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观(一个民族的品质)

人民观(一个民族的品质)
作者: 王宏甲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
原售价: 49.80
折扣价: 0.00
折扣购买: 人民观(一个民族的品质)
ISBN: 9787300181424

作者简介

王宏甲,福建省建阳市人,其家乡《建阳大典》设“卷前七杰”,按年代排序,列宋慈为第六人,王宏甲为第七人。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院、鲁迅文学院文艺学专业。国家一级作家。著有小说、报告文学、散文、影视剧本、文论等三百多万字。近十多年主要从事报告文学创作,《无极之路》、《现在出发》、《智慧风暴》均以生动的人物,开阔的视野,睿智的思辨和鲜明的时代性与前瞻性,引起广泛关注。曾获中国图书奖、“五个一工程奖”等多项国家级奖项。近作《中国新教育风暴》被许多 门选30集电视报告文学片。

内容简介

我们今天还能看到的《尚书》,已不是先秦时的 规模, 所见只是秦焚书后找回的残存篇章,其中还不免有断 简破 句。因年代久远,《尚书》在汉代已很考验读书人的 读解能 力。然而它的宝贵是无可取代的。 《尚书》之宝贵,还因它称得上恢宏。从洪荒初 辟到筑 城建国,从文字初见到有册有典,从胼手胝足拓土开 疆,到 土风歌谣人曲传唱,春秋运转中创造出青铜世界的鼎 盛家 乡,忽又战车隆隆,烽火烛天,血可漂橹……从尧舜 禹到夏 商周,生生灭灭多少迁变,一书在手尽成俯仰。 陶寺古城遗址的发掘,使我们读《尧典》获得立 体印 象。废墟下,埋藏着同我们今日血脉相系的创造。我 们今天 很重视科学,先夏时期的祖国,也是有非凡的科学技 术的, 天文学就是最古老的科学之一。观天象以制历法,我 们的先 人因之得以大步迈进农业社会。陶瓦的发现,超越了 “秦 砖汉瓦”。红铜铃的出现,鸣响青铜时代的先声。中 华文明 的重要特征,是在很早就克服了黩武。汉字“政”, 从正从 文,“治”是在治水中诞生的文字。所谓政治,最古 老的含 义就是用光明正大的文化治理社会。一把残破的陶壶 送来 一个“文”字,其更大的意义似不在于发现它早于殷 商甲骨文,它更像 是昭示着一种信仰。它告诉我们,崇尚文化而克服黩 武,这中华文明的 经典价值观,早在尧时代就像旗帜那样,鲜红地出现 在这片土地上。若 以为证据偶然,不够充分,再看看陶寺大墓中家猪之 牙与9把玉钺的组 合,分明在讲述着强军不战而能保卫国家的大智慧。 龙形象为什么要设 计在盘中,它圆圆融融地团在盘中的姿态,就是我们 的祖先讲团结、崇 尚融合的伟大图腾。蟠龙口衔的一枚松枝,也分明寓 意着天下为公。看 看《尧典》中尧与四岳之长商议治水的情节,这里就 是四千多年前那场 大洪水中的抗洪救灾总指挥部。啊!这尧都古城,华 夏方舟,真真切切, 可不是神话传说。从这里驶向九州的故事,并非只救 诺亚一家,而是与 九州人民同舟共济。事实上,治那场大洪水,最重要 的方法不在于堵还 是疏,而是要与各方国各部落人民相沟通,齐心合力 ,才可能共治洪 水。夏,其实是在大禹治水的过程中,诸多部族民众 联合起来,和衷共 济,融合起来的华夏民族。再看看《尧典》里那些“ 平章百姓”、“协和 万邦”的记述,无论作为思想还是实践,都真实珍贵 而殷切。再看古老 的“堯”字,分明是在“兀”上垒土再垒土,筑造出 高高的大城的形象。 所谓“堯”,这个不同凡响的符号,就是这片土地的 人民建筑起这座巨大 古城的不朽的纪念碑。遥想四千多年前,必有个阳光 灿烂的日子,万民 站在那高高的城墙上,举行庆祝这座城市建成的盛典 。那时刻必有鼓角 向着长天齐鸣,必有旌旗迎着长风飘扬,必有万民的 欢呼浩荡。就在这 里,在《尧典》里,在四千多年前尧时代的城邦建设 中,有我们民族的 英雄史诗! 我惭愧自己用文字难以描述,我期望有恢宏的影 视作品来再现我们 民族先夏时期的英雄史涛,让更多人能更容易感受到 祖先的智慧对我们 的照耀。所谓英雄史诗,并不是这里没有战争、没有 黑暗,事实上这都 城的后期就毁于残酷的战争,从尸骨的残骸中也能看 到惊人的野蛮和黑 暗,但废墟下面依然埋藏着曾经轰轰烈烈的崛起,埋 藏着对和谐的追求。 我也很期望,陶寺遗址上耸立起一座博物馆,让中华 儿女永远观瞻。不 要犹豫,不要等待。中华海内外儿女都需要它,一个 民族接续起伟大的 传统需要它!当历史的荒丘变成宛若万代母亲的乳房 ,万代 子孙都能饱享到她的滋养。我期望有一天能走进这座 再现祖 先四千年前煌煌之创造的殿堂,让自己宛若孩童那样 接受哺 育……真的,追求平等、美好、自由、幸福,并不是 从我们 这一代开始的。没有哪一种伟大的理想不是很早以前 就有先 民憧憬过,没有哪一种生活智慧不是很早以前就有先 民实践 过。岁月走到今天,许多美好的、温暖的、珍贵的记 忆,依 然总是如微风如细雨如丽日保存在那些边远微末的地 方。人 类的生活,人生的尊严,精神的欣慰,常常总是被人 类自己 创造的物质、被金钱权力和欲望,吞噬得百孔千疮支 离破 碎。我怎能对《尧典》里就那么重视民生民意的殷殷 描述无 动于衷,怎能对尧都遗址里传递的文化追求无动于衷 ! 一篇《尧典》里的人民观已博彩灿然。 况乎《尚书》。P7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