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望苍穹:中国天眼之父南仁东

仰望苍穹:中国天眼之父南仁东
作者: 王华
出版社: 安徽少儿
原售价: 30.00
折扣价: 17.70
折扣购买: 仰望苍穹:中国天眼之父南仁东
ISBN: 9787570704286

作者简介

王华,贵州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国家一级作家。出版有长篇小说《桥溪庄》《傩赐》《家园》《花河》和小说集《天上没有云朵》等多部作品。曾获全国少数民族文学“骏马奖”“中国作家”鄂尔多斯文学奖、乌江文学奖等多种文学奖项。部分作品被翻译到国外、改编成电影。

内容简介

既是一见钟情,又怎能不紧追不舍。2004年2月至2005年2月,贵州省无线电管理委员会和贵州省气象局对大窝凼进行了长达一年的无线电环境检测和气候环境监测。而与此同时,在“洼地三维仿真和台址优选系统”的支撑下,通过专业的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科研团队给出了首批FAST核心备选台址,推荐中排名第一的“窝”,就是大窝凼。 大窝凼附近5千米半径之内没有一个乡镇,25千米半径之内也没有一个县城。 是的,大窝凼正在一步一步靠近FAST,它们的牵手似乎指日可待。那一阵,南仁东的心一直都在嗓子眼儿悬着。勘察期间,为了制订正确而精准的危岩治理方案,六十多岁的他,在山里爬来爬去,都快把自己活成一只老山羊了。他当然是可以在山下安心等着的,因为他有一个非常值得信赖的团队。不过,他并不是信不过他的团队,而是这种参与能给他带来巨大的幸福感。正是这种幸福感让他忘记了自己的年龄,因而在他忘我的工作经历中发生一些惊险故事就十分常见了。 记得那年夏季的一天,他们下大窝凼时正好遭遇了一场暴雨。贵州的暴雨来时气势都很凶猛,电闪雷鸣,大雨瓢泼,大山里必然还伴有山洪。他们也知道这一点,但到底琢磨不透山洪的脾性。事实上有时候书面知识是没用的,一般经验也不一定有用。那天的山洪显得有些任性,它并没有在他们认为该出现的地方出现,而是故意要跟他们恶作剧似的,猝不及防就“哗哗”朝着他们冲下来了。情急之间,他们只能慌慌张张往山上爬。庆幸的是,那一瞬间南仁东突然想起自己不是年轻人了,而且心脏也不好。在慌不择路之前,他还想到往嘴里塞了颗速效救心丸。在队友们你一把我一把的拖拽之下,他好歹顺利回到了垭口。而山洪,早在他们到达垭口之前就扑下了山,如果他们晚那么一两步,早已经成为它的口中之肉了。回头间,他们一个个都吓白了脸。 再看南仁东,他可是一副狼狈模样:汗水混着雨水湿透了全身,鞋子裂开了一道口子。可是南仁东却在笑。有惊无险带给人的不光是后怕,还可以是惊喜。南仁东这会儿属于后一种。因为气喘吁吁,他的笑声断断续续,近似于咳嗽声。但那的确是笑,他在笑他那只破了的鞋,这只鞋能证明他刚才逃命时有多慌张多狼狈。 队友们都说:“老南,这种时候你还笑得出来呀?” 他还笑,说:“你们看我这鞋,还咋穿呀。” 可险的哪里是鞋呢,分明是人啊。队友们说:“跟你说过多少回了,叫你不要跟着我们爬上爬下,看这次多险啊。” 可那会儿南仁东却在估量他鞋子的裂口,他说:“妈呀,差不多五公分长。” 看队友们不接他的话茬儿,他才意识到应该认真回应一下他们前面的话,便说:“好,下次我坐山头上等。” 可谁都知道,他这话也就是说说而已。跟他一起工作时间长了,大家就都能理解他这种孩子气的没心没肺。找了十多年台址,好不容易找到大窝凼这样的—大窝凼周围三座山峰呈三足鼎立之势,每座距离几乎都在500米左右,中间的洼地正好形成一个天然的“灶台”,刚好可以稳稳当当地安放FAST这口“大锅”。这两年的每一次勘查结果,都是为了证明:大窝凼不仅仅是外表与FAST般配,而且内在也是上选。因此,每一个勘查数据,都直接牵扯着南仁东的心尖尖。每出一个肯定的结果,他那悬在嗓子眼儿的心,就往下落了一寸。而这一天的山洪,则那么直观地向他证明了大窝凼排水性能的优良。 是的,大窝凼不仅地形与FAST的球面设计十分贴合,而且周围排列的山峰,还可以有效地作为FAST圈梁构架的支撑基础;同时,它还有优良的排水功能,可以保障雨水向地下渗透,从而避免了水在表面淤积而造成对望远镜的腐蚀和损坏。其次,大窝凼在5千米半径内没有一个乡镇,25千米半径内只有一个县城,四周山峰环绕,又能有效地避免电磁波干扰,是一个理想的宁静区。再加上它从未有过自然灾害的历史记录,大窝凼,已经证明了自己是FAST独一无二的选择。 最终得出这个结论的那一天,南仁东忍不住喜极而泣了。队友们全都看见了他的眼泪,那些从1994年就等待在他泪腺里的泪珠,终于在那一刻欢欣地涌出眼眶,被他那双黝黑而又粗糙的手揉碎在脸颊,闪烁出星星才有的光芒。十多年啦,这一段时间足以让一个孩子长大,足以让一个成人老去,而南仁东,用这一段时间找到了FAST的家。 那是一个艳阳天,天空蓝得如海,当空的太阳将大窝凼照得如粉面少年一般朝气蓬勃。南仁东站在山顶,看着大窝凼对他的团队说:“如果我们在平地上挖这样一个直径500米的大坑的话,预计要耗资30多亿元。因为这不仅仅是挖一个坑的事情,从建筑需求来讲,还要保证它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不会发生塌方。而我们有多少钱?我们的项目资金只有6亿。就是说,我们所有的项目资金,都不够用来挖这样一个坑儿。像这样的天然洼地,经历了上百万年甚至上千万年的沉降,是一个很稳定的凹坑,可以保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都没有问题。” 说到这里,他深吸了一口气,将一股清冽的山风直吸到丹田,最后骄傲地自语道:“就它了。” 于是,FAST终于迎来了它的奠基日,那是2008年12月26日(干支戊子年甲子月庚子日)。这天,由中国科学院与贵州省人民政府合建的、国家科教领导小组审议确定的国家九大科技基础设施之一—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在贵州省平塘县克度镇大窝凼举行了隆重的奠基典礼。 本书通过纪实故事的形式,生动讲述中国FAST射电望远镜的总工程师兼首席科学家、素有“中国天眼之父”之称的南仁东先生为中国天文事业的发展而呕心沥血二十余载的光辉事迹,展现中国天眼这一国之重器艰难建造的曲折经历,展现我国在科技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南仁东的卓越眼光、杰出品格与爱国情怀为广大青少年树立了学习的榜样,激励他们从小就立下献身科学、报效祖国的远大理想,培养他们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科学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