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上海人民
原售价: 118.00
折扣价: 86.14
折扣购买: 攀登者(上海文化的目击与思考)
ISBN: 9787208159624
今夜的寂寞是如此动人 已经数不清是第几次看昆剧《班昭》了。我几乎是从 剧本到排练到每一次的舞台演出,看着这个戏从无到有渐 渐“长大”的。让我感动的是,每次看这个戏都会有新的 感悟。每次望着大幕慢慢地合拢,望着合拢前慢慢收光, 终于消失在光圈中的班昭,苍老的面容,被永宁二年一个 黄昏清冽的寒风所拂起的霜雪一般的满头白发,都会有一 种新的期待。像潮水一样久久地冲击、浸泡着我。我问自 己:你还在期待什么?期待班昭的生命出现死而复生的奇 迹,期待明天在哪一个剧场再和班昭不期而遇,期待班昭 的人生之路唤醒更多知识分子蛰睡的良知,期待一个寂寞 的故事能轰动社会,抑或期待今夜的寂寞,能像珠宝钻石 令人晕眩的广告词所写的那样美丽得“恒久远”? 是的,我期待什么呢? 北京的一位评论家概括昆剧《班昭》,是一个寂寞的 剧种、寂寞的剧团、一群寂寞的演员,演了一个寂寞的故 事、一群寂寞的人物。梨园界有一句俗话“外行看热闹” 。对于大多数观众来说,戏忌寂寞。才子佳人,刀光剑影 ,大开大阖,大起大落,大喜大悲,戏才有看头。编戏的 是骗子,演戏的是疯子,看戏的是傻子。其实傻子从来不 傻。如今倒是骗子很傻,傻呆了。编剧常常既没有智慧又 缺乏想象。罗怀臻是个真诚而聪明的“骗子”。他知道, 戏怕寂寞。但他更知道,戏不怕大寂寞。一部《红楼梦》 ,无非是儿女情长,杯水风波,叔嫂斗法,争风吃醋。除 了检抄大观园,几乎没有什么重大的戏剧动作。但一个钟 鸣鼎食之家在不动声色地被颠覆、被瓦解,直到宝玉出家 ,披着袈裟消失在茫茫风烟之中,所有的细节都具有了“ 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大寂寞大悲哀的意味。 班昭的寂寞,是一种大寂寞、大悲哀。《红楼梦》贾 宝玉从群芳簇拥到愤然出世自然是大寂寞。班昭从少不更 事、情窦初开到享极宫廷文人的荣华富贵,却无一个可以 托付灵魂的地方,没有一个可以精神、灵魂交流的知己, 一个人在岁月的苍老中,品味着精神境界“高处不胜寒” 的滋味,也绝对是一种大寂寞。 大寂寞是大悲哀、大悲剧。少时丧父、中年丧夫、晚 年丧友。一个文弱女子,终其一生伴着青灯黄卷,走完生 命的全部路程,不是悲剧又是什么? 在中国文化界弥漫着一派浮躁之气的今天,在一掷干 金石崇斗富的豪华大制作蔚然成风的今天,《班昭》不断 展示着一种不激烈却很激动,来自人物灵魂深处冲突的雍 容气度和沉稳风范。照出了某些艺术作品内心的苍白和想 象的贫乏、萎缩。在一个商品化物欲化的时代,想象的萎 顿、灵魂的贫乏和下坠,早已是不争的事实。只是其委顿 、贫乏、下坠的速率如此之迅疾,却是大大超过了我们的 想象和预测。 修史,在中国历来是件功在千秋、传之万代,立德、 立功、立言的大事,但同时又是一份孤独寂寞的事业。从 事孤独的事业,必须耐得不被常人理解甚至忍受常人误解 曲解的孤独。班昭修《汉书》,她的全部动人和美丽,正 是在不被人理解、绝少人认同、孤独寂寞的生命过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