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故事(全译插图典藏本)
作者简介
房龙(Van Loon.H.W.,1882—1944),杰出的美国通俗历史作家,出生于荷兰。他1931年开始写书,直到1921年写出《人类的故事》,一举成名,饮誉世界。房龙一生著述颇丰,写了30多部涉及历史、文化、文明以及科学等方面的书籍,主要包括《房龙地理》《文明的开端》《太平洋的故事》《人类的艺术》《**的故事》《宽容》《美国的故事》《与伟人谈心》以及此书《人类的故事》等。房龙的著作文笔优美、知识广博、轻松风趣,真知灼见发人深省,贯穿着理性、宽容和进步的人文主义思想,具有经久不衰的魅力,在世界各地广*读者喜爱。房龙是出色的通俗作家,伟大的文化普及者,他的目标是向人类的无知和偏执挑战。他采取的方式是普及知识与真理,使他们成为尽人皆知的常识。
内容简介
我们生活的地球周围,存在着上百万之多的各种 恒星、行星和其他星体,其中对我们影响*大*直接 的两颗星球便是太阳与月亮。太阳每24小时便向地球 的一个半球输送光与热。月亮离地球**近,它能影 响海洋,使海水产生特殊的流向,我们将这种现象称 为“潮汐”。 虽然月亮的体积远远小于太阳(我们如果将*为 常见的直径3英尺的地球仪当作太阳,那么地球就只 有一粒豆子那么大,而月亮小得就像一根细小的针的 针头),可它离我们实在太近了,因此对地球的“吸 引力”要远远大于太阳。 月亮对地球上的流体影响极大。所以,假如地球 **是由固体物质构成的话,月亮对地球的“吸引力 ”或许不易被观察到。可事实是,地球四分之三的部 分都是水,它们紧紧追随着月亮绕地球旋转的脚步, 昼夜不停息,就像你如果将磁铁放在桌子上,慢慢移 动,桌上的其余铁屑也会跟着磁铁一起移动一样。这 片宽阔的水域每分每秒都随着月光在摆动,颇为壮观 。每当即将流进海湾、港湾或者河流入口时,它就会 逐渐形成20~40英尺高的潮汐。航行在这样的水域中 ,是一件异常困难的事情。当月亮运行到与太阳同在 地球的一边时,就会出现“大潮现象”,那是因为, 这时候的引力比月亮单独在地球一边时要大得多。对 于很多**来说,大潮已经算得上是一场小水灾了。 地球的表面包裹着一层碳氧混合物,我们把它叫 作大气层,俗称“空气”。330英里厚的大气层将地 球包裹得严严实实,就像橘子皮牢牢包着橘子肉一样 ,起着保护地球的作用。就在一年前,一位瑞士教授 曾乘坐着一个制作精细的热气球,升到了1 0英里高 的空气中,到了人类从未到过的大气层探索,可再往 上的290英里大气层,目前依然等待着人们去探索。 地表、水域和大气层是一座位于地球的实验室, 这里制造出了大风、暴雨、大雪、干旱、洪涝等各种 各样的天气。地球的天气与我们的生活舒适度息息相 关,因此我们有必要详细阐述这一情况。 气候的变化*三个因素的影响,分别是土地的温 度、空气的湿度和季风的湿度。“气候”一词的本义 指地球表面的倾斜度。古老的希腊人发现,地表越接 近极点的地方,地面越“倾斜”,温度和湿度也逐渐 不同。随着时间的推移, “气候”一词逐渐演变成 了指某一个地方的气象情况,而丧失了它*初的意义 。 我们现在所说的气候,指的是一个**·年里的 平均气象情况。在这里,我使用这个词语也是这个意 思。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神奇的风。在人类文明** ,它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假如热带海洋中盛行的 “信风”不存在,至少得蒸汽船被发明出来后,美洲 大陆才有可能被人们所发现。加利福尼亚州和地中海 附近的**都得益于湿润的微风,才有了**的繁华 景象,远超过东边与北边的其他**。风中飞舞的小 石子、沙尘就*不用说了,它们如同一张看不见的砂 纸,在几百万年的历史长河中,将*巍峨的高山磨成 平地。 “风”被形容为一种迂回前行的事物,它是一股 气流,从一个地方迂回地驶向另一个地方。可为什么 气流能够迂回前行呢?那是因为,空气的热度总是不 均匀的,那些热而轻巧的空气就慢慢蒸腾,往上升; 而那些冷而沉重的空气便慢慢下沉到热空气所腾出的 “真空”地区。2000多年前,希腊的科学家便发现了 这一道理:大自然容不得真空地带的出现。就像人与 水一样,空气也无法容忍真空。 大家都知道,只要用烧火这样的简单方法,就可 以让屋子里的空气升温。 P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