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两万里(全译本)/无障碍阅读系列

海底两万里(全译本)/无障碍阅读系列
作者: (法)儒勒·凡尔纳|译者:赵启东
出版社: 时代文艺
原售价: 35.00
折扣价: 17.60
折扣购买: 海底两万里(全译本)/无障碍阅读系列
ISBN: 9787538754124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第一部 第一章 飞走的暗礁 1866年,海上发生过一件神秘、离奇、无法解释 的怪事,相信很多人不会忘记。这件事曾在沿海居民 和世界舆论中引起广泛关注,无论是欧美商人、船长 和船主、各国的海军人员以及各国政府都曾经很注意 这件事,一般航海人员对这件事更是激动不已。 这件事的大致情况是这样的:不久前,有不少大 船在海上遇到了一个“庞然大物”,一个非常长的物 体,他的形状很像纺锤(手工纺线或纺麻的工具,多 为木质,两端尖,中间粗),能发出磷光,体积比鲸 鱼大得多,行动也比鲸鱼快 很多。 对于这个东西的出现,许多航海日志所描述的情 形大同小异,如这个东西或这个生物的形状,在它运 动时的难以估计的速度,它移动时的惊人力量,它那 种像是天生的特殊本领等等。如果说它是鲸鱼类动物 ,那么它的体积实在是大大超过了生物学家曾经加以 分类的鲸鱼。居维叶(1769-1832,法国生物学家、地 质学家)、拉塞佩德(1756-1825,法国生物学家、 作家)、杜梅里(1774-1860,法国生物学家、医生 )、卡特法热(1810-1892,法国生物学家、人类学 家)这些生物学家并不承认这种怪物的存在,除非他 们亲眼看到。我们折中一下来看,也就是丢开这个东 西只有二百英尺(长度单位,1英尺约等于0.3048米 )长的过低估计,以及它有有一英里(长度单位,1 英里约等于1609.34米)宽三英里长的夸张言论,可 以肯定地说,假如这个庞大的生物真的存在的话,它 的体积就大大超过鱼类学家所承认的任何庞大鱼类的 体积。这东西的存在是不可否认的。那么,出于猎奇 的心理,这个怪物在全世界引起巨大的骚动(因受到 周围环境影响和感染,产生的秩序混乱或心理上的不 安。骚,sāo)也就不足为怪了。至于说它是子虚乌 有(指根本不存在的事物),那么肯定会有很多人反 对。 这是有事实证明的,1866年7月20日,隶属于加 尔各答(当时印度的首都。现在是印度第四大城市, 孟加拉邦首府)布纳希汽船公司的“喜金孙总督”号 在澳大利亚海岸东边五英里处地碰见了这个游动的巨 大物体。船长巴克开始以为是一个没有人知道的暗礁 ,正想测定它的位置,就在这时,突然,这个巨大物 体喷出两道水柱,哗的一声冲射到空中一百五十英尺 的高度。可以这么说,除非这座暗礁上面有间歇喷泉 ,否则,“喜金孙总督”号面前的这个东西,就肯定 是还没有人知道的一种海洋动物,而那两道水柱正是 从它鼻孔中喷出的气泡。 也就在这一年的7月23日,西印度太平洋汽船公 司的“克利斯托巴尔哥郎”号在太平洋上也遇到了同 样的情形。两次巧遇,时间仅隔三天,地点却相距七 百古海里(长度单位,1古海里相当于5.56公里,即 5560米),由此可见,这个奇特的动物具有惊人的速 度。 十五天以后,在离上面所说地点两千多里远的地 方,有两艘船在大西洋海面上同时看见这个估计有三 百五十多英尺长的怪物,这两艘船连起来,都没有它 长。要知道,最长的鲸(生活在海洋中的哺乳动物, 胎生,用肺呼吸,体型巨大)鱼,像常常出现于阿留 申群岛(位于白令海与太平洋之间,由三百余个小型 火山岛组成,总面积17666平方公里)的勒库勒马克 岛和翁居里克岛附近海面的那些鲸鱼,也只不过有五 六十米长,比这怪物长的从来就没人见过。 消息接连不断地传来,横渡大西洋的贝雷尔号的 各种观察记录,茵曼轮船公司的越提那号与这个怪物 的相遇,法国二级军舰“诺曼底”号军官们所记的记 录,海军高级参谋弗兹·詹姆斯在克利德爵士号上所 做的精密测算,不仅轰动(有影响力的事物出现,惊 动许多人。轰,hōng)沿海居民,也轰动世界舆论( 公众对某事件或话题发表的言论。