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心理建设与成长

儿童心理建设与成长
作者: 白小萍
出版社: 中国书籍
原售价: 56.00
折扣价: 27.50
折扣购买: 儿童心理建设与成长
ISBN: 9787506893039

作者简介

白小萍,山西大学教育硕士,心理咨询师、高级职业指导师、企业培训师。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咨询工作19年,累计咨询时长5000小时以上,主要擅长领域有: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亲子关系;大学生人际关系、压力管理、情感问题(恋爱、学业等)、职业生涯规划等。

内容简介

第三章 自信的孩子自带光芒 每一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阳光自信,但孩子的自信并非天生就有的,而是需要后天在父母有意识地引导和培养下慢慢形成。 父母要善于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认可孩子、赞美孩子,如此才能让孩子逐渐建立自信、保持自信、释放自信,进而成为阳光向上的人。 孩子为什么会不自信 很多父母发现,自己的孩子有时候会表现得不自信,但又不知道该如何帮助和引导孩子。其实,在帮助和引导孩子之前,父母要先了解孩子不自信的原因,这样才能更有针对性地帮助孩子。 也许是外界的声音打击了孩子的自信 生活、学习、社交环境对孩子的自信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当孩子表现出不自信时,父母要关注孩子是不是受到了外界环境的影响,孩子的周围是否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声音。 与成人、青少年相比,儿童的语言、动作、思维等处于发育不成熟的阶段,因此在做一些事情时很容易出现做不好的现象,如吃饭时将饭掉得到处都是,阅读时容易丢字、多字,写字时笔画顺序往往会错乱,在做题时往往读不懂题目要求等。 如果父母没有足够时间或耐心允许儿童“犯错”,那么可能会忍不住数落孩子。而无休止的唠叨会让孩子有一种自己犯错误了、无论怎么努力都做不好的错觉,长此以往,就可能导致孩子不自信。 此外,如果父母总是有意或无意地对孩子做出负面评价,总是说孩子“整天毛毛躁躁的”“东西总是乱丢乱放”“一边学一边玩,永远做不好”“不是读书的料”等,会让孩子潜意识里认为自己不够优秀,也不可能成为优秀的人,丧失自信,最终真的成为父母所说的那种人。 在学校中,如果孩子总是得不到同伴和老师的认可,也会变得不自信,并且会失去持续学习、社交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不愉快的经历会导致孩子不自信 对于儿童来说,不愉快的经历可能会影响他的自信心。这里所说的“不愉快的经历”主要是指儿童受挫的经历,长期受挫,且无法正确面对挫折,会让儿童陷入不自信的深渊。 儿童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问题,但由于儿童缺乏自我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面对困难和问题时往往会不知所措,而且很多敏感的儿童还会下意识地回顾自己经常失败的经历。 这些不愉快的经历会让儿童陷入自我否定和怀疑中,从而不再敢于尝试变得谨小慎微、不自信。 需要说明的一点是,让孩子受挫的诱因可能与成人所想象的不太一样,在成人看来完全不值得沮丧和伤心的一件事可能会成为压倒孩子自信的一座大山。例如,心爱的卡片找不到了,刚画好的画作不小心沾上了颜料,刚拼好或摆好的积木坍塌或摔散了,一个单词抄写了十遍还是会默写错等,这些事情在大人看起来或许微不足道,但在孩子眼中却是很重要的事。 所以,父母应正视和尊重孩子对受挫事件的看法或感受,尝试与孩子沟通,让孩子表达对某件事情“做不好”“总失败”的感受和看法,及时安慰孩子,引导孩子发现问题,让孩子重拾信心。 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并加以赞美 赞美让人喜悦和自信,来自父母和老师的赞美会有效提高儿童的自我肯定和评价水平,让孩子悦纳自己,充满自信。 