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意愿确认
作者简介
作者 李琴峰 1989年生,中日双语写作者。 2013年旅居日本,2017年,首次以日语创作的小说《独舞》获“群像新人文学奖”优秀作;2021年,以《彼岸花盛开之岛》入围三岛由纪夫奖,并获得第165届芥川文学奖。 译者 烨伊 毕业于北京语言大学日语系。曾留学日本,并在当地孔子学院教授中文课程。从事出版业多年,现为全职译者。译作有《第一人称单数》《人间失格》《流浪之月》《残虐记》等。永远相信并想念夏天。
内容简介
我想起自己那份同意出生公证书中的数字。我没有先天性疾病或残障,也没有突出的智力水平,父母是达到平均水准的日本人,生存难易度是四。即便如此,我还是在人生中历尽了形形色色的挫折,不曾觉得活着多么容易。如果某个人的生存难易度为五,就意味着他将度过比我更痛苦的人生。但即使这样,仍有百分之九十五的胎儿选择出生。生存难易度为七时,同意出生率仍然有百分之七十。明知道人生不会过得轻松,孩子们还是想来到这个世上。想到这些胎儿如此勇敢,我的鼻子不由得一酸。 “但即使生存难易度为一,还是有胎儿拒绝出生吧?”佳织突然在我身旁提问。 “此话不假。每个人的性格、人格都不相同,胎儿也和我们一样。有的胎儿勇于接受挑战,即使人生艰难,仍想来世上一遭。相反,也有无论如何都害怕出生,一味拒绝降临人世的胎儿。还有的胎儿性情不定,没有特别的理由,就是有时候拒绝、有时候同意,让妇产科医生也很难办。” 佳织不说话了。或许是看穿了她的不安,医生语气沉稳地安慰道:“别担心,要不要出生都是胎儿的意愿。监护人的职责就是珍惜腹中的胎儿,守护他们的成长,尊重他们的意愿。只要做父母的做到这些,胎儿也一定不会辜负你们的期望。” “是啊,佳织。别担心,一定没问题的。”我紧握着佳织的手,把这句话说给她听,也说给自己听。 ? 当出生与否交由胎儿来决定,自然分娩竟成了父母在犯罪? 女性写作者的又一次文学冒险! 以惊人设定,反思生育话题;以锐利的女性视角,挑战你的常识—— 在小说书写的未来世界中,要生下一个孩子之前,需确认他的“出生意愿”。 而不管孩子做出任何选择,父母都必须遵守,否则将面临法律裁决…… 难得一见!一部超乎你想象的惊人之作, 新时代青年作家挑战热议话题的勇敢书写! ——当我们还在讨论“要不要生”时, 李琴峰已经开始在小说中讨论“要不要出生”这样更危险的话题。 ? “你们生下我时,经过我同意了吗?”“被迫出生的孩子,真可怜。” 生命的自主权,到底由谁说了算? 赋予生命的行为,究竟是繁衍的本能,父母的特权,还是一种强制的开始? 以大胆的文学想象,挑战生存伦理的危险之问,探索人类永恒困境。 在谈论创作契机时,李琴峰说: ——很多观念是外界强加给我们的,包括我们在了解生产、出生时所站的角度都是来自父母。但是出生的是我们,我们想不想出生,过得幸不幸福,世人却并不关心。我总是觉得这种现象非常违和。 而在本书中,她讨论的话题更进一步,设定也更加大胆:从女性天皇到生育科技,从同性婚姻到家庭的本质,从生命自主权的命题再到人类的自由意志……营造出令人眼花缭乱却仿佛近在眼前的反乌托邦景象,有着超越话题之作的深度与雄心。 ? To be or not to be? 假如明知未来一定艰辛,痛苦是一种注定,我们的人生是否还值得一活?我们能否仍赞颂生之美好? 面对哈姆雷特式的永恒疑问,用新时代的小说创作去做回应,大概就是《出生意愿确认》这样的。 在小说的设定中,出生与否全凭胎儿“自行决定”。但自由意志真的存在吗? 同时,胎儿的出生意愿强烈与否,又取决于其未来人生的“艰难程度”。可“艰难程度”又该如何衡量? 李琴峰书写出独属于我们时代的“美丽新世界”——当“自由意志至上”被写入律法之时,技术与国家机器的共谋却令这一切依然像一场幻觉。 关于生命的本质与幻觉,一如那些zui好的文学,本书无法提供任何答案,但却依然歌颂着生之高贵。其日文书名直译为——“生之祝祷”。 ? 超现实美学+进口珠光纸! 小开本通勤书!一口气轻松读完,却带来滋味复杂的无限回甘。 知名设计师汐和操刀,封面使用进口珠光纸印刷,叠加光感uv工艺;内文采用顺纹书纸,好翻不发黄。 趁手小开本,你的通勤轻松读物,却可带来一次存在主义的复杂回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