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师儿女

中师儿女
作者: 曾维惠|责编:李云伟
出版社: 重庆
原售价: 42.00
折扣价: 26.10
折扣购买: 中师儿女
ISBN: 9787229171940

作者简介

曾维惠,笔名紫藤萝瀑布,儿童文学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鲁迅文学院第十九届中青年作家高研班学员。出版著作100余本,发表作品2000余篇(首)。作品曾获冰心儿童图书奖、重庆市文学奖、重庆市巴蜀青年文学奖、“上海好童书”奖、“中国校园文学奖”、台湾省“中小学生优良课外读物”推荐奖、台湾省“好书大家读”推荐奖等奖项。

内容简介

1. 挂在半山腰的小学 1993 年8 月28 日。18 岁的江月,从江津师范校毕业后,休息了一个暑假,要去她工作的学校报到了。 天刚蒙蒙亮。江月一家早早地起了床。江月爸爸把箱子和捆好的棉絮提到屋门口,江月妈妈正在清点胶水桶里面的生活用品,江月把昨晚洗了晾上的衣裤收起来,叠好,放进箱子里。 “小月,往后,你是吃公家饭的人了,要好好工作啊……工资不够用,跟我们讲……”江月妈妈说这话的时候,掉着眼泪。 “妈,你们已经把我管到这么大了,我都18 岁了,有工作了,应该是我来负责你们的吃穿了。”江月笑着说。 “小月,你别管我们,你刚工作,工资也不多,先过好你个人的生活。”江月爸爸说。 “小月,看看还缺什么,一会儿从街上路过的时候,还可以去买。”江月妈妈说。 “妈,在师范校的时候用的就是这些东西,不会缺什么了。”江月说。 “锅碗瓢盆的,我看还是带去吧,反正我送你去,能拿得下。”江月妈妈说。 “坐这么远的车,还带锅碗瓢盆的,你不怕它们一路叮当响啊?就不怕铁锅把人家的衣裳给搞脏划破了呀?”江月笑着说, “到了那里,肯定能够买得到,除非那里的老师们都是神仙,都不做饭吃。” “行了行了,赶紧到车站等车去吧,班车少,万一没赶上,会耽搁报到。”江月爸爸说。 “走吧小月,我送你到学校去。”江月妈妈说。 “妈妈,您跟爸爸把我送到车站就可以了,您不用送我去,您晕车,会很难受的。我这么大一个人,这点东西,能搬得走。”江月说。 “不行!”江月妈妈的态度很坚决,她说,“我得去看看你申请去的那个地方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地方。别人都不愿意去,你偏要去……那里肯定比我们这里的农村还偏僻,指不定喝口水都得走很远的路去挑……” “那地方离四面山近,可能跟四面山差不多,山高,路不好走,水倒是好。”江月爸爸说。 “水好,光喝水能活命?我一个长得乖又听话成绩很好的姑娘,到那么个地方工作,我不放心啊……”江月妈妈说到这些,眼泪又下来了。为了江月这工作,江月妈妈不知道担了多少心,流了多少泪。 在车站等了将近一个小时,到柏林的班车才来。江月爸爸把江月母女俩送上了车,只说了句:“小月,好好工作。”便扭头快步离开了。 江月爸爸走得这样快,并非有要紧事,他是不想让江月看到自己的表情,看到自己的眼泪。养了这么大的姑娘,这么听话的姑娘,要一个人去到那么远的都没有人愿意去的地方当老师,当父亲的,能舍得下吗? 等班车开走了,江月爸爸才回过头来,望着远去的班车,泪流满面。 江月爸爸知道,柏林山区,就在四面山隔壁,当年,他步行到四面山下过苦力扛过木头,他知道那里的山有多高,路有多崎岖,条件有多艰苦。而今,自己捧在手心里长大的姑娘,要到那么艰苦的地方去工作,他不能不担心,不能不心疼,不能不流泪。 父亲的泪,极少是为自己而流。每一位在儿女心目中最为坚强的父亲,都曾为自己的亲人流过泪,只不过他们多数是选择在无人处悄悄抹泪。 江月坐车到柏林,只是到柏林区教办去报到,她任教的学校,并不在柏林街上。在暑假里,江月接到柏林区教办的通知,她被分配到了柏林区沙河小学,请她于8 月28 日上午到区教办报到。柏林有多远?柏林是什么样子?沙河小学离柏林街上还有多远?这些,她都不知道。令江月高兴的是,暑假里,她和李心雨通信,李心雨说她也被分配到了沙河小学。有最好的朋友做伴,江月对未知的生活便不那么害怕了。在暑假里,江月原本打算约李心雨去沙河小学看看,一问才知道,从县城到沙河小学有将近一百公里,路况不好,要坐三个多小时的车,每天只有一趟班车,除了远,她还舍不得车费钱,便打消了去看看沙河小学的念头。 一份责任,一生坚守。 扎根乡村,桃李天下。 忠诚、勤奋、奉献、坚毅的中师儿女, 耕耘三尺讲台,书写最美芳华。 跟随作者的娓娓笔触,去了解这一平凡而又值得所有人铭记的特殊群体,走进那一段朝气蓬发、青涩美好的青春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