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版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
作者简介
"剧作者_ 威廉·莎士比亚(1564—1616) 西方文学史上最杰出的戏剧家和文学家之一,流传作品包括37部戏剧、154 首十四行诗、2 首长叙事诗和其他诗歌。莎翁的戏剧作品直至今日依旧广受欢迎,在全球各种文化背景下不断被诠释及搬上舞台。 主编_ 斯坦利·韦尔斯 英国伯明翰大学终身荣誉教授,曾担任莎士比亚故居基金会荣誉主席、皇家莎士比亚剧院荣誉理事。2016 年,他因对学术的贡献被封为爵士;因“终生致力于威廉·莎士比亚的研究、知识和赏析”被英国国家学术院授予勋章。 本书编者_ 杰伊·哈利奥 美国特拉华大学英文系教授,出版、发表过大量莎士比亚相关的学术专著和论文。 剧本译者_ 朱生豪(1912—1944) 浙江嘉兴人,翻译家、诗人,共翻译莎士比亚悲剧、喜剧、杂剧与历史剧31 部,是中国翻译莎士比亚作品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以“求于最大可能之范围内,保持原作之神韵”为宗旨,翻译风格卓具特色,翻译成就为国内外莎士比亚研究者所公认。 剧本审校及导读、注释译者_刘漪 香港大学英文系学士、圣安德鲁大学哲学硕士,已出版译作《凯尔特神话》《女性与权力》《我们在等故事呢》《创作危险》,以及《奥兰多》(合译)。"
内容简介
"【剧本】 您把世间的事情看得太认真了;用过多的担忧思虑去购买人生,是反倒要丧失了它的。 您必须信任命运,或者死了心放弃选择的尝试。 要是命运之神是个女的,她倒是个很好的娘儿们。 人们为了希望得到重大的利益,才会不惜牺牲一切。 那永远不会错误的判断,也必须经过七次的试炼。 有的人只求和幻影接吻,只好在幻影里寻求满足。 第一只匣子是金的,上面刻着这几个字:“谁选择了我,将要得到众人所希求的东西。” 第二只匣子是银的,上面刻着这样的约许:“谁选择了我,将要得到他所应得的东西。” 第三只匣子是用黯淡的铅打成的,上面刻着像铅一样粗鲁的警告:“谁选择了我,必须准备把他所有的一切作为牺牲。” 慈悲不是出于勉强,它是像甘霖一样从天上降下尘世;它不但给幸福于受施的人,也同样给幸福于施与的人;……执法的人倘能把慈悲调剂着公道,人间的权力就和上帝的神力没有差别。 一个人做了心安理得的事,就是得到了最大的酬报。 一支小小的蜡烛,它的光照耀得多么远!一件善事也正像这支蜡烛一样,在这罪恶的世界上发出广大的光辉。 月光明亮的时候,我们就瞧不见灯光。 在法律上,哪一件卑鄙邪恶的陈诉,不可以用娓娓动听的言辞掩饰它的罪状? 任何彰明昭著的罪恶,都可以在外表上装出一副道貌岸然的样子。 他的理由是什么?只因为我是一个犹太人。难道犹太人没有眼睛吗?难道犹太人没有五官四肢,没有知觉,没有钟爱,没有热情吗?他不是吃着同样的食物,同样的武器可以伤害他,同样的医药可以疗治他,冬天同样会冷,夏天同样会热,就像一个基督徒一样吗?你们要是用刀剑刺我们,我们不是也会出血的吗?你们要是搔我们的痒,我们不是也会笑起来吗?你们要是用毒药谋害我们,我们不是也会死的吗?那么要是你们欺侮了我们,我们难道不会复仇吗? 不,把我的生命连着财产一起拿了去吧,我不要你们的宽恕。你们拆毁了我房屋的栋梁,就是拆毁了我的房子;你们夺去了我养家活命的根本,就是夺去了我的家,活活要了我的命。 我是羊群里一头不中用的病羊,死是我的应分;最软弱的果子最先落到地上,让我也就这样结束了我的一生吧。你应当继续活下去,巴萨尼奥;我的墓志铭除了你以外,是没有人写得好的。 我希望我的女儿死在我的脚下,那些珠宝都挂在她的耳朵上;我希望她就在我的脚下入土安葬,那些银钱都放在她的棺材里! 我既不能选择我所中意的人,又不能拒绝我所憎厌的人;一个活着的女儿的意志,却要被一个死了的父亲的遗嘱所钳制。 给人拷问,巴萨尼奥!那么你给我招认出来,在你的爱情之中,隐藏着什么奸谋? “爱”便是我所能招认的一切。