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文忠讲弟子规(青少版)/大家讲国学

钱文忠讲弟子规(青少版)/大家讲国学
作者: 钱文忠
出版社: 浙江文艺
原售价: 25.00
折扣价: 0.00
折扣购买: 钱文忠讲弟子规(青少版)/大家讲国学
ISBN: 9787533938413

作者简介

钱文忠,1966年6月出生,籍贯江苏无锡。1984年,考入北京大学东方语言文学系梵文巴利文专业,师从季羡林先生。大学一年级起,开始撰写并发表学术论文,获“季羡林东方学奖学金”一等奖。1980年代中期,留学德国汉堡大学印度与**历史文化学系,主修印度学,副修藏学和伊朗学。1990年代,居家自修文史之学五年。1996年,入复旦大学历史学系任教。现为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中国文化书院导师,华东师范大学东方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北京电影学院客座教授,季羡林研究所副所长,北京大学《儒藏》精华编编纂委员会委员。著作有《瓦釜集》《末那皈依》《季门立雪》《天竺与佛陀》《国故新知》《人文桃花源》《玄奘西游记》《巴利文讲稿》,译作有《绘画与表演》(合译)、《唐代密宗》、《道、学、政》,另有资料编集与古籍整理十余种,发表各类论文一百余篇。

内容简介

这里“弟子”有两层意思:一是指年幼的孩子, 即少年儿童;还有一层意思是指学生。但是以前多指 年龄较小的孩子,强调规矩要从小养成。圣人是说谁 呢?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孔子为中国历** **大圣人”(钱穆)。“弟子规,圣人训”,意思 是说《弟子规》里的道理,并不是我独创的,而是至 圣先师孔子他老人家传下来的。 孔夫子传下来的做人道理很多,*重要的是什么 呢?“首孝悌,次谨信。”孝,就是子女要爱自己的 父母,孝顺父母亲,《诗经》不是说吗,“哀哀父母 ,生我劬劳。”正是父母亲生我养我,给予了世界上 *多的温暖。悌,就是要爱护自己的兄弟姐妹。这是 做人的**原则。人首先要有爱,首先要爱自己的家 。谨,就是说话要有礼貌,要谨慎,还要讲信用。说 话假大空,或者没有分寸,不顾别人的感*,甚至尖 酸刻薄,不仅会给别人留下不好的印象,还会伤害到 别人的情感,*后必定招致别人的反感排斥,*终伤 害的是自己。 “泛爱众,而亲仁”,除了要对自家人好,还要 善待其他人,博爱大众,亲近仁义的学说。这也就是 孟子说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将体谅爱护家人的善心好意推广到家庭之外,要有 博爱之心。如果人人都能献出一份爱,那么这个世界 就不会有战争、冷漠、黑暗和孤独。 “有余力,则学文”,意思是说这样去努力实践 了,如果还有余力的话,再去学习其他知识。也就是 先成人,再成才的意思。学文在这里,并不仅仅是学 文字,也不仅仅是学文学,这个“学文”,泛指一切 学问。中国的传统,一向是把做人的大原则和大规矩 ,放在**位,要求孩子首先树立一个观念,就是人 首先要学做一个品格高尚的人,有原则的人。这个比 什么都重要。良好的人品、符合基本的道德规范和准 则就好比建筑物的基础,基础夯实了,上面再开始造 美丽的房子,这样的房子才是耐久的抗震的建筑。基 础不好,上面即使造的是个白金汉宫,那也只能是海 边堆起的沙城堡,经不起风浪的侵袭。 这开篇八句是《弟子规》的总叙,高度概括了《 弟子规》的核心价值观和主要内容。出自《论语·学 而》:“弟子入则孝,出则弟(通“悌”),谨而信 ,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这是继孔子之后儒 家的另一位重要学者、被尊为“亚圣”的孟子说的至 理名言。规和矩是古代用以画圆形和方形的两种工具 ,后用来比喻一定的标准、法则或习惯。有了规、矩 ,圆才能画得正圆,方才能画得正方。同样,必须要 有一种标准或法则来规范我们的言行,人人遵守它, 才能形成一个有秩序的社会。这就是规矩的作用。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才,学校和社会也都希 望人才涌现。但是,人才,一定首先是人,其次才是 才。要成为一个对社会对**有用的人才,就必须首 先是一个内心充满爱的人,有仁义有*守的人,一个 言行端正、合乎社会道德规范的人。古人已经很明白 这个道理了,所以在《弟子规》中才会强调从小培养 孩子讲礼貌、懂规矩,按照社会**的道德规范和礼 仪规范接触社会,进入社会,乃至服务社会,并以前 贤的具体故事,作为孩子学习的范本。 现在有些父母,*关心的是孩子的学习成绩和身 体健康,却忽略了*基本的也是*重要的做人规矩和 涵养的培养,偏离了“先成人再成才”的教育轨道, 其结果往往是孩子“有智商没情商”,甚至为人褊狭 、薄情寡义,立身处世不*人欢迎,自己也得不到幸 福。实际上,质朴善良但大字不识或学问不多的人, 远比那些*过高等教育但自私狭隘甚至卑鄙无耻的人 ,*有价值,*像个人。所以朱熹会在《朱子语类》 卷十“读书法”里,劈头就说:“读书乃学者第二事 !” 《弟子规》讲的都是一些做人的基本原则和生活 处事的道理和传统规范,也是先哲总结经验教训得出 的行为准则,具有普世价值,无碍古今,很值得我们 好好了解和学习。P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