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与黑
作者简介
征服世界的法国文学巨匠,被誉为“现代小说之父”。 本名马里-亨利·贝尔(Marie-Henri Beyle),生于法国格勒诺布尔一个律师家庭。7岁丧母,13岁进入格勒诺布尔中央学校。17岁,随法军远征意大利,期间与当地一位米兰女孩产生一段浪漫而离奇的恋情。 19岁,他厌倦了军旅生涯,辞职返回巴黎。23岁重返军队,因战功卓著,获得拿破仑的表彰。29岁,作为拿破仑的信使,随军远征俄国,目睹了莫斯科的惊天大火和法军的一败涂地,开始怀疑自己对拿破仑的狂热。 31岁,拿破仑帝国崩溃,司汤达在仕途上的野心彻底破灭。出于对复辟政权的厌恶,他前往米兰,投身写作,先后创作了《海顿、莫扎特、梅达斯太斯的生平》《意大利绘画史》《论爱情》等,逐渐为人所知。 34岁,启用“司汤达”笔名。38岁,遭意大利政府驱逐返回巴黎。此后九年中,靠写作维生,频繁参与文学沙龙。44岁,出版第一部小说《阿尔芒斯》遇冷,被认为不可理解。47岁,出版《红与黑》,再次备受质疑。司汤达对此不以为然,他认为这本书是为将来的读者所写。52岁,获得荣誉军团勋章。 56岁,完成长篇小说《帕尔玛修道院》。59岁,因中风逝于巴黎,墓碑上刻着:“米兰人阿里戈·贝尔,长眠于此,他写作,恋爱,活过。”
内容简介
导读:司汤达的“红与黑”? …… 在《红与黑》中,作者用英文标注 :“给少数幸运的人”, 这行字是耐人寻味的。这句话还出现在《罗马漫步》和《帕尔马修道院》的结尾,它的出处也许来自于莎士比亚的一部剧作《亨利五世》。作者似乎在此暗示,掩卷沉思,真正能够理解书中意旨的人, 在当时只是少数幸运的人。显然,作者预计能够理解这本书的读者, 在当时肯定不多。所以,它是为少数精英所写的。 关于这本书的书名,据作家的权威传记作者证实,是在小说脱稿后,司汤达一时突发奇想所得。1830年5月的一天,司汤达突然对其表弟罗曼·科伦布说,“我们将其命名为《红与黑》,如何?...... 是的,应该把它叫做《红与黑》。”至于为何要取这个名字,其中的 含义是什么,自小说问世后便有各种猜测,众说纷纭。其实,作者自己早有答案。按照他的说法,小说主人公于连,如果生在拿破仑统治时代,他应该去从军。而王朝复辟之后,他只能选择去当教士。 去从军,意味着穿上红色的戎装,当教士,则身着一袭黑袍。以拿破仑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与波旁王朝的复辟势力,表面上是水火不相容的。但这两股势力,并非永远是对立的,这种矛盾在于连身上,显得尤为突出。 ★“现代小说之父”司汤达经典代表作,影响世界的十大文学经典,问世至今吸粉无数,千万读者口口相传! ★ 写给每一个为摆脱出身、跨越阶级不断奋斗的人:我今日的生活,绝不是我昨天生活的冷淡抄袭! ★ 全新译文: 2020年全新无删节,国内知名翻译家胥弋译本,译自法国原版,原汁原味,完整典藏! ★ 特别新增5000字精彩导读,讲透原著精髓,带您了解司汤达创作本书的来龙去脉。 ★ 特别新增司汤达完整年表,带您快速了解司汤达的传奇一生和鲜为人知的心路历程★ 全新插画:诚邀国内知名画师小杜子为小说创作10幅随文插画,生动还原小说经典场景,将人物、事件和环境瞬间直观呈现,增强阅读乐趣。 ★ 全新版式设计:根据年轻读者阅读习惯,采用疏朗悦目版式,字大不伤眼,轻盈宜阅读。 ★ 全新惊喜:随书附赠精美书签、明信片各1张,爱书人收藏之选。读经典名著,认准作家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