多谢我的刑官 【导读】 有些评论者认为,本剧是莎士比亚对犹太民族发起的一场恶毒攻击——他针对的不只是放债人和高利贷者,而是全体犹太人。他们的证据之一是,在剧中,夏洛克鲜少被呼以本名,人们提及或称呼他时,往往只用“犹太人”一词,无论是当时还是现在(在某些地方),这种叫法都带有相当大的轻蔑色彩。 《威尼斯商人》将匣子的选择者从女性变成了男性,明显是对该主题的一个翻转。从象征角度上讲,三个匣子—换成银柜、盒子或是篮子也一样的—对应着三个女人,就像在“帕里斯的裁决”这个希腊传说中那样。其中的第三个女人,也就是帕里斯选择的那个,是美丽的爱神阿弗洛狄忒(Aphrodite)。然而铅匣子的象征含义很难与此联系起来,它指向的是死亡。如果第三位女神是死亡之神的话,那么她们三位就是命运三女神(the Fates)—摩伊赖,其中第三位是阿特罗波斯。然而没人会有意识地选择死亡,人们只是无一例外地最终会被死亡俘获。 以精神分析为取向的评论者们,曾将安东尼奥忧郁的原因解释为,他对他的年轻友人巴萨尼奥怀有同性之爱。这个理论能说得通,但无法得到确证。毫无疑问,安东尼奥对巴萨尼奥的感情既真实又深挚,然而,我们很难判断这种感情究竟是否超越了朋友间纯粹的柏拉图式依恋。尽管在柏拉图的“爱之阶梯”体系中,同性之间的爱情比异性爱情更高尚,但它绝非至高的那一种。同样,我们也无法确信将安东尼奥的忧愁判定为某种“厌世”(Weltschmerz),尽管他的烦恼完全有可能源自中年人时有体会的那种对周围一切的厌倦之情。 她的身影从窗台消失后,葛莱西安诺评论道:“凭着我的头巾发誓,她真是外邦人,不是个犹太人。”(第二幕第六场),这句话概括了她与父亲和宗教的双重决裂。罗伦佐赞叹杰西卡“又聪明,又美丽,又忠诚”(第二幕第六场),但这个形容掩盖了一个矛盾:对罗伦佐忠诚,就意味着她必然要对夏洛克和她的宗教信仰不忠。 《威尼斯商人》是一部爱情喜剧,但某些时刻又接近甚至可以说直插进了悲剧的领域,在超过两个世纪的时间里,……它一直牢牢抓着观众的心。 实际上,这部戏在其整个演出史上,始终在悲剧和喜剧的两极之间摇摆不定,这确证了批评界对其含混多义或曰矛盾性的强调。 慈悲只有在正义的语境之下才有意义。 几个世纪以来,《威尼斯商人》始终是莎士比亚的所有戏剧中最受专业剧团青睐的戏剧之一。……这部戏有丰富的复杂性,它探讨了正义、仁慈,以及其他一些很难轻易解决甚至根本无法得到解决的话题。另外它还是一件“造星利器”——夏洛克和鲍西娅两个角色常能让出色演员一举成名,而巴萨尼奥、葛莱西安诺、尼莉莎、杰西卡、罗伦佐和朗斯洛·高波这些配角也都是个个有戏的好角色。 在其他国家,《威尼斯商人》也曾以各种迥然相异的风格上演,其强调的侧面也各不相同。毫不让人感到意外的是,在纳粹统治时期的德国,它和马洛的《马耳他岛的犹太人》一道主要被当作抹黑犹太人的宣传工具,当时他们正在系统性地将犹太人从第三帝国中清除殆尽。" "◆余华“大师书单”推荐读物,翻译家朱生豪赞其“完美”! ◆最早引入中国的莎士比亚戏剧;最富悲剧色彩的莎翁喜剧 曾入选九年级中学语文教材,开启一代国人的戏剧启蒙和道德观启蒙。 莎士比亚从喜剧向悲剧的转型之作,集莎翁悲剧与喜剧魅力的大成之作。 ◆旗舰学者、专家深度解读 莎士比亚故居基金会荣誉主席、皇家莎士比亚剧院荣誉理事斯坦利·韦尔斯爵士(Sir Stanley Wells)坐镇主编;资深莎学研究专家、美国特拉华大学教授杰伊·哈利奥(Jay Halio)深度解读;企鹅兰登中国编辑、圣安德鲁大学哲学硕士,资深译者精心校译。 ◆八万字导读深入浅出。读懂《威尼斯商人》的前世今生,你也可以是文学批评家。 ? 莎士比亚一辈子没到过威尼斯,却写出了《威尼斯商人》? ? 德国纳粹拿《威尼斯商人》洗白大屠杀? ? 莎士比亚喜剧的第一位大女主? ? 双男主是友情还是隐晦的同性之爱? ◆装帧新元素,经典新呈现 ◆精美便携本,经典随身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