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体认

论语体认
作者: 姚式川著
出版社: 学林
原售价: 32.00
折扣价: 24.00
折扣购买: 论语体认
ISBN: 7806167072

作者简介

姚式川 又名式洲,浙江东阳人,1922年生,江苏科技大学退休教师。长期从事教育工作,曾任福建水吉中学、政和师范学校教师,上海经世中学、政和师范学校教师,上海经世中学教导主任,奉化中学教师。建国后调任乐群中学教导主任。华东船舶工业学院前身——上海大公职业学校、机电工业学校、船舶制造学校教师。退休后,曾应聘担任上海市劳动管理职工中专学校语文教师五年。

内容简介

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七.一一) [译文] 孔子说:“富贵如果可以用正当合理的方法求得,那么,即使是替 人执鞭的贱职,我亦愿意去干。如果不能用正当合理的方法求得,那么,还 是干我所爱好的事情。” [按] 富有可求而得,有不可求而得。前者合乎道义,是指用正当合理的方 法去求得的财富。孔子认为这样,纵使“执鞭”那样卑微的贱职,亦愿意去 干。因为它是以自己的勤劳和汗水去求取相应的酬报,光明磊落,理直气壮 ,没有什么可以感到丢脸,或羞耻的,更不应受到冷眼和鄙视。这蕴涵着: 即使卑贱的职业、技艺,也绝不是低人一等,也绝不应该自卑的;如果由此 而勤劳、节俭致富,那么,它远比“不义而富且贵”要高尚、要光荣得多。 后者不合乎道义,是指用不正当合理的手段去谋取财富:如经商则投机 倒把,以劣充优,损人利己;如从政则依仗权势,鱼肉人民,假公济私;如 承办工程,则偷工减料,克扣盘剥,坑人害人,无所不为等等。孔子认为这 都是见利不思义,属不可求而得的不义财富,在孔子来说是“如浮云”一样 ,根本无缘,因而理直气壮地说:还是“从吾所好”为是。 这亦正是孔子高尚情操的所在。 P28