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字

读字
作者: 谢飞东//聂晖|责编:林金荣//桑良勇
出版社: 作家
原售价: 68.00
折扣价: 44.20
折扣购买: 读字
ISBN: 9787506366069

作者简介

谢飞东 性简静,乐山水。常宅居斗室,研读经史子集,勤习琴诗书画。偶周游列国,搜尽奇峰异水,探索文明源流。先后任履一书院执行院长、重庆南岸政协书画院副秘书长、中国楹联学会会员暨书法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诗词学会、重庆书法家协会、重庆作家协会会员。全国音乐考级优秀指导教师。 多次应邀在美国、英国、印尼、马来西亚、印度、新加坡、日本、韩国等国内外高等院校、文化艺术机构作学术交流、讲座及展览。 与聂晖合撰书法文字学专著《读字识中国》,全国畅销,被国家图书馆收藏。参著《连横诗词选注》《乐读国学》等。创作古琴曲《巴渝舞》《候人歌》《听雨》等。 曾受新华网人物专访、中国青年报采访。 聂晖 古琴家、诗人、书画家。中国书协、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先后任重庆大学艺术学院造型艺术中心副主任、履一书院院长、重庆青年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重庆书画院创作部副主任,曾获全国妇女书画赛金奖 、第三届国际(日本)书画展金奖 。应邀英国、美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中国北京、上海、重庆、江苏、浙江、澳门等地举办个人诗书画展、古琴音乐会27场。应邀日本众议院、英国玛丽女王大学、美国华盛顿大学,北大、首都图书馆等讲学300余场。著有聂晖诗书画印作品集《造化心源》《汉字之美》。参著《连横诗词选注》《乐读国学》等。与谢飞东合著书法文字学《读字识中国》等。受新华社等人物专访,被《国际日报》誉为琴诗书画兼修的“中国才女”。

