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讲义

经济学讲义
作者: 李俊慧
出版社: 哈尔滨
原售价: 98.00
折扣价: 65.66
折扣购买: 经济学讲义
ISBN: 9787548459491

作者简介

李俊慧 经济学家,喜马拉雅“李俊慧的经济学课”第一季、第二季、第三季音频课程主讲人,上百万人次收听播放。曾在广州中山大学攻读经济学与管理学课程,获博士学位,期间曾以交换留学生身份在日本早稻田大学就读一年。现从事经济学、国际贸易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2001年在张五常教授到中山大学讲学之际与之认识,获其青睐,从此结下亦师亦友的深厚交情。2006年起在网上主持张五常博客。2016年起,开始举办“经济解释”研讨会,聚集顶级经济学人探讨经济学。

内容简介

代序 :经济学为何失败? 物理学家牛顿的巨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发表于 1687 年。今天的物理学超越了牛顿所知的很多倍。我们可以让火箭飞到火星去——这是牛顿当年无法想象的。 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发表于 1776 年。今天的经济学界没有一件作品可以比得上二百四十多年前的斯密之作,虽然我认为自己的《经济解释》可以与其相提并论。这样高举自己是因为我填补了斯密当年的一个缺失 :他从人类自私的角度推出国富的道理,但忽略了人类的自私可以毁灭自己。我的填补方法是引进制度或交易费用,推出无数可以验证的假说。但整体来说,与物理学及其他自然科学的发展相比,经济学是非常失败的。 经济学出现灾难性的失败,有四个原因。 其一是自然科学的发展需要有实验室或化验室的操作与支持,但经济学者一般是坐在办公室内猜测外面的世界发生着什么事。真实世界是经济学的唯一可靠的实验室——不是什么政府报告,不是什么统计数字,而是真实世界的现象。可惜这真实世界经济学者一般懒得管。作为一门需要验证的科学,经济学者怎么可以不到实验室里多做观察呢? 其二是没有经过验证的理论或假说,引来无数无从观察的古怪术语,却奇怪地被好些人接受了。我们知道,就自然科学而言,无论一个理论怎样精彩,没有经过事实的验证与支持,是不可能获得诺贝尔奖的。但关于经济学我们没有听过诺贝尔经济学奖有假说或理论要经过验证的要求。这不是有点莫名其妙吗? 其三,自然科学的性质在基础上与经济学有很大的分别,但经济学者老是以为二者雷同。好比均衡这一概念,物理学说的是一个可以观察到的现象,但经济学的均衡只是一个概念,绝非事实,用作衡量有没有可以验证的假说的存在。如此一来,无从观察的术语在近代的经济学发展中到处都是。看不到则验不着,但验不着的说故事却被认为是验证了。 其四,自然科学的理论多而复杂,经济学者也跟着把他们的理论搞得多而复杂起来了。 严格来说,经济理论的整体只有一条需求定律,广泛地阐释,没有其他。个人争取利益极大化是沿着该曲线走,边际用值对着镜子看就是边际成本,把消费物品作为生产要素看,向右下方倾斜的需求曲线就是边际产量下降定律。无论多人合作的产出如何复杂,化为件工来看,每个人还是有着那样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也就是每个人对某物品的需求定律了。这条曲线对着镜子看就变为供给曲线了。 复杂的变化,主要是源于我们的社会多过一个人存在。这样看,同一物品或生产要素,个别的需求曲线会有很多条。竞争于是出现,而竞争需要有决定胜负的准则。权利有了界定的准则是价高者得。改变了权利界定的制度,这竞争的准则会跟着变。有关的分析会变得复杂起来,但基本的原理还是那样简单的一条需求定律。 复杂的变化当然不容易处理。其中最大的麻烦是,在社会中,我们有交易费用或制度费用的存在。这些费用要怎样放进一个以需求定律为基础的框框之内可是大麻烦。为此,我思考了四十多年,大致上是想通了怎样处理。 我不认为李俊慧同学的这本书会带同学们走进那近于深不可测的牵涉到交易费用或社会费用的分析中,但应该可以给同学们一个起码的经济学基础。是为序。 ★ 师承著名经济学家张五常的李俊慧老师重磅作品,来自超过100万人共同学习的经济学课堂,得到了大量市场用户的验证和认可。 ★ 经济学家张五常教授亲自作序推荐 ★ 无图表,无公式,无障碍,撕掉“经济学”三个字的吓人表象,通俗有趣、接地气,不像市面上泛滥的“段子经济学”,没有学术脉络和根基;也不像传统教科书,体系庞大,生涩难懂。 ★ 本书包括了经济学核心概念,用大量简单、真实、有趣的中国案例,解释、印证、推演经济学原理,介绍众多经济学大师思想,一本书培养经济学思维,构筑经济学的知识体系。 ★ 在内容结构上,囊括经济学所有核心议题,但每一个议题又都独立成篇,每一篇都是一个独立的知识入口。你既可以从头到尾通读,也可以随手翻开一篇单独的章节,把它作为一本经济学指南,随时查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