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诗佛王维: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自在诗佛王维: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作者: 陈建红 著
出版社: 北方文艺
原售价: 56.00
折扣价: 27.50
折扣购买: 自在诗佛王维: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ISBN: 9787531764144

作者简介

陈建红,硕士,汉语言文学专业,大连市教育学会高中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专研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对古代汉语、古代诗人以及古诗词等颇有独到见解。

内容简介

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 安史之乱后,王维在亲友的帮助之下得到了唐肃宗的宽恕,他再次回到了辋川别业,此时心境和之前大有不同。总体来说,此时的王维心情是十分低落的,他认为身陷敌营的那段日子是他一辈子也抹不去的污点,所以总是郁郁寡欢,更不想关心俗世的纷纷扰扰。 王维的老朋友们得知他已经被释放,纷纷前来看望他,但王维很多时候都是闭门谢客,他希望有更多清净的时间修禅温经,忏悔自己的过失。实际上,王维是有自己的理想抱负的,尤其是他看到大唐王朝经过安史之乱的摧残后元气大伤,十分痛心,也想为了大唐中兴贡献自己的力量,无奈此时的他已经力不从心,只好退隐林泉。就像他在《酬张少府》这首诗中写的一样: 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 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王维在晚年追求清静无为的生活状态,朝廷的动向他已经不再过多关注,因为他很清楚自己没有什么高明的计策可以报效国家了,因此又返回辋川别业的山林中。山中无事,任凭松林的微风吹动衣带在高悬的明月映照下轻抚瑶琴。当张少府向王维问及何为穷困通达的道理时,王维并没有明确回答,只是让对方细细聆听水浦深处的声声渔歌。王维的这番作答看似答非所问,实则营造了一种高妙的人生境界,这是他历经沧桑磨难后得出的大智慧。 当时的京兆尹严武是王维的好朋友,两个人有很深的交情。严武曾不止一次去蓝田辋川别业拜访王维,王维十分热情地接待严武,在一次春天的相会时王维写过一首《晚春严少尹与诸公见过》相送: 松菊荒三径,图书共五车。 烹葵邀上客,看竹到贫家。 鹊乳先春草,莺啼过落花。 自怜黄发幕,一倍惜年华。 王维在诗中将严武等人称为“上客”,并以自己特有的方式招待了他们,客人们与他有着相同的志趣,一起欣赏着山庄内的景致,乳鹊、春草、莺啼、落花,沉醉在十分宁静和谐的氛围中。在诗的最后王维还表示虽然如今已经是垂暮之年,自己也会更加珍惜剩下的时光。 王维从少年时代起便离开家乡宦游各地,历经各种仕途上的奔波,到了晚年也勾起了对故乡的思念,就像他在《杂诗(其二)》中所写的: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当他得知故乡有人到来时,殷勤地向对方询问梅花是否已经开放,看似不经意的提问,其实表达了游子对家乡的眷恋,拳拳赤子之心溢于言表。 闲居辋川别业的王维本想以青灯古寺为伴度过余生,但是在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年),王维五十八岁这一年重新被朝廷起用,被授予太子中允一职,加集贤殿学士。这说明唐肃宗不仅宽恕了王维,而且还非常信任他。虽然王维已经对为官没有了太多热情,但能够复官得到朝廷的认可,他还是非常高兴的。 没过多久,王维又升迁为太子中庶子、中书舍人,之后重新被授予给事中。重新被起用后,王维除了处理公务外则是一心向佛,他“居常蔬食,不茹荤血”“退朝之后,焚香独坐,以禅诵为事”,这大概就是王维一生所悟的“穷通”之理吧! 诗歌欣赏 渭川田家 王维 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雏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赏析 这首诗创作的具体年份不可考证,但应在王维隐居于辋川别业之后,描写了渭水两岸农人悠然自在的生活情态。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中经常描写农人、农事,他与农人有着不解之缘,某种程度上说,农人的生活状态也是他所向往的日暮时分,夕阳照进了宁静的村庄,牛羊沿着小巷归来。一位老人惦记着放牧未归的孩童,拄着拐杖在柴门前等候着。鸡鸣似乎在告诉人们麦苗即将抽穗,春蚕正眠,桑叶逐渐稀薄。农夫们劳作结束扛着锄头回到了村庄里,一路欢声笑语,十分美好。当诗人看到眼前这一派和谐宁静的画面时,十分羡慕农人的悠闲安逸,自己反而有点失落,便吟诵起了《式微》的章节。《诗经》中的《式微》表达的是归隐田园之意,王维吟诵此篇,正是希望早日归田,过上清净安逸的生活。 整首诗不加修饰,平铺直叙,但营造出来的画面细致入微,让人无比向往,这正是王维田园诗的艺术魅力所在。 ☆人生不过是一场红尘里的修行,走近大唐诗佛王维。 ☆讲述王维一生的起伏波折,他进可入仕为官,誉满天下,退可归隐山林,作诗修禅。 ☆赏析多首经典诗歌,王维的诗句风格多样,意境高远,禅意十足。 ☆你将见到一个立体生动的“诗佛”形象,也将了解大唐走向衰败的历史背景。 ☆内容丰富,文笔清新,排版舒朗,双色印制。 ☆阅读本书,让你感受世间美好,收获一份宁静与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