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生活方式解决生活方式病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生活方式病与自然灾害不同之处在于,其病程长 ,久治不愈,容易积少成多,因此消耗大量的社会财 富。 仅以糖尿病为例,据《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刊登 的文章数据,中国糖尿病导致的直接医疗开支占全国 医疗总开支的13%,达到1734亿元。糖尿病患者医疗 服务的使用是非糖尿病者的3~4倍(包括住院和门诊 次数都大大增加)。未来10~20年,这一数字还将快 速攀升。 病程10年以上的患者医疗开支较病程1~2年的患 者高460%,糖尿病患者的医疗支出是同年龄同性别 无糖尿病者的9倍。据国际糖尿病联盟评估,如果中 国所有糖尿病患者都定期接受政府资助的治疗,这种 病可能将消耗中国每年医疗预算经费的一半多。 3亿多“三高”人群,在长达10~30年的带病生 存期间,需要重复用药,反复治疗,占用大量医疗资 源,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成为全民看病难的一个主要 原因。 生活方式病早期花费不多,若得不到及时控制, 发展到后期影响到心脑血管,慢性病会转为急性病, 发病时急救费用变得异常昂贵,而且还会节节攀升。 2013年9月“中国心脏大会(CHC)”在北京召开,会上 发布的《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2》指出:2011年,我 国急性心肌梗死、颅内出血、脑梗死三大心脑血管疾 病住院总费用高达460多亿元,其中住院总费用最高 的为脑梗死,达到272.96亿元;颅内出血为141.56 亿元;急性心梗为49.87亿元。扣除物价因素,自 2004年以来,年均增长速度约为25%,也就是大约3 年翻一番,大大超出普通人所能承受的水平,这个数 字多么恐怖! 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我们带着民族复兴的 伟大梦想,建立科技强国,因此需要投入大量经费建 设创新型社会。然而我们的全民基础教育经费还很紧 张,贫困地区的教育问题更是不容乐观。同时,我们 的环境日益恶化,需要投入大量经费治理污染。但是 ,我们创造的有限财富却被生活方式病的“黑洞”无 情吞噬。 因此,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拥有强健的体魄, 是一种节约,是一种投资,是对个人健康的负责,也 是对国家建设的支持。 说生活方式病降低民族素质,绝不是信口开河。 沈阳大健康体检中心公布的一项体检抽样调查结果显 示:有50.24%的公务员步入肥胖行列,企业家则达 到64.64%。公务员和企业家分别作为整个国家的政 治精英和经济精英,掌握和控制着社会主要的权力和 财富,精英层面临更严重的生活方式病困扰,导致了 国家整体竞争力的下降。 儿童青少年肥胖会有80%演变为成人“大胖子” 。少年强则中国强,儿童青少年日益严重的肥胖问题 已经毋庸置疑地降低了一代人的身体素质,智商下降 导致学习能力降低也不可回避。 再往前推,孕产妇的肥胖问题已被证明会降低婴 儿素质,增加各种疾病的患病率。也就是说,上一代 人肥胖必然导致下一代人整体素质下降,我们的下一 代刚一生下来就已经输在起跑线上。 生活方式病对民族素质的负面影响是广泛的、空 前的。在近代史上,除了鸦片之外,还没有哪样东西 能像生活方式病这样悄悄地削弱一个民族。一个人患 生活方式病是个人悲剧、家庭悲剧,一代人患生活方 式病则是民族的悲剧。如果不采取行之有效的应对方 案,悲剧将很难避免,这绝非夸大其词。 大量的肥胖患者需要消耗更多的粮食。粮食是一 个国家最重要最基咄的资源,粮食安全不仅关系到人 民的生存问题,更是关系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社会稳 定和国家自立的全局性重大战略问题。 我国用占全球9%的耕地养活了22%的人口,土 地已经不堪重负,严重透支,农药化肥过量施用导致 土壤、生态环境问题及农产品安全问题日益显现,未 来20年不可逆转的城镇化更会加剧耕地紧张。尽管我 国粮食产量连续九年增长,但近五年(2008—2012年) 平均增长仅为3.28%,粮食安全形势仍然十分棘手 ,靠单产提高粮食产量的时代或许难以为继。 英国《每日邮报》2012年6月18日援引一份研究 报告指出,人的个体重量越重,需要的能量就越多, 原因是移动身体需要消耗能量;即使静止不动,较重 的人消耗的能量也相对较多。报告说,多余体重对世 界粮食需求的影响相当于新增10亿人口。因此,不是 “人口数量”,而是“人口重量”才是粮食安全的主 要威胁。该研究对我们的启示在于:解决生活方式病 是解决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P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