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中国文史
原售价: 82.00
折扣价: 50.10
折扣购买: 大师们的家风(第3辑)
ISBN: 9787520507523
父亲的希望 为了把父亲的散文编成集子,又读了一遍他写的《做 了父亲》。这篇文章是1930年发表在他编的《妇女杂志》 上的。《妇女杂志》的读者不限于妇女,我父亲写这篇文 章,是跟有儿女的读者谈谈他做了父亲的心情。我算了算 ,父亲那时36岁,三个儿女,我12岁,妹妹8岁,弟弟4岁 。 文章分五节。开头一节,我父亲说:他自信不至于跟 有些人那样,把没有儿女看作人生的缺憾,可是真个没有 的话,“也许会感到非常寂寞,非常惆怅吧。”——不是 一般的寂寞和惆怅,而是“非常”的,可见父亲是“非常 ”爱我们儿女的。这句话没有明说。 爱儿女自然要想到儿女的将来,想到目前对儿女的教 育问题。中间三节,我父亲谈的就是这个问题。 第二节说,做了父母,即使不是教育专家,也得担起 教育儿女的责任来。可是自己也没有把握,一切都在学习 试验之中,怎么能把立身处世的道路预先规定好了,教给 子女们呢? 第三节说到学校,说像个模样的学校实在太少,也不 必非把儿女送进理想的学校不可。连小学也进不了的还多 得很呢,他们一样要挺直身躯立定脚跟做人。 自己没有什么可以给儿女的,学校教育又未必有多大 的作用,怎么办才好呢?在第四节我父亲说,只有让儿女 凭自己的心思和能力去应付一切了。做父母的如果真个想 给儿女点儿帮助,只有诱导他们,让他们在自己所处的环 境中,锻炼应付一切的心思和能力。可是怎样诱导呢?又 觉得茫然。 父亲说的都是真心话,是就30年代的情况说,搬到现 在来未必合适。在我的记忆中,从父亲那里,我没有听到 过应该怎样立身处世的说教。他跟他的几位朋友一个样, 对当时的学校教育不存什么奢望,这正是他们办起《中学 生》杂志来的主要原因之一。对待《中学生》的读者,他 们跟对待儿女一个样,总是鼓励和诱导读者自学——在自 己所处的环境中锻炼自己的心思和能力。这样的鼓励和诱 导,从父亲那里,我得到的可不少。在我父亲,也许都是 试探性的,他不是说了吗:“一切都在学习试验之中。” 父亲的鼓励和诱导在我身上是起了作用的,使我对文学艺 术和科学技术产生了广泛的兴趣。至于见解的肤浅和幼稚 是怪不得父亲的,我喜欢新鲜而又浅尝辄止,从不肯下功 夫深入。 在那篇文章的最后一节,父亲才说到对我们儿女的希 望,“对于儿女也有我的希望。”“一句话而已,希望他 们胜似我。”这两句话本来可以并作一段,甚至并作一句 ,父亲特意分做两段,我读着,好像听到了他当时斩钉截 铁的口气。 为什么希望儿女胜似自己?我父亲说,他希望社会进 步,而社会是一个一个的人构成的。“如果后代无异于前 代,那就是站在老地方没有前进,徒然送去了一代的时光 ,已属不妙。或者更甚一点,竟然‘一代不如一代’,试 问人间社会经得起几回这样的七折八扣呢!”话是对有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