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年茶韵

陈年茶韵
作者: 池宗宪
出版社: 中信
原售价: 48.00
折扣价: 31.20
折扣购买: 陈年茶韵
ISBN: 9787508654959

作者简介

池宗宪,台湾资深媒体人,精于收藏鉴赏,痴迷中国茶文化。自《联合报》专栏组记者始,历任《联合月刊》主编、《大成报》编辑部总编、《人间福报》新闻总监,现为《茶人雅兴》电子报总编。其作品曾获“曾虚白新闻公共服务奖”和“吴舜文新闻奖”。 池宗宪从小就跟着拣茶的母亲识茶,此后始终不改爱茶本色。在茶艺馆、茶山和茶的史料堆里遍寻茶踪,并受邀赴日本、美国、欧洲各国谈茶论器。他能喝出高山乌龙茶的确切产地,能喝出种植茶树所用的肥料是豆饼还是化学原料,也能喝出存放十几年的老茶,当初采自什么季节。

内容简介

喝出好运 隔了一年,就是“陈年”! 茶,只要放了一年以上,就是“陈年茶”。 陈年茶“运”,说的是茶历经岁序在自然醇化过程中产生了好韵(运)。 《广雅》中说:“运,转也。”其实,陈年茶“转”得好就有“韵(运)”。 茶运生其味醇且和即为“茶韵”。 “运”和“韵”谐音,光是讲陈年茶韵,不足以得茶色香味之美,陈年茶“运”则 能说出茶在唇舌间运行运转的醇和;浅酌细嚼,觉清风透入五内,品后温气不散, 令人周身和暖,如饮醇醪。 陈年茶为人带来香幽且烈,味醇且和的好滋味,为品茗带来新享受。 陈年茶藏放得宜,不泄其气,不损其味,小口啜饮,齿颊留香,馥郁浓美,生津涤颊。 陈年茶顺岁月而“运”,若小有疏漏,致损气味,原气泄而味变,就不值得再品。 陈年茶因缘留存,如今铺天盖地的宣传,使其成为品茗新宠——“珍藏六十年”“百年老茶”之说充斥市场,不同的陈年茶亦各有说辞,品陈年茶想品出好 “韵(运)”,先建立如是观:陈年茶并非越老越好,要醇要转韵,才喝得出好“韵(运)”。 以理智探见陈年茶的过往,方可获得“陈年”之佐证:通过品尝可验年岁,细细咂摸验身正名,那陈年茶味真是馥郁浓美、沁人心脾。 什么是“老茶”?多久才够“老”?说到这样的问题,年代就成了宝。“一年”“五年”“十年”“二十年”“七十年”,众说纷纭,人们就怕茶不够老,赶不上“老茶热”。 但茶的年龄与品质,真的成正比吗? 老茶“越老越好”的说法,应该是普洱陈年概念的延伸。 一说到“老茶”之本尊及相关议题,人们往往聚焦于台湾茶。 乌龙老茶、红水乌龙、文山陈年包种、东方美人等一齐上市,让消费者心悦,也让闷了许久的台湾茶出了口气。 新鲜茶好,还是陈年茶更好?企图在茶的芬芳中“找到时光酝酿的醇美”,这也成为人们发起“老茶运动”、提炼历史韵味的精神追求。 老茶究竟是往昔被有心人故意留下的历史沉淀,还是卖茶人在忙乱中误放墙角,才侥幸形成的奇迹? 拨云见雾,还是雾里看花?是否要说清楚、讲明白“陈年”有多陈,才不至于误闯茶龄禁地? 茶“老”了,是好是坏?“老茶”不应以“年纪”论优劣,而应以品评标准来审视。 优质老茶指的应是原料质地优良,存放过程妥善,最后泡出的滋味能使人在陈年中找出新鲜劲的;而不是以“价格”来论说其品质,更不是以“年纪”来判断其好坏。 我有三十多年品陈年茶的经验,具体探讨陈年茶时,我感到最无奈的是:茶品太零散,无从考证其茶名、茶种和茶龄。 因此,相比对陈年茶精确的论述分析,本书故事性的表述更多: 自老厝墙角挖出了百年老茶 窖藏老瓮“出土”的珍藏茶 百年茶庄的沧海遗珠 阿公家传的老茶 陈年茶有诸多说法,乍闻有理,却难佐证,各家表述,错综复杂,光怪陆离,虚实难分…… 我幸运地得到了一些原封包装茶,这是我与茶之间令人欣喜的相遇,也让我得悉茶龄明确断代的凭据。 在各章中,我选了下列陈年茶作为品鉴“基石”,以建立我的味蕾品鉴经验: 1.红印饼茶;2.英美包种银针、联昌泰古劳银针;3.英美素馨花香茶;4.惠记集泉茶庄铁罗汉;5.可以兴“7562”;6.德记茶庄雨前龙井、正山小种;7.裕茂茶庄严头龙须;8.裕茂选庄岩水仙、美珍名岩水仙;9.奇苑南岩铁观音;10.英美乌龙茶。 本书中的茶,茶龄加起来年岁近千,每一盒的茶种、茶名都载录清楚:何人选庄? 哪家茶庄出品?作为陈年茶韵(运)的品鉴茶,为其选壶搭杯,以经典名器泡饮之,脏腑如遇甘露。 陈年茶韵,由无到有,由隔一年到陈百年,陈年茶转运出一世情:茶长存,情多忆。 往昔品新茶,歌咏青春的跳跃,今日品陈年茶的好韵,我心有悸动: 阴森幽暗的茶装,宝光微露的开启,使我能与你抿在口中,远离似无尽头的沉睡。 一种释放狂欢般的交融,让我走进陈年,走进茶运,走进宇宙般邃远迷幻的茶味的霓虹。 在这里,茶汤是天然秩序,甘醇被赋予价值。 品陈年茶,仿佛一路守候永恒的青春。 陈年与新鲜不是对立,而是相互接近,是在时间里存入幸福的滋味。 ★茶长存,情多忆,解密茶与岁月的丰饶滋味!茶种、茶店、茶人、茶装,探见茶踪演化;制茶、藏茶、鉴茶、品茶,咀嚼茶气意涵。陈年茶隐忍实力,老而弥坚,陈年茶既深刻复杂,又有中和之韵,可与人生相比。 ★一只茶器,就是一个世界!银器品茶,承载唐宋茶道千年风雅,影响东瀛茶器审美与技艺。经数十道工序,涉数百件工具,数万次精敲细击,由工匠心、手、力通融合一。 ★细数传世珍锡茶器,探究中国传统锡器文化底蕴,重现茶器工艺中的微观美学!品赏锡器简素之美,重新发现茶与艺的融合韵味。锡器是明清文人品茗爱物,缘起中国、兴于日本煎茶道,是兼具传统与极简美的质朴之器。锡制茶罐、茶盒、茶盘、茶托、建水……锡器是常民生活之物,无金银器的华贵,少陶器 的矜持,却用富有谦卑的光泽,带来有人情味的慰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