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曲鉴赏辞典(图文本)

元曲鉴赏辞典(图文本)
作者: 傅德岷//余曲
出版社: 长江
原售价: 25.00
折扣价: 14.80
折扣购买: 元曲鉴赏辞典(图文本)
ISBN: 9787807081463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越调]小桃红 江岸水灯 万家灯火闹春桥,十里光相照,舞凤翔鸾势*妙。可怜 宵①,波间涌出蓬莱岛。香烟乱飘,笙歌喧闹,飞上玉楼腰。 【注释】①可怜:可爱。 【鉴赏】盍西村的小令只有十几首,分为两组:一为“临川八景”, 一为“杂咏”。这首小令属于前一组,是描写临川元宵节水上夜景的。 江边和江中灯火辉煌,绵延十余里。人潮涌动,拥向“春桥”看花灯 。花灯千姿百态,争奇斗艳,有的像飞舞的凤凰,有的像展翅的鸾风。河 中挂着彩灯的画舫上香烟缭绕,笙歌喧闹。这些袅袅的香烟,悠扬的音乐 在水面上飘荡,似乎要飞上天空的玉楼。沉浸在这样一个美丽的夜景中, 使人恍如到了蓬莱的仙境。 作者写的是元代水边都市的华丽夜景。他先从整体写起,写江边江中 的全景,然后写有特色的景,即“舞凤翔鸾”的灯。为了形容这夜景之美 ,作者将它拟作蓬莱岛的仙境。先是实写,后是虚写,都是为了显示临川 元宵的夜景之美。*后,又将虚实结合:“香烟乱飘”、“笙歌喧闹”, 这是实;“飞上玉楼腰”,则是虚。作者从视觉、听觉、嗅觉和想象四个 角度的描写各有特色,*终呈现出了一个美如仙境的临川元宵夜景图。 [越调]小桃红 杂咏 杏花开候不曾晴①,败尽游人兴。红雪飞来满芳径。问春 莺,春莺无语风方定。小蛮有情②,夜凉人静,唱彻醉翁亭。 【注释】①候:时候、时节。②小蛮:指歌女。 【鉴赏】这是一首惜春之作。一般的惜春之作都是从春天之美起笔, 道尽它的种种好处之后,*后归结到这一主题。而这首曲子开篇却说此时 春天的不好之处:杏花开得漫山遍野,煞是美丽,偏天公不作美,淅淅沥 沥地下起了小雨,吹起了风,这真是大煞风景,让游人觉得兴味索然。然 而,这风雨却造就了另一番景致,那就是杏花纷纷**,铺满了小径。不 禁想问树上的春莺:老天既然创造了这么美丽的春景,为什么又要亲手破 坏它呢?春莺也无言以对。风雨无情,春莺无语,然而歌女有情。在这绵 绵的细雨中,歌女舒展歌喉,“唱彻醉翁亭”。曲中既有对春的赞美和留 恋,也有对青春易逝的感叹,这样一份春景虽然已被破坏,但残损的美* 能打动人心,*令人想到青春的脆弱,红颜的易老。 这首曲子的思路与一般的惜春诗有很大的不同,它以残损的春景为描 写对象,却超过了写**的春景者所能达到的效果,犹如断臂的维纳斯给 人的艺术感*一样。 [越调]小桃红 杂咏 海棠开过到蔷薇,**无多味。争奈新来越憔悴①。教他 谁?小环也似知人意。疏帘卷起,重门不闭,要看燕双飞。 【注释】①争奈:岂料。 【鉴赏】这是一首伤春之作。曲中的主人公很像《牡丹亭》中的杜丽 娘。她大约*中国传统思想的影响,想做到“非礼勿听,非礼勿视,非礼 勿动”。在**明媚、百花盛开、百鸟争鸣的*子里,仍然是足不出户。 海棠花开过了,蔷薇也著花了,时令由仲春已转入暮春了。这么大好的春 天快要过去了,主人公的内心有许多的惆怅和无奈,觉得似乎整个春天的 **也没有多少兴味,因为这一切好像都不属于她。但实际上,她已因为 这春的逝去,内心起了很大的波澜。她像杜丽娘一样,也想“似这般花花 **由人恋”。这象征着她的青春随着春天**天地消逝,她似乎感到了 自己的红颜*渐枯萎,精神越来越颓唐,面容越来“越憔悴”。她多想挽 留住这春天呀,可她所*的封建礼教教育使她不敢有小小的越轨行为。她 觉得想多看一眼窗外的春景似乎也有过错,便不敢自己卷起窗帘,打开重 门,让春天涌进门来,也让她观赏一下双飞双栖的燕子的互相亲昵。这也 正如杜丽娘的游园一样,春天之美之诱人在她内心激起了伤春、思春的情 感。而这时*头“小环”“似知人意”,完成了她的心愿——卷起疏帘, 打开重门——她该是多么欣慰呀! 这首曲子短小而意味深长,虽没有《牡丹亭》那样酣畅淋漓的展开, 但其中蕴含的意味不减于它。 [越调]小桃红 杂咏 绿杨堤畔蓼花洲①,可爱溪山秀。烟水茫茫晚凉后,捕鱼 舟,冲开万顷玻璃皱。乱云不收,残霞妆就,一片洞庭秋。 【注释】①蓼:一种水*,开花。 【鉴赏】这首曲子描写的是洞庭湖的秋景。秋*的傍晚,洞庭湖中的 洲旁红蓼盛开,岸上杨柳浓荫笼罩。远处,青山隐隐,流水潺潺,衬托着 整个洞庭湖的秋景。整个湖面上烟水茫茫,凉风也起了。这时,几只渔舟 冲开波浪,去湖中打鱼。太阳已经快要落山了。在一片夕阳之中,乱云涌 动,晚霞璀璨,好像给整个洞庭秋天的夜晚上了妆似的。 这好像是在描写一幅自然界的风景,但“一切景语皆情语也”。没有 对自然的陶醉和爱是写不出这么美的景色的,没有一种融进自然、化入山 水的心境是达不到这样的境界,品不出这样的韵味的。因而,从这里可以 看出作者的胸襟与性情。这是作者经历了人生的甘苦,经过了思想感情的 反思凝炼之后对自然之美的一种观照。对自然的美谁都会欣赏,但像作者 这样既能细细品味,又能与自己人生社会的感*相融合,并不是所有人都 能达到的。P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