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答卷(紫阳蝶变纪事)](https://file.mhuoba.com/shop/3/100021/picture/book/20220618/03/20220618030019594.jpg)
出版社: 陕西师大
原售价: 69.00
折扣价: 42.80
折扣购买: 时代答卷(紫阳蝶变纪事)
ISBN: 9787569526745
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一 直在和贫困抗争。 早在我国奴隶社会,就 有人发出质问:“不稼不穑 ,胡取禾三百亿兮?不狩不 猎,胡瞻尔庭有县特兮?彼 君子兮,不素食兮!”(《 诗经·伐檀》)“无衣无褐, 何以卒岁!”(《诗经·豳风 ·七月》)屈原在《离骚》 中感叹:“长太息以掩涕兮 ,哀民生之多艰。”回望中 国历史,数千年来“民生多 艰”是一种常态。孟子在与 梁惠王的交谈中提到:‘(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 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 也。”“不饥不寒”这个最低 的生活标准,不仅在两千多 年前成为百姓们的共同愿望 ,也贯穿整个中国历史,成 为一代又一代国人的期盼。 然而无论是实行分封制、郡 县制的古代还是鸦片战争之 后的近代,底层百姓几乎一 直挣扎在温饱线下。白居易 在《卖炭翁》中哀叹:“满 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 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 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 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不管是杜甫“安得广厦千万 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的理想,还是近代以来无数 仁人志士“救国于水火、解 民于倒悬”的努力,贫困都 是绕不开的“民生之疾”。中 国历史上的反贫困之路,更 充满了“非不为也,实不能 也”的无奈与悲怆。孟子把 小农经济当成最理想的社会 制度,更多的思想家建议统 治者限制私田数量,制止田 地兼并,减轻赋税和徭役, 实行“富民”政策。公元前6 世纪,管仲就提出了“富民” 的政治主张,他认为“凡治 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 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 《管子·治国》)。春秋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