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和塾游学纪事/盛和塾游学系列](https://file.mhuoba.com/shop/3/100021/picture/book/20220616/18/20220616180200447.jpg)
出版社: 东方
原售价: 32.00
折扣价: 20.80
折扣购买: 盛和塾游学纪事/盛和塾游学系列
ISBN: 9787506071321
吴影,博士,曾在美国求学和工作12年,在学术领域主攻战略与决策方向,并在应用领域擅长新技术如何改变人类行为方式等相关项目,2000年回到中国,自2002年加入阳光100置业集团,目前作为集团顾问支持集团机制研发、流程再造、管理变革等工作,包括帮助解决阿米巴机制践行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井上家族似乎具有某种“天 生”的经营嗅觉或者经营意识,这一点对井上先生日 后学习稻盛思想时的积极动力都有影响。首先,井上 先生的祖父原本是一位木匠,看到村子一半以上“朝 南、日照良好的斜坡”土地之后意识到了“放着日照 良好的地不种,地区就没法发展”的问题,于是从 1940年就开始种橘子。1946年,还是学生的井上先生 的父亲和叔父开始尝试种橄榄树。10年后,橄榄树成 熟了,井上先生的父亲就开始进行深加工,制成橄榄 制品在小豆岛上推销。井上先生祖父这种慧眼识资源 的本领以及父亲把农产品进行深加工的思维,其实就 是一种“天生”的经营意识。这绝非是务农的农民都 能具有的思维意识。 我在《阿米巴不是什么》一书中给大家讲过,无 论是经营模式还是管理模式,企业运作都会面对人与 事两个对象维度。就经营模式讲,那就是经营人与经 营事两个目标维度。从企业经营方面讲,企业家的经 营嗅觉往往都是从经营事这个维度入手的,在经营事 方面取得一定成功后再向经营人方面转变。也就是说 ,就企业的自然发展而言,往往是一种“事先而人后 ”的逻辑。 然而当企业发展走到“以领导力为导向”的发展 阶段时,要求的却是一种“人先而事后”的逻辑。这 种从“事先而人后”的逻辑向“人先而事后”逻辑的 转变,实际上就是一种企业领导力的飞跃,也代表着 企业组织结构的飞跃。稻盛思想、京瓷哲学实际上就 是完成这种飞跃的促成因素,也就是从此岸逻辑飞渡 到彼岸逻辑上。 井上先生的“井上诚耕园”经营属于麻雀虽小, 却五脏俱全。井上先生的“井上诚耕园”的发展恰恰 验证了企业的这条从此岸到彼岸的发展道路,这种发 展道路转型恰恰是从遭遇到困局开始的。实际上这是 发展的一个通理。只有突破困局才是发展真正的开始 。就像稻盛先生讲的那样“认为不行的时候才是工作 的开始”。所谓“穷则思变”,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到 彩虹。道理大家似乎都懂,然而真正遇到问题时能不 能那样做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先让我们就“经营事”这个维度来看一看井上先 生所遭遇的困局与突破和发展。橘子成林了,橄榄成 树了,然而好景不长,价格战却开打了。全国大丰收 ,然而谁也卖不上好价钱,反倒是按照最低价进行拍 卖。这个时候,还在批发市场上打工的井上智博就萌 生了应该“自己制定价格”把产品直接销售给消费者 的“直销思维”想法。 井上先生在直销成功之后,一直坚持产品深加工 的思路,如按照稻盛先生“定价即经营”的原理开发 推销的“精华橄榄油”。这个产品的成功使井上先生 之后的新产品开发、企业收益以及员工薪酬的增加都 进入了一种良性循环。又比如井上先生请国家科研机 构帮助研发的“伊予橘橄榄油”,再如他还积极开拓 西班牙的橄榄种植园等等。这些都很好地表现出井上 先生开拓的经营意识——“经营事”维度方面的意识 ,让经营意识走在企业发展的前面,成为一种在前面 主动引领企业发展的“牵引力”而不是所谓的“推动 力”。井上先生的产品创新意识、市场开拓意识可谓 是层出不穷。关于这一点,或许在第二章“学习交流 ”讨论关于参观小仓屋柳本的体会进行对比说明时, 大家可能才会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关于井上先生的产业经营意识,他那个第六产业 的概念可谓是别具一格。也就是说,农业种植业属于 第一产业,种植水果之后的深加工则属于第二产业, 属于制造业,而邮购型的直销式销售与服务则属于第 三产业。井上先生将种植+加工+销售=1+2+3=6集于一 体,于是就构成了新型农业经营模式的第六产业。这 就是井上先生不断开拓的经营意识的写照,也是不断 地向自己经营业务链上添加附加价值的方法。由此可 见,井上家族在“经营事”方面的经营意识一直处于 一…… P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