舆,yú)。在一些 国家里,大家都将这件事作为笑料来谈,但在严肃和 踏实的国家里,像英国、美国和德国就不同,它们对 这件事就非常关注。 这个怪物在各大城市里家喻户晓。咖啡馆里有人 讨论它,报刊上有人嘲笑它,舞台上有人扮演它。谣 言正好有了机会,从这怪物身上捏造(假造或编造事 实)出各种各样的奇闻。在一些发行量不多的报刊上 ,出现了关于这个怪物的各种离奇报道,有说是白鲸 ,有说是可怕的“莫比·狄克”(美国作家赫尔曼· 梅尔维尔的小说《白鲸》里出现的一条可怕的鲸鱼) ,有的说是北极海中庞大的“克拉肯”(这个怪物的 触须可以缠住一只载重五百吨的船而把它拖到深海下 面),各种说法,不一而足。有些人引经据典,有些 人则夸张地搬出古代的传说如亚里士多德(公元前 384-公元前322,古希腊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 柏拉图的学生,亚历山大的老师)和老普林尼(23- 79,古罗马作家,有百科全书式著作《博物志》共三 十七卷留存于世)的意见(他们承认这类怪物的存在 ——原注),或者搬出彭土皮丹主教的挪威童话,保 罗·埃纪德的游记,以及哈林顿的航海报告。哈林顿 的报告绝对不容置疑,他肯定地说,1857年,他在“ 嘉斯第兰”号上看见过一种大蛇,那种蛇以前只在北 极探险船“立宪”号经过的海面上出没过。 于是,在学术团体里和科学报刊中产生了相信者 和怀疑者两派,“怪物问题”刺激着他们,这两派人 争论了六个月。自以为懂科学的新闻记者和一向自以 为见识广博的文人也开起火来,为此花费了他们不少 的墨水,甚至还有几个人为此流了几滴血。这些人各 执一词(各方坚持各自的说法,意见无法统一),争 论不休。当时流行的小报争相刊登关于各种争论的文 章以吸引读者,这些争论要么攻击巴西地理学院、柏 林皇家科学院、不列颠学术联合会或华盛顿斯密孙学 院发表的权*论文,要么就驳斥《印度群岛报》、摩 亚诺神父的《宇宙》杂志、皮德曼的《消息报》里面 的讨论和法国及其他各国大报刊的科学新闻。怀疑者 常引证林奈(1707-1778,瑞典生物学家)的名句“ 大自然不制造蠢东西”,以此恳求大家不要相信北海 的大怪鱼、大海蛇、“莫比·狄克”和疯狂的海员们 臆造(凭借主观的想法而编造)出来的其他怪物的存 在,不要因此而否定了大自然。最后,一个以尖刻闻 名的讽刺小报的一位非常受欢迎的编辑象征性地发表 了一篇文章,他就像希腊神话里的希波吕托斯(希腊 神话中的智慧而英勇的皇子)那样,在大家的笑声中 ,给这个怪物一次狠狠的打击,把它结果了。于是机 智战胜了科学。 在1867年初始,关于这个怪物的问题似乎销声匿 迹(形容隐匿起来不露面,在公众视线中消失。匿, nì),不会再起波澜(形容波涛,也常比喻事态的起 伏变化。澜,lán)了。可就在这个时候,一些新的 事件又发生了。而这时问题已经完全变质,不再是等 待解决的科学谜题,而是要想尽办法必须避免的危险 。因为这个怪物变成了小岛、岩石、暗礁,而且是会 游动的、不可捉摸的。 1867年8月5日,蒙特利奥航海公司的“摩拉维安 ”号在夜间行驶到北纬27°30′、西经72°15′的地 方时,它的右舷撞上了一座岩石,奇怪的是,关于那 个地方,没有任何地图记载过有什么岩石。因为风力 的助航和四百匹马力的推动,“摩拉维安”号的速度 达到每小时十三海里。如果不是“摩拉维安”号质地 优良,那么,在它被撞之后,一定会把船上二百三十 六名从加拿大载来的乘客全部拖入海底。 在那天早晨五点左右,天色刚刚破晓,事情突然 发生了,“摩拉维安”号船上的值班海员们立即跑到 船的后部,他们非常认真地观察海面。结果只发现一 个六百多米宽的大旋涡,这表明水面应该是受过猛烈 的冲击,此外,他们什么也没有发现,他们最后只能 把事故发生的地点准确地记了下来,然后继续航行, 似乎并没有受到什么损伤。可是,“摩拉维安”号到 底是撞上了暗礁还是撞上了一只沉船,或者是别的什 么东西呢?(P01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