每一个优点,都应该赞美 父母应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和一张毫不吝啬说出赞美之词的嘴巴,当发现孩子在做某件事情时表现出良好的思维方法、性格特点、行为模式或习惯性操作时要及时赞美孩子,为孩子身上的优点感到高兴、欣慰,积极表达对孩子的赞赏。 作为父母必须充分认识到的一点是,与成人相比,孩子的各方面经验和能力有限,对成人来说很轻易就能做到的事情,对孩子来说可能比较难,所以不要用成人的标准去要求孩子,要考虑孩子所在年龄段的能力大小。当孩子能努力做好一件事情时,如孩子独立穿脱衣服、整理房间、按时吃饭和睡觉,孩子完成了一件不错的手工作品、书法作品,孩子能在早晨主动起床而不赖床,在放学回家后主动写作业、字迹干净整洁等,都要抓住时机赞美孩子。 进步再小,也值得赞美。 俗话说:“积少成多。”孩子的自信是一点一点积累起来的,自信的积累源于孩子自身的点滴进步,也源于父母一次次的赞美。 当孩子学会一项新的本领时,会有一种自我成就感,这种成就感能促使他们建立信心。在此基础上,如果父母能肯定他们的进步,那么他们的自信心会更加稳固。 父母在观察孩子的过程中,应重点关注孩子当前状态和之前状态的对比,孩子当下的努力和尝试只要和上一次比有进步,就值得肯定、值得加以赞美。 赞美不仅是孩子自信的源泉,还是良好亲子关系的催化剂,因此父母一定不要吝啬对孩子的赞美。 让孩子感受到你的赞美 用赞美来帮助孩子建立自信时,父母要让孩子能感受到你对他的赞美。具体来说,就是用孩子能看懂、听懂、感受到的方式来表达你对他的赞美。 例如,摒弃华丽、拗口辞藻的堆砌,用朴实、直白的话语去赞美孩子。如果父母不善于言辞表达,也可以给孩子一个大大的拥抱或者用微笑、点头、肯定的目光来表达你对孩子的赞美。相信孩子感受到你的赞美后,一定会信心倍增。 教养智慧 这样说,孩子更自信 父母在赞美孩子时,不要只是简单地说“你真棒”“真优秀”,要尽量“夸得具体”,这样孩子会更清楚你“赞美的内容”,努力的方向会更明确。以下话语希望能给你带来启发。 ●“宝贝,你的后背挺得真直,坐姿真好。” ●“你写的横真直,看来你完全掌握了‘横平竖直’的写字秘诀了。” ●“你今天吃饭时没有说话,果然吃饭比平时快了好多呢!” ●“遇到不会的字主动查字典,而不是喊爸爸妈妈帮忙,真是个自立自强的小大人。” 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并给予认可 科学的教养方式是引导而非包办孩子的一切,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能培养孩子的自强、自理、自立的能力,提升孩子的自信心,为孩子的成长助力。引导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孩子通常有较强的探索欲,父母应给予孩子探索和尝试的机会,引导孩子去做一些具有挑战性的但通过努力可以完成的事情,这样孩子就会从中获得成就感,从而提升自信心。 在孩子完成力所能及的事情的过程中,父母一定要相信孩子,对孩子保持足够的耐心,不要急于帮忙(语言提醒或代替孩子做),让孩子自己独立完成整件事情。 在孩子完成力所能及的事情之后,父母要及时进行点评,注意点评要侧重好的方面的罗列、陈述,对孩子表示肯定和认可。此外,在认可之余提出改进方法和建议,鼓励孩子此后再次尝试。 哪些事情是孩子力所能及的 孩子的成长发育是循序渐进的,父母在引导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时,要清楚地了解孩子不同年龄阶段的能力大小,不要让孩子挑战远远超出他能力范围之外的事情,这样不仅不能提升孩子的自信心,还会使孩子产生挫败感。 那么,究竟哪些事情是孩子力所能及的呢?这里简单汇总整理了日常生活中孩子在不同年龄阶段力所能及的一些事情,供家长参考。 表3-1 ☆写给万千父母的儿童心理建设与成长教养指南。 ☆系统前沿理论指导,破解儿童成长的心理密码,你将真正读懂孩子的内心需求。 ☆多种贴合实际的教养方式,针对性解决孩子成长中遇到的种种问题。 ☆内容充实,语言简练,读来轻松无压力。 ☆特色栏目,颇具趣味,随手一翻就有收获。 ☆阅读本书,做孩子成长之路上的朋友、导师、引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