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山西古籍
原售价: 12.00
折扣价: 7.70
折扣购买: 老子/中国家庭基本藏书
ISBN: 9787805989198
七章 [题解] 这一章运用朴素的辩证观点,来观察自然界的天地与社会中的圣人, 阐明谦退反进的弯转之用,主旨在圣人无私。事物总是向它的对立面发展 ,这是辩证法的一个定理。老子指出,天地不自营己之生,故能长生,圣 人以其无私,反能成其私。在己为私,弃私为公,自来成大事者,皆无私 ,早将自身置之度外。圣人无私,是说起初并非有欲成其私之心。然其私 之成,自然之道耳。深原此意,方区别于谲术。 [原文]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 ,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注释] ①以其不自生:指天地的生存不为自己。自生则与物争,不自生则物 归。 ②后其身而身先:这是说明不争之德的好处,争先逞强,结果适得其 反。 ③邪:同“耶”(ye),疑问词。 [译文] 天地长久地存在。天地所以能够长久,靠的是它不是为自己而生存, 它给万物提供生存条件,而不自私以养自己,所以能够长生不老。因此圣 人学习天地,遇到利益,把自身摆在后面,结果自身反而能占先;遇到危 难,把自身置之度外,结果自身反得保全。这不正是由于他不自私吗?所 以能成全他的私。 八章 [题解] 这一章是老子的人生论,用水德比喻上善之人。第一义,水性柔,灌 溉滋润以养万物而不与万物争利,默默地甘处众人所恶的卑下之地,惟与 众不同,才接近造化众物的“道”。第二义,水有“七善”,皆自然之性 。动善时,即司马迁述道学的特性:“与时迁徙,应物变化。”动任自然 ,则其意亦静。第三义,水任自然,所以无人为的差错。 [原文] 上善若水①。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②,故几于道③。居 善地④,心善渊⑤,与善仁,言善信⑥,正善治⑦,事善能,动善时。夫 唯不争,故无尤⑧。 [注释] ①上善:不是一般的善。 ②恶(wu):讨厌、不喜欢。人恶卑下,《论语·子张》子贡日:“纣 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儒家力 争上游,老子与之相反。 ③几:接近。道无形,水有形,所以说接近。 ④地:天高地下,至下谓之地。 ⑤渊:沉静的深水,注焉而不满,酌焉而不竭。 ⑥信:河水汛期即至,叫做信水。 ⑦正:为政。 ⑧尤:过失,差错。 [译文] 最高的善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使之生长,而从不与万物竞高 下、争短长,它总是安身在众人都不愿去的低洼之地,这种品格,才最接 近于道。上善的人,其安身立命,像水那样善于随遇而安,善于处于低洼 之地,心若止水,与人交往像水那样博大仁爱,说话像水的汛期那样真诚 守信用,为政像水那样清静而治,做事像水那样善于发挥功能,行动像水 那样善于把握天时。这一切都是自然的,正因为他像水那样与物无争,所 以不会出现过失与差错。 九章 [题解] 这一章是老子的人生论,主旨是留有馀地。普通人遇富贵,趋之无度 ,得寸进尺。老子在这里说出了知进而不知退,知争而不知让的祸害,教 人做事适可而止。盈、锐、满、骄,都不是自保之道,罢手收敛,自有馀 地。功成身退,如春成其生功而让于夏,夏成其长功而让于秋,此乃天道 。 [原文] 持而盈之①,不如其已。揣而锐之②,不可常保。金玉满堂,莫之能 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③。功成身退,天之道④。 [注释] ①持而盈之:持,指不失德。盈,满的意思。 ②揣:揣与捶,声转字通。 ③自遗其咎(jiu):遗,留下。咎,凶的意思,灾祸。 ④天之道:天地损益之律,参看七十七章。 [译文] 持德之人要求圆满,不如罢手不干。捶打尖利的锋芒,难得保其长久 。金玉堆满了屋,谁能万世守住。富贵之后骄慢,是自招灾祸。事业成功 之后,就该退出历史舞台,这是天要求的法则。 十章 [题解] 这一章是老子的人生论与政治论,着重讲人在修身养性和为学治国诸 事上如何由“下德”跻于“上德”。老子所讲的人生,多是侯王的人生, 所以多不离政治。这里提出有道的侯王应具六种品格,前半句设问,后半 句问辞,实是答语。就中“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是说健全的生活必 须是精神和形体合一而不偏离,通过“抱一”,可使肉体生活与精神生活 臻于和谐之境,享受到完美。“涤除玄览,能无疵乎?”是说修炼观察力 必须拂去心中杂念,静定保持角度。玄览喻心灵深处明澈如镜,可以观照 万物,即《庄子·天道篇》:“圣人之心,静乎天地之鉴,万物之镜也。 ”第四句“爱民治国,能无知乎?”乃老子政治论之精髓。老子在三十八 章提出“上德”与“下德”,他以“无为”与“有为”来区别“上德”与 “下德”。十章中“无离”等语,都是对“无为”的写状与应用。“生之 畜之”以下,应与五十一章合观。 [原文] 载营魄抱一①,能无离乎?专气致柔②,能婴儿乎?涤除玄览③,能 无疵乎④?爱民治国,能无知乎⑤?天门开阖,能为雌乎⑥?明白四达⑦ ,能无为乎?生之畜之⑧,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注释] ①载营魄抱一:载,处的意思。营魄,河上公注:“营魄,魂魄也。 ”抱一,合一。 ②专:集中而不分散。 ③涤(di)除玄览(jian):洗垢谓之涤,去尘谓之除。览,通“鉴”, 镜子。玄览,人的内心,它是玄妙的形而上学的镜子。 ④疵(ci):毛病。这里指欲望,老子把欲望比做镜子上的尘垢,妨碍 观物体道,必须涤除。在老子看来,有欲则不虚,不虚则不静;为外物所 动,便不能观物体道。十六章:“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 ⑤知:私智。老子反对以一己之智加于法,反对以智治国,反对任术 以求成。 ⑥天门开阖(he),能为雌乎:天门,指目耳口鼻,这是人身上天赋的 自然门户。阖,关闭。开门为有欲,阖门为无欲。王安石注:“夫万物由 是而出,由是而入,故谓之天门。有开阖则有动静,有动静则有雌雄。惟 其守雌以胜雄,守静以胜动,故日‘天门开阖,能为雌乎?” ⑦明白四达:不是指耳目的明白四达,而是指心如明镜的大智。 P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