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河南大学
原售价: 26.00
折扣价: 18.46
折扣购买: 土壤的故事
ISBN: 9787564944490
土壤熟化过程是人类定 向培育土壤的过程。人类 通过耕作、增肥和改良等 措施,不断改变土壤原有 的某些不良性状,使其朝 向肥力提高的方向发展。 自然土壤在其发育过程中 ,既存在着腐殖化、黏化 等许多有利的作用,也存 在着盐碱化等不利的作用 。人们在了解和掌握土壤 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可创 造条件扭转不利的土壤形 成和发展方向,促使土壤 熟化的过程。例如,对热 带、亚热带的砖红壤、红 壤等,通过不断地治理淋 溶作用、富铝化作用带来 的土壤障碍因素,使土壤 的酸度降低,土壤盐基饱 和度升高,有机质和氮素 储量增加,并提高土壤中 磷的有效性等措施,来提 高土壤的熟化程度。盐渍 土的熟化过程是围绕着脱 盐作用而进行的,通过灌 排工程、耕作、轮作和施 肥改良等措施,加速土壤 脱盐和提高肥力,以促进 盐渍土的熟化。沼泽土的 地面水是与地下水相连的 ,全剖面处于还原状态, 还原物质含量高,一般具 有腐泥层,潜在养分较高 。这种土壤的熟化过程是 围绕排水和发挥土壤潜在 肥力而进行的。开垦的初 期,地下水位仍高,土壤 尚处于水分饱和状况,土 质腐烂。随着地下水位的 最低,灌溉水和地F水分离 ,潜育作用逐渐减弱,于 是由强度潜育发育成为中 度潜育以至轻度潜育,如 果氧化还原状况进一步改 善,还可发育成为高产土 裴。这样可使土壤中有机 质进一步分解,潜在肥力 得到发挥。草甸土井作后 ,通过熟化过程,改造了 原有的生草层,创造了耕 作层,有机蠢、氮、磷等 含量有所提高。又由于黏 粒的移动和铁、锰在一定 部位氧化淀积,逐渐改变 了草甸土原有的层次和水 分动态,形成犁底层,出 现淀积现象。因此,熟化 后的草甸土,不仅提高了 土壤肥力而且剖面形态也 有明显改变。 根据农业利用特点和对 土壤的影响特点,土壤熟 化可分为旱耕熟化与水耕 熟化两种类型: 1.旱耕熟化指在原来自 然土壤的基础上,通过人 为平整土地、耕翻、施肥 、灌溉,以及其他改良措 施,使土壤向有利于作物 生长方向发育、演变。例 如,使生土变熟土,熟土 变肥土,低产土变高产土 。随着熟化年限的延长, 土壤理化性状和熟化度是 不断提高的。在我国不同 地区主要分为灌淤熟化、 土垫熟化、泥垫熟化、肥 熟化过程等类型。 2.水耕熟化指在原来自 然土壤的基础上,种植水 稻,而为满足水稻生长的 需要就要采用一系列水耕 管理措施,达到稳水、稳 温、稳肥、稳气条件。由 于水耕熟化的结果,便会 产生水稻土特殊的水耕表 层和犁底层,其形态学特 征和理化性状而与原来的 土壤(起始土壤)有极大 的区别。 三、其他成土过程 根据土壤系统物质、能 量的交换、迁移、转化、 累积的特点,土壤系统动 态可有多种方式,除上述 的潜育化过程、潴育化过 程、白浆化过程和腐殖化 过程外,还有以下几种: (一)原始成土过程等 植物的生长发育创造了条 件。这是土壤发育的最初 阶段,即原始土壤的形成 。 (二)灰化过程 灰化过程是指土体表层 三、二氧化物及腐殖质淋 溶、淀积而二氧化硅残留 的过程。主要发生在寒温 带针叶林植被下,其残落 物中富含脂、蜡、单宁等 的酸性有机分解产物,其 灰分缺少盐基性元素,又 因其残落物疏松多孔,有 利于渗漏水分,导致强烈 酸性淋溶。其结果是土体 上部的碱金属和碱土金属 淋失,土壤矿物中的硅、 铝、铁发生分离,铁铝胶 体络合淋溶淀积于下部, 而二氧化硅则残留在土体 上部,从而在表层形成一 个灰白色淋溶层次,称灰 化层,其下是灰化淀积层 。 P1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