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2 现代工业 2.1 优势传统产业 传统产业在推动广州从工业化的初级阶段、中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中 发挥过重要作用,目前依然在增加就业、增加人民收入、推动经济增长中占 有一席之地。但由于传统产业具有附加值低、能源消耗高、环境污染大等特 点,近年来一直是广州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重点。广州因此确立了改造提升 、名牌带动、以质取胜、转型升级的发展战略。通过关、停、并、转,以及 采用高新技术、先进适用技术、现代管理技术和产业集聚等手段,来改造提 升商贸旅游、钢琴、体育器材、智能家电、食品饮料、纺织服装、造纸、中 药等优势传统产业。对其中的重点工业名牌企业,通过技术改造和环保整改 ,将处于外环路以内的不符合环保要求的企业,搬迁至11个“退二产业园区 ”。这种形式的搬迁,有利于实现重点骨干企业的机制创新、结构调整和工 艺再造,提高参与国际市场整体竞争力,形成新的产业群。同时,鼓励商贸 业由传统业态向现代的连锁经营、特许经营、网上经营等新业态发展。实施 “万村干乡”市场工程,运用现代流通组织形式提升发展农村商贸业也是其 中一个举措。而在老城区则通过“退二进三”、“腾笼换鸟”的工作,建设 都市型商业中心、区级商业中心、特色商业街和琶洲、白鹅潭、白云新城等 未来都市商务圈,升级改造老城区的商业网点。除此以外,广州还通过提升 发展文化、购物、美食、生态等多种类型旅游,打造“美食一条街”,提高 “食在广州”的知名度和“美食之都”的品牌效应,来发掘整合历史文化资 源,开发以都市休闲、城郊观光和乡村特色体验为主、具有岭南气息的旅游 产品。 2.2 发展中的高新技术产业 高新技术产业是21世纪以来广州重点培育的新兴产业。为了推动高新技 术产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广州在政策引导、投资拉动、创新支持系统 的培养等方面狠下工夫,通过重点项目建设、龙头企业和产业集群的培育, 目前已基本建立起以电子信息、生物产业、先进制造、新材料、环保能源五 大产业为基础的高新技术产业群。并继生物产业、软件产业建立国家高新技 术产业基地后,2008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又将广州的信息产业、新材料 产业基地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迄今为止,广州共有国家电子信息 产业基地、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国家医药出口基地、汽 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国家网络游戏动漫产业发展基地、国家新材料产业基 地等七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在广州经济社会发展中发 挥着越来越重要的支撑作用。呈现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一是高新技术产业整体规模持续扩大。2009年,广州规模以上工业高新 技术产品产值突破4000亿元大关,达到4100亿元,远高于2005年的1710亿元 ,是2001年620亿元的6.6倍。信息产业方面,以新型平板显示器件、新一代 宽带及网络通信、新型电子元器件等为主的高端制造业增长较快。2009年, 广州全年电子产品制造业产值为1334亿元,增长32.1%,其支柱地位进一步 巩固并向产业链高端攀升。生物产业方面,在国家加快生物产业的宏观政策 引导下,广州生物产业发展步伐加快,众多中小型生物企业发展的增速都在 40%以上,2009年生物产业工业总产值高达850亿元,连续两年实现了20%左 右的增长。新材料产业方面,在金发科技等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广州新材料 产业已形成自身特色和发展优势,2008年新材料产业产值为772.8亿元,同 比增长约25.6%;2009年新材料工业总产值超过900亿元,增长20%。新材料 产业已成为广州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领域的又一亮点和增长点。信息服务业方 面,基于互联网的数字内容、网游娱乐、金融财务等信息服务业呈现出良好 的发展态势。阿里巴巴、金微软件、台塑网软件科技、金虹动漫数码、东软 集团等一批著名信息服务业企业相继入驻广州。2009年信息服务业总收入达 900亿元,同比增长28.6%,增加值超过地区生产总值的5%。 二是自主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2008年初,中共广 州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 决定》,明确提出将推进自主创新、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作为主导广州全 局和长远发展的优先战略,从加大科技投入、激励企业加强自主创新、构筑 创新人才高地等八个方面优化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政策环境。