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白华美学二十讲

宗白华美学二十讲
作者: 宗白华著 刘悦笛编
出版社: 古吴轩
原售价: 68.00
折扣价: 33.40
折扣购买: 宗白华美学二十讲
ISBN: 9787554617182

作者简介

宗白华 著 宗白华(1897年—1986年),原名宗之櫆,字伯华。著名哲学家、美学家、诗人。是我国现代美学的先行者和开拓者,被誉为“融贯中西艺术理论的一代美学大师”。北京大学哲学系美学史教授,兼备中国古典文化底蕴和西方美学修养。 被认为是中国学者中将中西方美学融会贯通第一人。备受冯友兰推崇;被列入中国当代“五大美学家”、中国现代“四大美学家”之列。宗白华与朱光潜并称中国“美学双峰”。著有《宗白华全集》及美学论文集《美学散步》《艺境》等。 刘悦笛 主编 “生活美学”倡导者,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国际美学协会总执委,博士生导师。

内容简介

一切生活部门都有技术方面,想脱离苦海求出世间法的宗教家,当他修行证果的时候,也要有程序、步骤、技术,何况物质生活方面的事件?技术直接处理和活动的范围是物质界。它的成绩是物质文明,经济建筑在生产技术的上面,社会和政治又建筑在经济上面。然经济生产有待于社会的合作和组织,社会的推动和指导有待于政治力量。政治支配着社会,调整着经济,能主动,不必尽为被动的。这因果作用是相互的。政与教又是并肩而行,领导着全体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古代政教合一,政治的领袖往往同时是大教主、大祭师。现代政治必须有主义做基础,主义是现代人的宇宙观和信仰。然而信仰已经是精神方面的事,从物质界、事务界伸进精神界了。 人之异于禽兽者有理性、有智慧,他是知行并重的动物。知识研究的系统化,成科学。综合科学知识和人生智慧建立宇宙观、人生观,就是哲学。 哲学求真,道德或宗教求善,介乎二者之间表达我们情绪中的深境和实现人格的谐和的是“美”。 文学艺术是实现“美”的。文艺从它左邻“宗教”获得深厚热情的灌溉,文学艺术和宗教携手了数千年,世界最伟大的建筑雕塑和音乐多是宗教的。第一流的文学作品也基于伟大的宗教热情。《神曲》代表着中古的基督教。《浮士德》代表着近代人生的信仰。 文艺从它的右邻“哲学”获得深隽的人生智慧、宇宙观念,使它能执行“人生批评”和“人生启示”的任务。 艺术是一种技术,古代艺术家本就是技术家(手工艺的大匠)。现代及将来的艺术也应该特重技术。然而他们的技术不只是服役于人生(像工艺)而是表现着人生,流露着情感个性和人格的。 生命的境界广大,包括着经济、政治、社会、宗教、科学、哲学。这一切都能反映在文艺里。然而文艺不只是一面镜子,映现着世界,且是一个独立的自足的形象创造。它凭着韵律、节奏、形式的和谐、彩色的配合,成立一个自己的有情有象的小宇宙;这宇宙是圆满的、自足的,而内部一切都是必然性的,因此是美的。 文艺站在道德和哲学旁边能并立而无愧。它的根基却深深地植根在时代的技术阶段和社会政治的意识上面,它要有土腥气,要有时代的血肉,纵然它的头绪伸进精神的光明的高超的天空,指示着生命的真谛、宇宙的奥境。 文艺境界的广大,和人生同其广大;它的深邃,和人生同其深邃。这是多么丰富、充实!孟子曰:“充实之谓美。”这话当作如是观。 然而它又需超凡入圣,独立于万象之表,凭它独创的形象,范铸一个世界,冰清玉洁,脱尽尘滓,这又是何等的空灵? 空灵和充实是艺术精神的两元,先谈空灵! 一、空灵 艺术心灵的诞生,在人生忘我的一刹那,即美学上所谓“静照”。静照的起点在于空诸一切,心无挂碍,和世务暂时绝缘。这时一点觉心,静观万象,万象如在镜中,光明莹洁,而各得其所,呈现着它们各自的充实的、内在的、自由的生命,所谓“万物静观皆自得”。这自得的、自由的各个生命在静默里吐露光辉。 苏东坡诗云: 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境。 王羲之云: 在山阴道上行,如在镜中游。 空明的觉心,容纳着万境,万境浸入人的生命,染上了人的心灵。所以周济说:“初学词求空,空则灵气往来。”灵气往来是物象呈现着灵魂生命的时候,是美感诞生的时候。 所以美感的养成在于能空,对物象造成距离,使自己不沾不滞,物象得以孤立绝缘,自成境界:舞台的帘幕,图画的框廓,雕像的石座,建筑的台阶、栏干,诗的节奏、韵脚,从窗户看山水、黑夜笼罩下的灯火街市、明月下的幽淡小景,都是在距离化、间隔化条件下诞生的美景。 李方叔词《虞美人·过拍》云:“好风如扇雨如帘,时见岸花汀草涨痕添。” 李商隐词:“画檐簪柳碧如城,一帘风雨里,过清明。” 风风雨雨也是造成间隔化的好条件,一片烟水迷离的景象是诗境,是画意。 中国画堂的帘幕是造成深静的词境的重要因素,所以词中常爱提到。韩持国词云: 燕子渐归春悄,帘幕垂清晓。 