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法(坚决破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12种新担当新作为)

干法(坚决破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12种新担当新作为)
作者: 路大虎
出版社: 东方
原售价: 45.00
折扣价: 30.60
折扣购买: 干法(坚决破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12种新担当新作为)
ISBN: 9787520710794

作者简介

路大虎,本名路卫军。专注于领导力、执行力和政府执政力研究。著有《撸起 袖子加油干——党员干部的12种干 法》《新时代优秀党员干部的八大修炼》《清风习习——新时代党员干部的八大作风》《打破本领恐慌》《跟总书记读历史》《跟总理学经济》《执政力决定中国成败》《落实力决定成败》等,译有《领导力21法则》《360度全方位领导力》等。 曾为中央和国家机关、地方政府,以及中国银行、农业银行等上百家单位授课,主讲课程包括“360度全方位领导力”“做一个有价值的人”“政府软实力”“企业软实力”“高利润团队的九大修炼”“打造没有任 何借口的铁军团队”“新行政精神改 变中国”“从碎片化和热点读懂中国梦”“禅意领导:领袖的九大修炼”等,受到各界普遍欢迎。

内容简介

第一章 想干事 一、干部要想干愿干积极干 不管在哪个层面总结推广改革经验,要按照客观规律办事,根据实际作差别化处理。要激励干部作为,拿出一些专门的举措来,让改革者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         ——2018 年7 月6 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三次会议指出 干部干部,干是当头的,既要想干愿干积极干,又要能干会干善于干,其中积极性又是首要的。党组织对待干部,既要严格管理,又要热情关心。要保护作风正派、锐意进取的干部,真正把那些想干事、能干事、敢担当、善作为的优秀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班子中来。         ——2016 年3 月7 日,习近平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黑龙江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 随着全面从严治党的日益深入,党中央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和措施受到全国上下的一致拥护,但也出现了某些消极情绪、观望态度,在工作中出现了为官不为、懒政怠政、在岗不在状态、怕出事、多干不如少干、少干不如不干等不和谐氛围和声调。针对这一苗头,《人民论坛》做了一次较大范围的官员心态调查。其中一项内容是“官员干事顾虑什么、郁闷什么、怕什么”。 如今官员最怕“工作上出事儿”,最郁闷“工资收入较低”,最大的顾虑是“触动利益,易得罪人”。《人民论坛》记者走访发现,新一轮从严治吏与强力反腐赢得上下交口称赞,官场风气为之一新。但隐性福利少了、权力空间小了、监督问责严了,也让相当一部分官员不适应,心态有些不稳定。这种摇摆,按照程度由轻到重,表现为“郁闷”“顾虑”和“害怕”,从中可大略一窥如今官员的心态。64.4% 的受访者认为当下官员最怕“工作上出事儿”;当下官员更加“爱惜羽毛”,但“求稳怕乱”心态束缚干事手脚。数据显示,除“工作上出事儿”以64.4% 的得票率居榜首外,官员最怕的事,依次还包括“被媒体、网络关注”(51.4%)、“腐败问题露馅”(42.6%)、“被其他官员牵连”(32.2%)和“被钓鱼腐败”(21.2%)。不论是“工作上出事儿”,还是“被媒体、网络关注”“腐败问题露馅”“被其他官员牵连”和“被钓鱼腐败”,都有着众所周知的缘由,是当下官员心态的真实白描。值得关注的是,我们发现:部分基层官员的“不出事逻辑”有了升级版。在过去,“不出事逻辑”主要形容政府在社会管理领域的“捂盖子”,如今,这种逻辑开始放大到经济发展等领域。官员对与职务相关的经济行为非常注意,这种谨慎无可厚非。然而,一些官员过于惧怕“工作上出事儿”和“被媒体、网络关注”,求稳怕冒,对有利于经济发展但需要创新精神、需要闯劲的事情往往能拖就拖,能不办就不办,主要精力放在了“安全”上。这反而影响了改革创新的胆略与勇气,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推进缓慢了下来,甚至有些领域出现了维持现状的苗头。 (摘编自《人民论坛》2014 年7 月下期) 《人民日报》2014 年6 月25 日也对这种思想和行为苗头做了批评总结:一些人觉得要求严了,“当官没劲了”,在岗找不到感觉,干事提不起精神;一些人抱着“只要不出事,宁愿不做事”的心态,不收礼不吃请了,但该做的事也不做了;有的以差旅费报销太严为由,该出差的不出了,该下乡的不下了;甚至有的离开宴请吃喝,就不知道该怎么工作了。 …… 本书为畅销书作者路大虎最新力作,针对党员干部思想作风上的难点、盲点、痛点,总结出新时代党员干部担当作为、干事创业的12种新担当、新作为、新干法,适合党员干部以及各级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等相关人员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