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孩子的昆虫记全3册
作者简介
亨利·法布尔(1823-1915),法国著名科学家、科普作家,出生于农民家庭,从小生活极其穷困,作过中学教师,业余自学,花十二年的时间,先后取得业士、双学士和博士学位。他超脱世事,将自己一生的光阴都花在对昆虫世界的观察、研究中,并且专为这些“虫子”写出十卷大部头的《昆虫记》,而这些写“虫子”的书一版再版,先后被翻译成五十多种文字,直到百年之后仍然在阅读界引起一次又一次轰动,为世人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奇迹。也因为这套奇书,法布尔被称为“科学界的诗人”“昆虫世界的荷马”、“昆虫世界的维吉尔”
内容简介
夏日时分,人来人往的小路被烈日炙烤着。被踩得结结实实的路面上,出现了许多指头大的小圆孔。这些圆孔随处可见,越干燥炎热的地方越多,尤其是在小路两旁。它们就是蛰伏在地底的若虫爬向地面羽化成蝉之路的出口。若虫拥有锋利的工具,可以挖掘泥沙和干土,以便使自己能够从坚硬的土里钻出地面。 荒石园里的一条小径上,布满了这样的小圆孔。圆形的地洞口,直径大约2.5厘米。洞口四周,不像粪金龟挖的洞那样堆着一小圈土。这是因为它们是用不同的挖掘方法造成的。粪金龟是从地面向地里打洞,而蝉的若虫则是从地里朝地面开挖。 若虫挖出的地洞呈圆柱形,深约40厘米,近乎与地面垂直,有时也会因土质的缘故略有弯曲。若虫之所以会选择这样的挖掘方向,是因为这是路程短的方向。 看到这里,你一定会很好奇,如此长的一条地道,那些被挖掉的土块都到哪儿去了呢? 我正是带着和你同样的好奇,在七月的后几天,开始研究起这些圆孔。 我惊奇地发现,洞底是个略微宽敞的死胡同。粗糙的洞壁上涂抹了一层泥浆,把松软易塌的沙土全都黏住了。正因为如此,若虫才能在地道里畅通无阻,而不需担心带爪的足造成塌方。 若虫挖地道,并不是急于钻出地面见到阳光的即兴行为,它是要为自己建立一个可以长期居住的地下城堡。若虫成熟到一定时候,才能爬出地面进行羽化。但是,地底深处的气候变化很慢,它很难准确判断外面的天气条件适不适合羽化。地面的圆孔就如同一个气象观察站,供它了解外面的天气。 因此,若虫常常会用几个星期甚至几个月的时间耐心地挖土清路,巩固垂直的墙壁,在洞底修筑一个自己的小窝。当外面的气候还不适宜迁居时,它就在窝里等候;天气一旦变好,它就会立刻爬到高处,透过覆盖在洞口的一层薄土来了解空气的温度和湿度。 如果外面正在刮风下雨,就会对纤细的若虫蜕皮造成致命的伤害,这时它便会重新爬回洞底继续等待。如果天气条件有利,若虫便会用足推开薄土,从洞里钻出来。 若是仔细观察刚出地洞的若虫,你会发现所有的若虫都或多或少沾满了泥浆。从干燥的土地里钻出来的若虫,却好像在淤泥中滚过一样,真是一件奇怪的事情。 于是,我把一只正在加工地洞的若虫挖了出来。我发现它比爬出洞的若虫要白得多,眼睛也不一样。它大大的眼睛浑浊得近乎白色,似乎看不见东西;而自己爬出洞的若虫的眼睛却是黑得像能发光。 这只苍白的盲眼若虫比成熟若虫体积要大很多,全身充满了液体。把它抓在手里,尾部还会渗出清澈的液体,把它全身弄得湿漉漉的。也不知道这是些什么液体,姑且把它称为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