内容简介

引?言 一、文化之根在文字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表现于人们的生活方式、传统习俗,文化更凝固于传统著作、经史子集。清以前历代文献就超过两万余种(而精选文献组成的四库全书,收书3503种、79309卷,存目书籍6793种、93551卷,分装36000余册,约10亿字),要读完实非易事。因此,庄子两千多年前就感叹“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典册、书籍之物质载体是竹木简牍,是笔墨纸砚,而其内容载体则是文字。因此,我们认为,由文字入手,读其音,解其形,悟其义,品读中国文化,实为一条捷径。 汉字是形音义的结合,其形有书法美,讲造形布局;其音通音乐美,有韵律节奏;其义富哲理美,蕴思想内涵。国学大师陈寅恪说:“依照今日训诂学之标准,凡解释一字即是作一部文化史。” 从文字入手也不容易。中国汉字数量超过九万个,能够全部认识九万汉字的人可能没有,哪怕是博学鸿儒。因此,老师叫不出学生的名字,播音员读白字,大可不必惊诧万分。但是,通过汉字使用频率统计,历代常用字却在三千至六千字之间。通过对这些汉字进行分解,我们发现,汉字是由一百六十个左右的基本部件组合而成。每个部件就是一个独立的象形字,我们称它为字根。由于文字演进、变化,字根增减、变形,字根数量有所增加。本书经过分析比较,确定字根为二百四十个。按照字根对应的事物进行分类,形成五个大类二十四个中类一百二十个小类,囊括天地人事物,包含三千五百个常用汉字及五百个古汉语常用字。 汉字属于表意文字,表意的方式又分为三种,即形意(象形字)、会意(会意、指事)、音意(形声字,既表意又表音)。本书从图象起步,从甲骨文、金文、篆、隶、楷五种书体,按顺序梳理文字发展变化脉络,对于简化字还提示其来源,涉及古代简化字、俗体字和行草书。 本书可供中小学生识字认字、家长教师辅导教学之用;亦可供文字、文化爱好者、工作者了解文字、研究文化之用;还是书法家、书法爱好者正确书写古体字(甲金篆隶繁体字)的重要工具书。 二、文字之根在象形 书画同源。这是我们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 最早的文字用图画来表示,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象形字。古人看见一个动物,把动物的图形画下来,读者就知道这是何种动物,为这个动物命名就产生了抽象概念,这个动物的图画就表示这个动物的名称、概念,这就是书画同源。将图形抽象化、轮廓化、线条化,从而书写的“字”与绘图的“画”区别开来。 汉字虽然有九万多个,但千变万化,都是由二百四十个象形字演变来的。二百四十个象形字两两组合,就可以合成240×240,即57600个汉字。当然,这只是理论上的计算。实际上,不是任何两个字根都能组合成字,也不是两个字根只能组合成一个字(如日和木两个字根,可以组成杲、果、東、杳等字;口和木两个字根,可以组合成呆、束、杏、困等字)。此外,还有三个以上字根组合成字,如想、爨等。 三、两百字根涵万事 古人造字,仰观于天,俯察于地,近取诸身,远取诸物。 古人认为世界的演化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万物三分为人、社会、自然。个人包括个人的身体和生活,社会包括经济活动和上层建筑。因此万事万物就可以分为五大类,即人的身体、人的生活、社会经济、社会政治、自然界。为便于“读字”,本书将这五大类各分五个类(其中自然界分为四类),即为二十四个中类。二十四个中类各分五个类,即成一百二十小类。 1.人的身体 人的身体首先是一个整体概念,即身。第二类是与身相对的首,常说身首异处,首即是头部。身首之外,还有四肢,即手和脚;还有身体的内脏器官,即心血骨肉。因此,人的身体包括五类:身、首、手、足、心。 2.人的生活 生就是人类两性结合,繁衍生育后代,人从出生到成长、生病、死亡,即两性结合到人生老病死的全过程。活则是指人要存活必不可少的活动,即衣食住行。因此,人的生活分为生、衣、食、住、行五类。 3.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经济基础) 人类从猿到人进化,由天生天养、被动适应大自然,到逐渐地自给自足、主动改造生存环境,经历了漫长的过程。经济活动的相关内容,表现为财产的积累和增长。人类获得财产的手段首先是狩猎,利用天罗地网捕捉野兽。其次是畜牧业的发展。人类狩猎活捉的动物,就先喂养在田地里,需要时再杀掉。在饲养过程中,一些动物逐渐失去野性,成为人类的家畜,这即是过去所说的六畜,即马牛羊鸡犬猪。在此过程中,农业也逐渐发展起来,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是人寿年丰、家庭幸福的主要标志。最后发展起来的是手工业,并从家庭手工业发展到手工作坊,再到现代工厂、工业化大生产。因此,经济活动的相关内容,包括财产、狩猎业、畜牧业、种植业(农)、手工业五类。 4.人类社会的政治活动(上层建筑) 《左传》说:“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祀”指国家的公祭仪式,“戎”是国家的军事行动或战争。在国家没有出现之前,氏族或部落主要就是这两件大事。祀很复杂,有严格的程序和具体规定,这些规定叫礼。古人在重大活动如祭祀、庆典时,常常载歌载舞。同时,歌舞也是向异性求爱的主要途径。动物发情,一般就会叫,如猫叫思春、蛙鸣求偶等;而人类亦如是,现在很多少数民族仍有歌舞示爱的习俗。古代文化,音乐很发达,因此,礼乐常常并称。随着文字的出现,或刻于骨、或写于玉、或铸于鼎,文化得以代代传承。因为财产的积累,私有制的产生,国家出现,国王、皇帝出现,政治更为重要。国家伴随着军事和法律的强化。因此,社会的上层建筑相关内容重点谈五个方面,即礼、乐、文化、政法、军事。 5.自然界 自然界就是人类社会以外的天地万物。天有日月星辰、风雨雷电,地有山石水土、动物植物。因此,我们将自然界分为天、地、植物、动物四类来讲。 以上二十四类,还可细分为一百二十小类。每小类包含一个以上、十个以内数量不等的字根,合计二百四十字根。当然,每一类字根的多少,也表明古人在这方面认识的精细程度,字根越多,表明区分越细致,认识越深刻。比如,食、住、农业、音乐、军事五类的字根特别多,反映了古人民以食为天、有家才能安、精耕细作、知足常乐、保家卫国的思想十分突出。 汉字是形音义的结合,其形有书法美,讲造形布局;其音通音乐美,有韵律节奏;其义富哲理美,蕴思想内涵。 《读字》这本书,老师学生都应该读一读。就学术性而言,它比许慎的《说文解字》更科学;就可读性而言,它比商务印书馆的《新华字典》更有趣。 《读字》不仅可供中小学生识字认字、家长教师辅导教学之用;亦可供文字、文化爱好者、工作者了解文字、研究文化之用;还是书法家、书法爱好者正确书写古体字(甲金篆隶繁体字)的重要工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