同时还出台了《 广州市优先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指南(2008~2010年)》,将电子 信息、生物产业、先进制造业、新材料、环保新能源五大产业作为广州优先 发展的产业化领域。这些政策的出台,进一步促进了广州产业向高端化迈进 ,并取得了积极的效果。在自主创新体系建设方面,2009年广州新组建了4 家省级工程中心、11家市级工程中心。迄今为止,广州共有18个国家级工程 中心、48家省级工程中心、75家市级工程中心,已基本形成了以国家工程中 心为龙头,省、市级工程中心共同组成的新技术创新体系,企业已成为研发 和成果转化的主体。在重大公共创新平台建设方面,2009年,中国科学院广 州工业技术研究院、国际会议交流与技术展演中心、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 健康研究院等的建设都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这些研究和交流载体的建成, 将在源头上为广州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公共创新平台。此外 ,广东冠吴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再生型医用植入器械国家工程实验室、金发科 技股份有限公司塑料改性与加工国家工程实验室正按计划开工建设,目前进 展情况良好。这些项目建设将进一步提升广州在再生型医用植入器械、塑料 改性与加工领域的工程化和产业化能力。 三是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建设稳步推进。产业园区作为高端要素和产业集 聚的重要载体,在广州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目前广州拥 有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增城经济技术开发区3个国 家级开发区和众多的国家级产业基地。 广州科学城作为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一个极其重要的产业园区,至2009 年底已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资166亿元,该区按照产业领域分为六大功能组 团,构建了一个具有岭南山水特色的生态科技园区。广州生物岛已累计完成 19.92亿元的投资,岛上征地拆迁工作已全部完成,各项基础设施建设正在 加紧推进,生物岛被定位为国际化的生物技术和医药研究开发基地、国家级 的生物产业研发和中试基地,将为广州生物产业发展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 广州天河软件园高唐新区已累计完成23亿元的投资,IDc(中国电信广州“’ 亚太信息引擎”)、IT研发交流中心等已投入使用,广州软件人才培养培训 基地正在加紧建设。2009年,国家数字家庭应用示范产业基地正式在广州揭 牌,拟规划以番禺作为广州数字家庭产业示范区,以广州科学城、天河软件 园、黄花岗信息园为产业支撑区,建立“数字家庭产业发展大基地”,为全 国数字家庭产业发展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目前,番禺区已聚集数字家庭国家 标准的5大技术支撑核心和71家入住单位,成为“标准聚集和企业对接之区 ”。 四是高新技术产业基地集聚效应更加明显。2009年广州高新技术产业基 地的产业集群发展态势愈加凸显,逐步形成以电子信息、生物、新材料、知 识密集型高技术服务为主导的创新产业集群,形成了功能互补、资源共享、 协同发展的空间布局形态。到2008年底,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共引进1727家 高新技术企业,96家世界500强企业,5家国家级研发机构,20家省、市研发 机构及一批跨国公司研发中心。其中广州科学城电子信息、生物、新材料三 大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优势突出,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发展势头强劲,基地内集 聚了超过1000家高技术企业,成为抢占世界技术制高点的前沿阵地。天河软 件园集聚了近1000家软件相关企业,园区内集聚的软件相关企业占全市软件 企业总数的70%,软件企业技工贸总收入占全市的75%,软件及相关的服务收 入占全市的65%。其中超亿元的软件企业有40多家,超10亿元的软件企业5家 ,从业人员4.5万余人。黄花岗信息园至今吸引了800多家企业入园,其中信 息技术及其服务业企业占60%以上,集聚了超过200家信息服务的相关企业。 园区的信息服务企业总收入占园区总收入的66%。园区的集聚效应已成为广 州高技术服务领域的一大亮点。 P66-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