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生活文化史

日本生活文化史
作者: (日)熊仓功夫 著, 关剑平,李孟娟 译
出版社: 北京大学
原售价: 78.00
折扣价: 50.70
折扣购买: 日本生活文化史
ISBN: 9787301350720

作者简介

(日)熊仓功夫【著】【日本】【现当代】————————————————————熊仓功夫是日本最为著名本土文化史研究学者,尤其以茶道(茶汤)文化堪称巨擘,出版了多卷日本文化方面的著作(思文阁七卷本,2016-2017年出版)。他1943年出生,是东京教育大学文学博士,先后在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和筑波大学任教,并成为筑波大学教授。后担任过国立民族学博物馆民族文化研究部长、林原美术馆馆长、静冈文化艺术大学校长、日本茶道文化学会会长、美秀博物馆馆长、茶都博物馆馆长等。 关剑平【译】【中国】【现当代】————————————————————关剑平,浙江农林大学教授,从历史学出发,结合文化人类学理论研究生活文化,尤其致力于茶文化的研究。著有《茶与中国文化》《文化传播视野下的茶文化研究》《中华文化元素茶》等。 李孟娟【译】【中国】【现当代】————————————————————李孟娟

内容简介

何谓“生活文化” 1.“生活文化”一词的来源 本书旨在追溯日本人生活与艺术相互影响的历史,由此出发,思考日本文化的特质,同时尝试阐明日本人生活文化史的一个侧面。日本没有与西欧的艺术相对应的概念,最接近的概念是艺能,然而二者的范畴与意义十分不同。日本艺术有一个很大的特征,即切合生活。在服务于生活的过程中,日本艺术得到发展,换称“生活文化”也未尝不可。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何为“生活文化”。 昭和(1926—1989)初期,生活文化一词才开始被普遍使用,因此历史并不久远。哲学家三木清(三木清)在昭和十六年(1941年1月)发表了《生活文化与生活技术》一文,其在前言里说:“最近,生活文化作为一个新词开始出现……至今为止,一提到文化,人们马上就联想到文学、艺术等,根本没有生活文化的问题意识。”昭和十六年,日本处在战争时期,生活也好,文化也罢,受到了来自各方面的强大压力。所以,在那样的时代开始使用生活文化一词,真是耐人寻味。 “文化生活”一词在被称为“文化主义时代”的大正时代(1912—1926)就在使用了。只是大正时代流行的“文化住宅”“文化村”等概念所说的文化,像三木清在前述文章中所指出的,“如同舶来品,意味着洋式、洋味、最流行的东西”“那时不仅对于日本的、传统的美不屑一顾,即便对于西洋的美也并无本质、深刻的认识”。为此,“在文化生活的名义下恰恰出现的是殖民主义文化”。 其实,当时即使达不到三木清所说的这种程度,至少文化生活中的文化指的是少数优秀的艺术家所创作的“音乐、美术、文学”,而“把这些东西引入生活中来即为文化生活”的风潮极为强烈。 与此相对,大正民主主义在另一方面则是极为重视“民众”和“生活”的,出现了一批把目光朝向“地方”的思想家和实干家。在文化方面,“民众文化”“传统文化”“地方文化”成为重要话题,产生了折口信夫、柳田国男的“民俗学”,柳宗悦的“民众的工艺”(民艺),涩泽敬三(渋沢敬三)的“民具学”,出现了深深扎根于风土和民众文化的思想和观点。一言以蔽之,主张“文化”和“生活”本是一体,而且必须是一体。因此,针对自上而下的流行语“文化生活”,至迟于大正末年或昭和初年,已有部分人意识到与生活相结合的自下而上的“生活文化”理念。但是在“生活文化”这一概念作为一个专用名词普及之前,大正民主主义却土崩瓦解了。 2.生活文化的概念和意义 “生活文化”一词,出现在昭和十六年三木清发表论文的前后。彼时,现实的生活和文化正濒临危机,娱乐被视为“多余”“奢侈”,文化仅局限在精神性的日本文化论被提及方面。三木清的论文《生活文化与生活技术》与时代风尚背道而驰,只停留在观念上也属无可奈何。不过,由此开始正面讨论“生活文化”诸方面的问题、“生活文化”应该具备的姿态、认识方法及其意义是值得肯定的。 战后十年的生活比战时更加贫困。之后,经过经济的高速成长,日本迎来了史无前例的富裕时代,半数以上的国民拥有中产意识。而随着生活科学的导入,以衣食住为中心的生活模式发生了巨大变化;伴随着媒体的发展和普及,文化也走向大众化。总而言之,方方面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近年来,“生活文化”再次得到重视。不过,其中也包含对传统生活文化被急速破坏的批判,人们经常不假思索地使用“生活文化”这一概念,甚至对该词究竟意味着什么也没有形成统一认识,因此有必要重新定义“生活文化”。 生活文化,是与生活相结合的文化。希望引起注意的是,生活文化并非简单的生活。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来看,“文化是通过后天学习而集体共有、世代传承的行为模式和世界观”。(斯图尔德《文化变迁理论》)文化就是生活,生活文化史历史地描述生活模式。就像生活与艺术的标题所表现的那样,诞生于生活之中的美丽而优异的东西是生活文化的产物。文化当中也有诸如科学技术、制度、人工制造的设备等支配自然、让人类易于操作的部分。但是,这里所说的文化是让人类与自然可以和谐共生的文化。具体地说就是生活中的信仰、礼仪、仪式、家务、交际、趣味、娱乐、艺能等的“形式与内容”,通过“型”与“心”展示出来。其产物是与生活紧密结合的住宅建筑、庭园和家具、日常生活用品、餐具、服饰等工艺品以及装饰品。它们无法进入纯粹的艺术殿堂,是服务于生活的美,是与生活用途相结合的艺术。 本书不可能面面俱到地论述生活文化的每个方面,因此打算以插花和茶道为主,兼论建筑与工艺,来考察生活中最绚丽的场景。比如迎宾宴会等场合的艺术鉴赏;文艺活动中的“艺能”,尤其是茶道这一室内艺能;在装饰方面将以插花为中心考察其历史发展。这些作为宴会场所的建筑、其中的器具及内容都是生活文化中最重要的成果。要想了解建筑和工艺是如何随着室内艺能的发展而日益成熟的,需要从一定的角度去审视其审美意识的推移。与前述绚丽的宴会等非日常活动相比,人类生活的大部分都是普通的日常活动。因此,我想从民众工艺的民艺中探讨日常生活所孕育的美。 一部传统日本生活与文化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