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里的六月
作者简介
亦舒,**华文女作家。生于上海,祖籍浙江镇海,五岁时到港定居。 中学毕业后曾在《明报》任职记者及担任电影杂志采访记者和编辑。 1973年赴英国留学,修读酒店食物管理,三年后回港任职富丽华酒店公关部后进入香港**新闻处担任新闻官,后辞职。 现为全职作家及家庭主妇,并移居加拿大。 亦舒兄长是香港作家倪匡。亦舒、倪匡、金庸并称“香港文坛三大奇迹”。
内容简介
唐家申甫下车,穿**司阍已一个箭步替他拉开大玻璃门,“唐 先生早”。 他留意到大厦并无名称,只叫桥生路一百号,大门侧边有一间十 分**西菜厅,就叫一百号,时髦男女趋之若鹜,唐家申也听过大名, 只是没有进去过。 大堂布置十分大方雅致,一张铜制新艺术圆台上放着水晶玻璃大 花瓶,满满插着各色牡丹及玫瑰。 电梯门打开,一名男仆迎出说:“唐先生早,请随我来。” 唐家申跟他进电梯,看着他按十七字,电梯门打开,是一个客厅, 静寂无声,他被安排在一个会客室,女仆问他要喝什么。 唐轻声说:“黑咖啡就好。” 没想到片刻整壶咖啡奉上,唐辨认到蓝山的香味。 他站在窗口看风景,一百号在闹市,十七楼眺望正是都会*绚烂 的风景,市肺公园就在脚下。 这时一个年轻女子走进:“唐先生,你来了,久闻大名,如雷贯耳, 我是陆先生秘书,请你稍等,并且读一读合约,如无异议,请在上面 签署。” 她放下一份文件退出。 唐取起文件,这本子他已看过,十分简洁,主要叫他保守秘密, 与甲方对话及文字内容,不得外泄。 这时女仆放一碟点心果子在茶几上:“请唐先生慢用。” 那碟子糕点异常精致,每块只有一口那么大,有一块印得似小小 一朵粉红色祥云,唐觉得有趣,取过放口中,却不知一碰到舌尖已经 融开。 好一阵玫瑰花味道,正像一个香吻。 唐再在碟子找,已经没有,只得一块。 他取起笔,在文件上签名。 前*下午,他奉召到标准出版社见总编辑老阎。 老阎见到他苦口婆心说:“家申,这一宗买卖,你一定要接。” 怪不得外边行家叫他阎婆,因为他口角似皮条客。 “说来听听。” “富商陆儒要写自传。” 唐立刻站起。 老阎声线变粗:“家申,坐下,”像喝狗那样凶,“这个不接,那个 不接,你欠我们多少?五年写七本书的合约,结果只履行一半,稿费 却已全支,又多借一本书的版税,算下来,你一共欠标准四部半著作, 好好好,你写完这三分之一部自传,我当你合约一笔勾销,如何?” “我不会做。” “不会也得会,”老阎脸色铁青,“家申,读者喜欢你,一直问你下 一本书什么时候出版,他们对你不离不弃,这是奇迹,但你却视若无睹, 过去一年,你除出养一脸的胡髭,还做过什么?欠债还钱,家申,你 别恃才傲物,我已经*够。” 唐家申沉默半晌:“怎么写?” “陆儒是神秘富豪,他*近健康情况欠佳,突然心血来潮,想要一 本自传,他有无资格拥有自传?**,市民***有兴趣知道他如何 发财及囤积财富……” 唐家申用手托着头。 “他口述,你笔写,经过他批阅同意,即可出版。” 唐不出声。 “传记共分三部,**部:出身;第二部:做事;第三部:感情。 你负责写他一生里情欲。” 唐一怔:“什么?” “头两部已经写好,等你那*后部分,给你三个月时间,交稿后你 与标准合约终止,互不拖欠,家申,你占便宜。” 唐家申轻轻说:“劳方怎有可能占到资方便宜。” “家申,你有才有貌,是个人物,请你振作,不要自暴自弃。” 家申想起:“是客户主动找我,还是你向他们**本人?” “少喝一点,多写一点,写作到底有何难处?不用杠不用抬,你要 自律——” “头两部可否借我一读?” “不行,陆先生规定只予你们三人数据,可是不准互通消息,以免 内容重复。” “其余两位写作人是谁?” 老阎傲然答:“刘汝森及林梁。” 呵。 “资格都比你略高吧。” 的确是事实。 “这是你唐家申与标准的合约,请即签署,后*上午十时,请准时 到桥生路一百号见陆先生。” “为什么地址如一个特务机关?” 老阎却说:“家申,这是你*后机会,你若不想下半生潦倒,请依 时交稿。” 唐牵牵嘴角。 “家申,男人也有名声,你很快就会声名狼藉,外头怎么说你,你 应知道:唐家申的**比著作*多,我妒忌?当然,大家一间大学出 身,同龄,三十六岁,我看上去像你爹,与你一起实在气馁,女人眼光, 通通落你身上,滑遍你全身,留恋不已——” 家申签妥合约:“见到陆君,我会给你消息。” “家申,你一支好笔,切莫浪费。” P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