况周颐评之曰:“境至静矣,而此中有人,如隔蓬山,思之思之,遂由静而见深。” 董其昌曾说:“摊烛下作画,正如隔帘看月,隔水看花!”他们懂得“隔”字在美感上的重要。 然而这还是依靠外界物质条件造成的“隔”。更重要的还是心灵内部方面的“空”。司空图《诗品》里形容艺术的心灵当如“空潭泻春,古镜照神”,形容艺术人格为“落花无言,人淡如菊”,“神出古异,淡不可收”。艺术的造诣当“遇之匪深,即之愈稀”,“遇之自天,泠然希音”。 精神的淡泊,是艺术空灵化的基本条件。欧阳修说得最好:“萧条淡泊,此难画之意,画家得之,览者未必识他。故飞动迟速,意浅之物易见,而闲和严静,趣远之心难形。”萧条淡泊,闲和严静,是艺术人格的心襟气象。这心襟、这气象能令人“事外有远致”,艺术上的神韵油然而生。陶渊明所爱的“素心人”,指的是这境界。他的一首《饮酒》诗更能表出诗人这方面的精神形态: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陶渊明爱酒,晋人王蕴说:“酒正使人人自远。”“自远”是心灵内部的距离化。 然而“心远地自偏”的陶渊明才能“悠然见南山”,并且体会到“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可见艺术境界中的“空”并不是真正的空,乃是由此获得“充实”,由“心远”接近到“真意”。 晋人王荟说得好:“酒正引入著胜地”。这使人人自远的酒正能引人著胜地。这胜地是什么?不正是人生的广大、深邃和充实?于是谈“充实”! 【图书卖点】 1.融贯中西艺术理论的一代美学大师——宗白华 美学泰斗宗白华,一生都在追寻美。宗白华其格局境界广阔、语言诗意畅达、境界空明高雅、内容丰富多彩。能让每一位为俗务所纷扰的现代读者,每一个渴望自由宁静的现代灵魂感受来自人生的诗意、生活的美和对生命的热爱憧憬。把读者缓缓带入文学、美学、艺术的殿堂,使人找到情感的共鸣和更高的生活趣味。 2.全面收录美学泰斗宗白华“美学”精要——美学经典案头书 本书立足中国传统美学,系统梳理宗白华在中国美学方面的文章20篇,从中国艺术到绘画、书法、音乐、建筑、文艺等方面分别阐述,展现宗白华在中国美学方面的成果。打开本书可以于艺术、绘画、书法、音乐、建筑中发现美,教你如何欣赏中国传统文化之美,让美学与人生诗意交融,提高审美品味,提升艺术修养。 3.现代著名生活美学家刘悦笛主编,作序推荐 内容选配更加科学,合理。 序文进一步阐明了“大美学”这个概念。带你找到“美”的正确打开方式。 4.精准、高清配图 本书根据文本内容选用了中国外历代名画、书法、雕塑、建筑等1亿+像素的高清配图,充分展示了各时期美学特色,给人以视觉享受。 5.被无数名家认可、推崇 冯友兰、李泽厚、蒋勋、顾爷等推崇备至的美学大师。 6.将中国传统文化之美妮妮道来,培养你的独立欣赏能力 宗白华学贯中西,通过对诗歌、绘画、音乐、雕塑、书法、建筑等方面的剖析,揭示出多个艺术门类美的奥秘。并将西方哲学与中国古典艺术相互比较,相互阐释,打通了中西文化之美的壁垒,让美的灵魂自由穿行。 6.给当下忙碌的“你”一处灵魂栖息地,享受生命的幸福 美可以使人安静,而审美力是任何时代,特别是未来社会非常重要的一项能力 每个人接纳、欣赏美的能力,是一项特别的高级的幸福力 7.经典内容,优质制作,家庭典藏 著名设计师安宁亲自操刀,对中国美学理念充分传达 独特的锁线装帧,封面中国色配色(莫高窟壁画色系) 印刷绿色环保,内文典雅质感,封面特种纸纹理 编辑推荐:本书价值 1.美学类的著作大多充满概念和逻辑,而宗白华则用诗人的灵动笔触,描述了美的本质与境界。他把中国体验美学推向极致,并把艺术与人生结合起来,让美不仅是一种研究概念,而是深入到每个人日常生活中的生命体验。 2.内容深入浅出,可读性强,从初中生到社会人,都能读懂,感同身受,引起共鸣。不存在年龄层划分的问题,男女老少皆可阅读。 3.对人身心深刻的育化性,给人正能量,积极的生命引导,美感的熏陶,让人充满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热情。 4.专业性,作为美学创始人,虽然很多文章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写的,但对于今天的读者没有任何时代感,完全通用。 5.美学补课,审美力人生课程的一门重要内容,很多人需要补课,是一套全家都可以阅读的家庭经典藏书。 6.一代美学大师宗白华美学经典,追寻美感人生,过诗意生活。心怀诗意的人,即使如蝼蚁一般活着,内心也必定光芒万丈、美如神灵。平凡的本质是美好,在日常生活中,完成一次诗情画意的美学之旅。 7.独特的装帧设计,精美大方上档次,锁线装帧,彩色印刷,用纸高档绿色。 8.想象一种美,就是想象一种生活方式,打开本书,让你重拾生活的诗意与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