的《楚辞选》、王伯祥的《史记选》、萧涤非的《杜甫诗选注》、钱锺书的《宋诗选注》、夏承焘和张璋的《金元明清词选》等等,现在看都是很经典的选本。读本丛书的早期版本是很多读书人的心头挚爱,它们手工绘图、书法题签、书卷气十足的装帧设计,也备受称道。 人文社早年有一个习惯,为了维护品牌的严肃性,很多书初版都用副牌社的名义,经过读者和社会检验后才能纳入“人民文学出版社”旗下,像《红楼梦》在五十年代最初就是用副牌“作家出版社”的名义印行的。读本丛书的入选标准非常严格,1958年仅有余冠英的《汉魏六朝诗选》、钱锺书的《宋诗选注》等数种列入丛书。这个规矩延续下来,直到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