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团结
原售价: 59.80
折扣价: 32.30
折扣购买: 钱基博讲国学(精)/大师讲堂
ISBN: 9787512643833
钱基博不仅是一位国学大师,也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本书为钱基博国学必读,可谓“读之而古今学术之源流于是备焉”。
卷七 周礼 《周官》晚出,疑之者以为刘歆伪作。然萧山毛奇龄 大可《周礼问》曰:“歆能伪作《周礼》,不能造为《周 礼》出处踪迹以欺当世。假使河间献王不献《周礼》,成 帝不使向校理《周礼》,歆可造此诸事以欺同朝诸臣乎? 且《景十三王传》云:‘献王所献,皆古文先秦旧书《周 官》《尚书》《礼记》《孟子》《老子》之属,皆经传说 记’,言有经,即有传与说记也。此必非歆可预造其语者 。乃考之《艺文》所志,在当时所有之书,则实有《周官 经》六篇、《周官记》四篇。此班氏所目睹也。此必非袭 刘歆语也。”江都汪中容甫有《周官征文》凡六事,语见 《述学》,陈氏引而申之,以为“足征《周礼》是周室典 制,但无以见其必为周公所作耳。郑君知《周礼》为周公 以致太平之迹,以《周礼》之中,实有周公之制也”。可 谓得实之论。而毛氏《周礼问》亦谓:“《周礼》断断非 周公所作,然周制全亡,所赖以略见大意。而其为周制, 则尚居十七。”与陈氏意同。独瑞安孙诒让仲容序《周礼 正则》谓《周礼》周公作,而非特周一代之典,盖恢廓而 言之,以为:“周公成文、武之志,光辅成王,宅中作雒 ,爰述官政以垂成宪,有周一代之典,炳然大备。然非徒 周一代之典也,盖自黄帝、颛顼以来,纪于民事以命官, 更历八代,斟酌损益,以集于文、武,其经世大法,咸萃 于是,故虽古籍沦佚,百不存一,而其政典沿革,约略可 考。如《虞书》羲和四子为六官之权舆,《甘誓》六卿为 夏法,《典礼》六大五官,郑君以为殷制,咸与此经多相 附会。是职名之本于古也。至其闳章缛典,并包远古,则 如五礼六乐三兆三易之属,咸肇端于五帝,而放于二王, 以逮职方州服,兼综四朝,太史岁年,统赅三统。若斯之 类,不可殚举。盖鸿荒以降,文明日启,其为治靡不始于 粗桷,而渐进于精详,此经上承百王,集其善而革其弊, 盖尤其精详之至者,故其治跻于纯太平之域。作者之圣, 述者之明,蟠际天地,经纬万端,究其条绪,咸有原本, 是岂皆周公所臆定而手创之哉?此经在西周盛时,盖百官 府咸分秉其官法,以为司存,而太宰执其总会,司会、天 府、太史藏其副贰。成、康既没,昭、夷失德,陵迟以极 于幽、厉之乱,平之东迁,而周公之大经良法,荡灭殆尽 。然其典册散在官府者,世或犹遵守勿替,虽更七雄去籍 之后,而齐威王将司马穰苴,尚推明《司马法》为兵家职 志。魏文侯乐人窦公犹褒《大司乐》一经于兵火丧乱之余 。他如朝事之仪,大行之赞,述于《大小戴记》职方之篇 ,列于《周书》者,咸其支流之未尽澌灭者也。”特是《 周礼》非古名,《史记·封禅书》云:“上与公卿诸生议 封禅,群儒采封禅《尚书》《周官》《王制》之望祀射牛 事。”《汉书·艺文志》云:“河间献王与毛生等共采《 周官》及诸子言乐事者,以作《乐记》。”《景十三王传 》亦言:“献王所献,皆古文先秦旧书《周官》”云云。 皆以《周官》为言,而不云《周礼》。荀悦《汉纪》曰: “刘歆奏请《周官》六篇列之于经,为《周礼》”。陆德 明《经典释文序录》曰:“刘歆始建立《周官经》以为《 周礼》。”则是《周礼》之名,起于刘歆,而非《周礼》 ★民国时期风云变幻,学人辈出,学术名作纷纷涌现。 ★此次结集百册经典出版,欲为复兴中华文化、助力全民阅读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