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都南京/中国古都五书/中国古代建筑知识普及与传承系列丛书

古都南京/中国古都五书/中国古代建筑知识普及与传承系列丛书
作者: 段智钧
出版社: 清华大学
原售价: 99.00
折扣价: 64.40
折扣购买: 古都南京/中国古都五书/中国古代建筑知识普及与传承系列丛书
ISBN: 9787302294832

作者简介

段智钧,博士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建筑历史与理论专业。长期从事建筑历史、理论、设计以及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任教于北京工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北京市历史建筑保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内容简介

一、金陵王气 正史记载古都南京有“金陵王气”的提法,始见于《 魏书·李平传》:“金陵王气兆于先代,黄旗紫盖,本出 东南,君临万邦,故宜在此。”除却有风水研究者将此当 做汉魏时己开“理气”堪舆之法的证据外,其中至少也表 明对帝都金陵之“地利”的关注由来己久,且影响深远。 (图1.1) 关于金陵有“王气”的故事,通过历史文献我们可追 溯至战国时期楚威王(在位于公元前339一前329年)的年 代,宋代乐史所撰《太平寰宇记》中载《金陵图经》云: “昔楚威王见此有王气,因埋金以镇之,故日金陵,秦并 天下,望气者言江东有天子气,乃凿地脉、断连冈,因改 金陵为秣陵。”明人王樵在《阅内城记》中也提到:“金 陵,在春秋时本吴地,越勾践灭吴筑城于长干里,俗呼越 台,楚置金陵邑于石头,金陵有城邑自此始,秦始皇以望 气者之言,凿方山,断长垄,以泄王气。” 具体来说,南京城因“金陵”而有名的起源,一种说 法是“地接金坛,其山产金,于是因山立号”;而流传更 广的一种说法则是由于楚威王和秦始皇时发现其地有“王 气”或“天子气”,故采取埋金凿山等手段以求镇厌之而 得名,则金陵因“王气”而来。(图1.2) 到了宋代,人们还曾于南京城附近发现有一秦代碑碣 ,“题为埋金碑,其文日:不在山前,不在山后,不在山 南,不在山北,有人获得,富了一国”,同时,这也引发 了一些对“金陵王气”的怀疑。 凿地破除函谷帝,埋金厌胜郢中王。 兴亡总不关君事,五百年前枉断肠。 (宋·曾极《金陵》) 首先,按照当时人的理解,埋金宝于此,非但不能干 扰其中的“地气”,实际上“宝剑在地,~,a-~-t--,光 怪烛天,其下有宝”,反倒“益其气”。由此可见,很可 能楚、秦都忌恨金陵地有王气,立碑于此是为了利用老百 姓对金宝的向往,愚弄人们自发地满山遍野去凿山图金以 泄金陵地气。 其次,但凭区区人力破除王气是自不量力的,所谓地 气,乃是“山融川结天地之气为之”,楚、秦的做法被认 为是自欺欺人。一些古代先哲已经认识到,圣贤帝王应当 修德行施仁政而“以理御气”,否则,上述刻意为之的伎 俩均于事无补,而且迟早灭亡。有好事者还曾依据秦始皇 时“望气者”给出的500年金陵“兴天子气”的传说,推算 得出后来东晋元帝南渡长江建都金陵,恰恰是在此事490余 年后,并以此来印证楚、秦凿断“金陵王气”之举并不成 功。 事实上,“金陵王气”在更早以前就曾受到过质疑。 如唐代崔涂《东晋》诗就叹之日:“秦国金陵王气全,一 龙正道始东迁。兴亡竞不关人事,虚倚长淮五百年”,也 就是说,将社稷兴亡寄托在“王气”之上而不关注人民生 计的帝王是错误的。 另外,关于“金陵王气”是否存在,在宋代还有人持 相反的观点,如陆游就以其所判风水吉凶的角度言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