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杭州
原售价: 36.00
折扣价: 22.40
折扣购买: 翡翠绿谷龙井(追忆龙井茶乡百灵鸟郜鸣镛先生)
ISBN: 9787556506842
龙井茶渊源 当我们站在琅珰岭、棋盘山、五云山交界处的山峰上 放眼望去,景色悦人,心旷神怡。茶山连绵起伏,蓊郁荫 翳的林木相互交错,绵延而下,*终到达清澈如镜的西湖 。此番景色若在晴朗天空之下,如沐浴在灿烂金光之下的 绿色翡翠;若在细雨弥漫、云雾缭绕之际,则似雅趣盎然 的淡墨山水画。 在这绿色山谷中,便是集名山、名泉、名寺、名茶于 一身的西湖风景名胜区之中的龙井文化村。在这里,每年 清明前后,茶山上,嫩芽初绽,朵朵俏立于茶树丛中。也 因为此茶,龙井村名扬四海。 “钱塘西行一舍许,有胜地*龙井。群山环护,奇石 行立。如奔如扑,如趋如伏,如龙翔,如凤舞,扶舆磅礴 而郁积,世传谓有龙宅其中,故名*龙井。”龙井村,东 临碧波如镜的西子湖,西依翠竹林立的五云山,南靠滔滔 东去的钱塘江,北抵插入云端的南北双峰。四面群山环抱 ,云雾环绕,让它拥有茶叶生长得天独厚的地势和环境。 而龙井茶的起源也由此地开始。 “杭州临安、於潜 二县生天目山,与舒州同;钱塘生天竺、灵隐二寺。”此 句出自《茶经·八之出》。茶圣陆羽游历考察了全国的名 茶产区,龙井一地的茶在当时已有些名望。由于灵隐寺与 天竺寺的僧众对茶有需求,两寺开始种茶、制茶。经过寺 僧们精心培育和管理,龙井的茶与山间的佛寺一起发展、 传承下来,奠定了西湖的佛教文化景观之源。 北宋元丰二年(1079),辩才法师率领寺僧们把天竺、 灵隐二寺的茶树移植到狮峰山,开辟茶园。他在龙井这方 风景**之地煮茶论道,与苏东坡、秦观、杨杰、赵抃、 参寥等名公贤士交往,吟诗作赋,使得龙井从默默无闻的 荒山僻岭,成为文化底蕴深厚、流芳千古的名胜佳处。 历代文人墨客都曾盛赞龙井茶。 明嘉靖年问的《浙江通志》记载: “杭郡诸茶,总 不及龙井之产,而雨前细芽,取其一旗一*,尤为珍品, 所产不多,宜其矜贵也。” 明万历年问的《杭州府志》有“老龙井,其地产茶, 为两山*品”之说。《钱塘县志》上则记载:“茶出龙井 者,作豆花香,色清味甘,与他山异。”龙井茶名声远播 。 清代陆次云在《湖蠕杂记》中精妙地描述出龙井茶的 真滋味:“龙井,泉从龙口中泻出,水在池内,其气恬然 ,若游人注视久之,忽尔波澜涌起。其地产茶,作豆花香 ,与香林、宝云、石人坞、乘云亭者*异,采于谷雨前者 尤佳。啜之淡然,似乎无味。饮过后,觉有一种太和之气 ,弥沦乎齿颊之间。此无味之味,乃至味也。为益于人不 浅,故能疗疾。其贵如珍,不可多得。” 乾隆皇帝六次下江南,其中四次上龙井茶区观看茶叶 采制,写下《观采茶作歌》《坐龙井上烹茶偶成》《再游 龙井作》等诗。他经常在宫廷里举行茶宴,将龙井茶分赐 给百官。他对龙井茶推崇备至,将龙井茶推到了至高无上 的地位。 皇室的推崇,宫廷茶事的兴盛,带动了百姓们纷纷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