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者无疆

行者无疆
作者: 余秋雨
出版社: 作家
原售价: 38.00
折扣价: 22.50
折扣购买: 行者无疆
ISBN: 9787506359771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使我久久驻足的是那两个剧场,一大一小。大剧场是露天座位, 可容四五千观众;小剧场有顶盖,可容干余观众。这两个剧场外面, 有广场和柱廊。广场上的树现在又长得很大,绿森森地让人忘记毁灭 曾经发生,只以为剧场里正在演戏,观众都进去了。 在欧洲戏剧史上,我对罗马的戏剧评价不高,平时在课堂上总以 罗马戏剧来反衬希腊戏剧。但是站在庞贝的剧场,我就不忍心这样想 了。他们当时在这里演的,有塞内加的悲剧,有米南德的喜剧,有很 世俗的闹剧、哑剧、歌舞剧,也有一些高雅诗人戴着面具朗诵自己的 新作。今天我在两个剧场的环形座位上方分别走了一遍,知道出事那 天,这里没有演出。 我们说那天出事的时候没有演出,是因为十九世纪的考古学家们 在清理火山灰的凝结物时没有在这里见到可认定为观众的大批“人形 模壳”。 什么叫“人形模壳”呢?当时被火山灰掩埋的人群,留下了他们 死亡前的挣扎形体,火山灰冷却凝固时也就成了这些形体的铸模硬 壳。人体很快腐烂了,但铸模硬壳还在,十九世纪的考古学家一旦发 现这种人形模壳,就用一根管子把石膏浆缓缓注入,结果剥去模壳, 人们就看到了一个个活生生的人,连最细微的皮肤皱纹、血管脉络都 显现得清清楚楚。这个办法是当时庞贝古城挖掘工作的主持者费奥莱 里发明的,使我们能够看到一批生命与死神搏斗的最 后状态。 在一个瓦罐制造工场,有一个工人的人体抱肩蹲地,显然是在承 受窒息的晕眩。他没有倒地,只想蹲一蹲,憩一会儿就起来。谁知这 一蹲就蹲了一千多年。更让他惊讶的是,重见天日之时,发现自己的 身体竟然变成了自己的作品,都成了硬邦邦的石头。 记得马克·吐温在一篇文章中说,他在这里见过一具挺立着的庞 贝人遗体,非常感动。那是一个士兵,在城门口身披甲胄屹立在岗位 上,至死都不挪步。我没有见到这位士兵的人体模型,算起来马克· 吐温来的时候庞贝古城只开挖了一小半,费奥莱里为模壳注石膏浆的 方法还没有发明,因此他见到的应该是一具骨骼。 马克·吐温除了感动之外也有生气的时候。庞贝城的石材路上有 深深的车辙,他走路时把脚陷进去了,绊了一下。他由此发火,断言 这路在出事之前已经很久没有整修了,责任在城市的道路管理部门。 这个推断使他见到死亡者的遗骨也不悲伤了,因为任何一个死亡者都 有可能是道路管理人员。 我觉得马克·吐温的这种推断过于鲁莽。石材路一般都不会因为 有了车辙就立即更换,有经验的驾车人也不会害怕这些车辙。从庞贝 古城的道路整体状况看,有关管理人员还算尽职。马克·吐温把自己 偶然陷脚的原因推给他们,连他们惨死了也不原谅,过分了。 比马克·吐温更为过分的指责,出自一大批虚伪的道德学家。他 们凭着道听途说,想象这座城市的生活非常奢侈糜烂,因此受到了上 帝的惩罚。奢侈糜烂的证据是公共浴室、私家宅院、妓院和不少春宫 画。其实在我看来,这里呈现的是古罗马城市的寻常生态,在整体上 还比较收敛。歌德一七八七年三月十一日到达这里,他在当天的笔记 里写道: 庞贝又小又窄,出乎参观者的意料。街道虽然很直,边 上也有人行道,不过都很狭窄。房屋矮小而且没有窗户,房 间仅靠开向庭院或室外走廊的门采光。一些公共建筑物、城 门口的长凳、神庙,以及附近的一座别墅,小得根本不像是 建筑物,反而像是模型或娃娃屋。但这些房间、通道和走 廊,全都装饰着图画,望之赏心悦目。墙上都是壁画,画得 很细腻,可惜多已毁损。 《意大利之行》 我也有歌德的这种感觉,但这里包含着某种错觉。我们平时去看 正在建筑中的楼房地基,也会惊讶每个房间为什么如此之小。其实这 是因为室内空间尚未形成,只拿着一个个房间的地基面积与无垠的天 地去比,当然显得狭窄。庞贝废墟的多数民房遗迹也成了这种开放式 的地基,因此就有了歌德的这番惊讶。后来他进入了那些比较完整、 又有器物装饰的房间后感觉就不同了,说:“庞贝的屋子和房间看似 狭窄,却仿佛又很宽广。” 法国史学家泰纳比歌德早来二十多年,得出的结论是: “他们的生活享受远不如我们现在这样舒适多样,这样多彩多姿。”从 时间上说,几乎所有断言庞贝城因奢侈糜烂而受到上帝惩罚的道德评 论家们,都是在泰纳之后,甚至在歌德之后才出现的。当然,他们也 没有心思去阅读泰纳和歌德的文章。 我鄙视一切嘲笑受难者的人。我怀疑,当某种灾难哪一天也降落 到他们头上,他们会做什么。 庞贝城灾难降临之时,处处闪烁着人性之光。除了马克·吐温提 到的那位城门卫士,除了那些“人形模壳”表现出的保护儿童和老人 的姿态之外,我心中最高大的人性形象是一个有名有姓的人。他就是 《自然史》的作者老普林尼。 称他老普林尼,是因为还有一位小普林尼 ,是他的外甥,后来又收为养子。这位小普林尼是罗马帝国历史 上著名的散文作家。罗马的散文有很大一部分其实是书信,这种传统 是由西塞罗发端的,小普林尼承袭这一传 统,成了写漂亮书信的高手。几年前我在《罗马文化与古典传统》 一书中读到小普林尼写的一封信,其中提到了老普林尼牺牲的过程。 老普林尼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又是当时意大利的一位重要官 员,庞贝灾难发生时他担任意大利西海岸司令(又称地中海舰队司 令)。真木知道他长达三十七卷的巨著《自然史》和其他百余卷的著 作是怎么抽空完成的。P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