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浙江大学
原售价: 38.00
折扣价: 23.60
折扣购买: 一半儿温馨一半儿冷(沈从文与张兆和的似水情缘)
ISBN: 9787308136419
青兮,本名王清洁,浙江天台人。江西师大中文系本科,苏州大学现当代文学硕士。爱文字,喜涂鸦,亲自然。
九如巷的新来客 我极希望用我的痛苦换给你一点幸福快乐。 ——沈从文致张兆和 两百多年前的姑苏古城,曾见证过沈复与芸娘的 爱情。夏*炎 炎,他们携手于沧浪亭内乘荫,共读诗书,浮白载酒 ,足可尽兴。中 秋之*,于亭中席地而坐,临池赏月,别有幽趣。沈 复一部《浮生六 记》,给苏州城平添了几分古典的浪漫情致。时光流 转到了民国时 期,姑苏城又有一则佳话,因另一个“沈才子”而流 传开来。 去青岛教书之后,沈从文对张兆和依旧痴心不改 ,书信连绵,但 他越来越感到,信写得再多再好,终不及见面来得直 接,于是决定趁 热打铁,趁放暑假时,去苏州看望张兆和。 1932年7月的**,盛夏的骄阳遍照姑苏城,“ 东方威尼斯”被一 团火焰包围着,唯有路边大树上的蝉噪声带来丝丝凉 意。 上午十点左右,五卅路上的九如巷三号的张公馆 ,突然响起了敲 门声。 这位年轻的不速之客,身穿灰色长衫,鼻梁上架 着一副近视眼 镜,站在石库门黑漆大门外踟蹰着。在烈*的炙烤下 ,沈从文的额头 渗出了一排亮晶晶的汗珠。 张家的看门人听到敲门声后打开门,看到了沈从 文,于是问他找 哪位,他忙用焦急的口气回答,我是从青岛过来的, 来找张家三小 姐。看门人摇摇头说三小姐现在不在家,刚才出去了 ,请他进来等。 听到这个消息,他不但不进门,反而一下子退到 了大门对面的墙 边,站在太阳底下发起愣来。 由于父母还有大小姐元和都不在家,二小姐允和 就成了弟弟妹妹 的“头头儿”,所以一听到动静,她就一马当先,“ 得、得”地下了 “绣楼”。到了门口,她好奇地望是谁来了,只见一 位年轻人站在巷 子里,看起来文绉绉的,问罢方知,原来这就是三妹 兆和口里缠人的 老师沈从文。 见他在太阳底下站着,带着掩饰不住的紧张,允 和一面心想着真 是个书呆子,一面抱歉地说:沈先生,三妹到图书馆 看书去了,一会 儿回来,请**屋里坐坐吧。 听到这样的回答,沈从文以为是张兆和故意躲着 不见他,*觉尴 尬了。他吞吞吐吐地说:不用了,我先回去了。然后 写下自己所在旅 馆的地址,交给面前的姑娘后,便低着头匆匆离开了 。 此时的张兆和,正在公园路的图书馆看书。这个 夏天,她终于以 优异的成绩从中国公学顺利毕业了。毕业之后,她打 算继续读几年 书,因此暑假里也经常往图书馆跑。 中午,张兆和从图书馆回家吃午饭。刚一进门, 有“快嘴李翠 莲”之称的允和二姐就蹦了过来,立刻向她报告了一 个“好消息”: 沈从文来看你了! 她的心突然颤动了一下。是意外,是紧张,还是 惊喜?她说不 清。虽然这些年沈从文写来的情书有上百封,但两人 平时并没有什么 实际的接触,因此听说他来过,心里并非没有一点感 觉。 见兆和愣着不说话,允和就打趣她说:三妹你知道 他要来,还跑 到图书馆假用功,故意躲着不见人家呢!兆和一听, 急了,忙解释 说:这可是冤枉,谁知道他会招呼不打就突然来了呢 ! 兆和左思右想不知该怎么办好,心直口快的允和 就替她拿起了主 意:来而不往非礼也——你去旅店找沈从文吧!她听 了连连摇头,去 旅馆,这哪里是姑娘家能做的事啊!但知他用心良苦 ,特地过来苏州 看望,必是费了一番功夫,若果真不去,又怕冷落了 他,毕竟是自己 的老师,难不成要他“三顾茅庐”?心下纠结了一番 ,兆和还是依了 二姐的话,记下了他旅馆的地址和房间号,出了门。 回到旅馆,沈从文坐立不安,一会儿把门开了一 条缝瞧了又瞧, 一会儿坐在*上傻傻地想了又想。不知道这样挨了多 久,终于听见屋 外响起了敲门声。想到自己在苏州只认识张兆和,沈 从文立刻从*上 跳了起来,开了门。来的果然是她!沈从文又惊又喜 ,一下子竟然呆 住了。兆和也显得很是局促,只快快地吐出一句话: “沈先生,我家 有好多个小弟弟,很好玩,请到我家去!”这句话是 二姐教她的,她 竟然一字不落背了出来,便不再多说了。若不是有个 “临时先生”教 她这样说,只怕她要变成哑巴了。 于是,一前一后,保持着不远不近的距离,沈从 文跟着张兆和回 到了张家。 兆和把五个小弟弟叫过来一起陪沈从文,虽然是 初次见面,见了 新来的大哥哥,五个男孩眼睛里个个放着好奇的光。 说起孩子的心思,小时候是个不折不扣顽童的沈 从文是再清楚不 过的了,小孩顶讨厌的就是读书,能玩能闹才*好不 过,还有听故 事,也过瘾。天气热不能出去玩,那就只好讲故事了 。教书不是沈从 文的强项,可编故事,他可太在行了,尤其是在心上 人面前,肚子里 的故事*是比平时翻了几倍还多。于是,沈从文便开 始滔滔不*起 来:上山打猎碰到了什么野兽,下河玩水捞到了什么 大鱼,寨子里的 苗女怎样用巫术蛊惑人,坐船时碰到了怎样多好笑的 人……这一招果 然奏效,孩子们个个听得入迷了,一下子就喜欢上了 这个会讲故事的 大哥哥,尤其是小五弟张寰和,听得*起劲,很晚了 还不肯去睡,姐 姐们催了他好几次才去睡觉。 沈从文早就听说张家四姐妹多才多艺,**一见 另两位,果然 不凡。二小姐允和生得标致,二十岁就登上了杂志, 成为“封面女 郎”,而且谈吐不凡。四小姐充和从小*教于名师, 诗词曲艺样样精 通,在众姐妹中古典文化功底*为深厚。而且张家兄 妹都喜欢新文 学,家里订有《小说月报》、《新月》等刊物,他们 还组织了一个 “家庭文学团体”——“水社”,起初是四姐妹办了 一本《水》杂 志,五兄弟办了一本《九如巷》,后来《水》实力* 渐雄厚,把《九 如巷》的成员们也都拉拢了过来。《水》每月出一期 ,发行范围虽然 只限于张家成员以及为数不多的亲朋好友,但大家都 踊跃为它投稿, 并积极地刻版、油印、装订、分发,忙得不亦乐乎。 后来因战乱爆 发,全家人离散各地,《水》也就被迫停刊了。直到 1996年,《水》 才在张允和的倡议下复刊,现在仍由张寰和以及沈从 文的大儿子沈 龙朱负责编辑。这份小小的家庭刊物《水》,被出版 家范用先生誉为 “本世纪一大奇迹”。 P5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